九九重阳,乘秋意而来。
为了让老人提前欢度节日,上周六,快报欢乐社区行联手白下区民政局邀请百位老人,参观了月牙湖等8所老年公寓,并与老人载歌载舞、做游戏一起联欢。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还发现了20位“特色老人”,有老人会5种外语,还有一位95岁时髦奶奶透露了“做家务保持长寿秘诀”,还有老人出了715期《家》报……
■见习记者 沈晓伟 快报记者 钟晓敏 陈岚 赵丹丹
▲水饺,呱呱叫
放声高歌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才艺型:
87岁的“麦霸”
在上周六的才艺表演中,87岁高龄的崔田培自告奋勇上台表演,一口气连唱5首还意犹未尽,成为当仁不让的“麦霸”。
戴着贝雷帽、胖乎乎的崔大爷乐呵呵地上了台,“哎呀,我太喜欢唱歌啦!”他宝贝似的一把握住了话筒,要高歌一曲《北京的金山上》。
伴奏音乐响起,崔大爷突然绷起了一张脸,眯起眼睛,跟着旋律晃起了脑袋。台下人们议论,“这是在酝酿情绪,很专业嘛!”一曲唱毕,不等主持人发话,崔大爷就急忙告诉大家,“刚刚只是开嗓热身,我还要唱呢!”果然,接下来一首新四军军歌《东进序曲》唱得铿锵有力,赢来满堂喝彩。
唱到兴头上的崔大爷更带劲儿了,“抢”了主持人的话语权,“接下来我还要表演拿手绝活儿——唱外文歌啦。”先是一首日语版的《北国之春》,紧接着一首意大利语的《谢主歌》,听得大家惊诧不已,“会这么多不同语种的歌啊,真不简单!”
崔大爷再接再厉,在唱完俄罗斯的《全世界人民一条心》后,才依依不舍由工作人员搀了下来。他告诉记者,自己肚子里还装着好多歌呢,各个国家的都有,唱半天都没问题。原来崔大爷从七八岁就开始学习外语了,掌握了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等5门外语,一直从事接待外宾的工作。对他来说,唱外文歌简直小菜一碟。
学习型:
“办报”715期, 全家“发行”
78岁的老冯是南京最特殊的“办报人”,他创办的《家》报——16开单页,发行量不足10份,读者是14名家庭成员。老冯自己又当记者又当主编,为了掌握第一手的资料,老冯随身带着笔记本,走到哪儿记到哪儿,老太太负责校对和美编。从1991年至今已出到了715期,历经17个春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刊号、日期、天气预报一应俱全,报道内容包罗万象。从国内外热点,到家庭成员的生活变化,一点不落。报纸更凝聚着老人对家庭成员的浓浓亲情:外孙军训成果展示,儿子带队的排球队拿了冠军等消息,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在《家报》上。
1991年6月30日,《家》报正式“创刊”。当时,市面上复印机少,为保证每个家庭都有一份,冯老夫妇每次手抄报纸,熬到深夜。“现在复印机普及啦,手工制作一份,再去复印几份就行了。2002年,大家合伙买了电脑、彩色打印机,老冯迈向了“数字化办报时代”。为了尽快上手,当时已72岁高龄的老冯,一边看书学习,一边跟孙辈们请教,整整花了一个月时间,10月23日终于编辑完成第一期电脑版《家》报。“那是第228期。”
现在,老冯已经完全适应了现代化的办报方式,只要有材料,两三个小时,一期报纸就能编好。老冯表示,最新一期的报纸,要把“神七”也好好写进去。
健康型:
勤做家务就是长寿秘诀
脖子上系了一条丝巾,戴着一副茶色墨镜,95岁高龄的张文卿是个“老来俏”。别人猜测她年轻时一定很漂亮,她乐呵呵地说,“我年轻时是校花”。
这次,张奶奶被白下区民政局评选为“健康型老人”,她还有一套养生秘诀呢!每天凌晨4点半,她准时起床,喝半杯冷开水,即使冬天也不例外。起床后,她要做眼保健操,再去院子散步。下午,她要小睡一会,并做自创的提臀运动。“做家务是最好的锻炼方式。”张奶奶透露,过去住在家里时,每天都要打扫屋子,抹布就有十几条。门轴、沙发缝隙、柜子、电话,都要擦一遍,到处都要一尘不染的,这样既锻炼了身体,也使居住环境舒适,两全其美。现在入住老年公寓,她还坚持要自己打扫卫生,床、柜子、卫生间一处不放过。“打扫卫生能锻炼身体,腰、肩、臂、腿全身都能锻炼到。”
“我喜欢和别人聊天,不管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世上没有过不去的难关,生活不要过于计较,知足常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身体心理都健康。”张奶奶说,良好的心态也是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