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 著
接力出版社友情推荐
[内容简介]
源自生活的小故事、小段子轻松道来,亲切如话家常;暗藏其中的人性美丑、处世哲学一点即明,警醒如醍醐灌顶。深入浅出、以小见大,这是刘墉处世散文的最大特点。
本书中,“生活家”刘墉纵横捭阖,挥洒谈笑,在轻松幽默的话语中道出了很多人生的智慧和处世的心得。如“做好‘面子工程’的技巧”、“讲实话的技巧”、“替老板挡电话的技巧”、“勿抢主人风头的处世哲学”、“扬长避短的谈话技巧”、“‘不懂装懂’的处世技巧”、“回答老板问题的技巧”,这些言谈、交际技巧和诀窍不光对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大有帮助,即使是颇有人生阅历的人读来,也会有恍然顿悟的感觉。
说错话,满头包
有道是“沉默是金”,在谈怎么说话之前,我先得谈怎么不说。因为祸从口出,常常不说要比说好得多。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有一天我跟朋友约好中午碰面,因为办公室忙,出门晚了些,对方着急了,又不知道我的手机号码,就拨电话到办公室问。电话是我秘书接的,她挺聪明,说“刘先生早出门了,应该在路上,马上就到了。”
你说,她不是答得很好吗?偏偏她画蛇添足,又加一句:“刘先生很忙的!”我那朋友一听就火了,回一句:“他忙?我不忙吗?”跟着就看我进门了,又把那火发到我头上:“你秘书说你忙,好像你迟到有理似的,你要知道我也忙耶!”
你说我那秘书笨不笨?我又倒霉不倒霉?事实上,我的秘书非常聪明。而在讲话的时候爱画蛇添足的人常常很聪明。再举个大家常碰到或常犯的毛病。
你是职员,老板问你今天客户一共叫了几箱货。经常一天有一百多箱,那天特别少,只叫了十箱。你是不是很可能答:“报告老板,今天只叫了十箱耶!”
你现在想,一定觉得这样说没什么错。但我要很郑重地告诉你:如果你只是个小职员,小主管,你错了!除非你是合伙人、大主管或老板娘,你最好不要说“今天‘只’叫了十箱。”而应该讲“今天叫了十箱”。
甚至我得叮嘱你,就算你是大主管或老板娘,你最好也说:“叫了十箱。”
为什么?因为你不是老板,你应该先客观地把事实数字告诉他,下面他要跳起来,或大吼:“什么?才叫十箱?怎么搞的?”都是他的事,你没有资格用你的主观去影响他。
没错!你不能影响他!在心理学上有个实验──给许多人看一段车祸的影片,然后一个一个分开问他们那车祸的情況。当问的人用:“请您回忆一下那意外的情況。”或“请您回忆一下那车祸的情況。”又或者“请您回忆一下那惨剧的情況。”因为使用“意外”、“车祸”、“惨剧”等不同的词,会造成那些答话的人很不一样的形容。
连小孩都一样!我们都认为小孩最诚实吧!但是据实验,如果你让一个陌生人在幼稚园教室里走一圈就出去。然后问小朋友对刚才那个“好可爱的叔叔”,或刚才那个“怪叔叔”的印象的时候,可能得到很不一样的答案。为什么?因为你给了引导。
闭嘴吸金,高深莫测
去年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说相声比赛,到场的全是高手,其中有一对是海外来的,内容比较特殊,口音也不同,虽然讲得非常好,可惜大概不太抓得住现场观众的口味,一路说来,没怎么引起笑声。
不过平心而论,他们说得真不坏,我也就津津有味地欣赏,没想到,突然间,其中逗哏的那位突然停住了,好像忘了词,然后对大家说了声抱歉,表示说不下去了。
按说那两个人都是高手,在海外也一定经常上场,为什么当天会失常呢?
我猜八成的原因是现场的反应太冷,使说的人抓不住场子。过去他演出,抓得住观众的心,一定笑声不断,大家笑,一方面可以让说相声的人停顿一下,喘口气,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获得鼓励,说得更带劲。偏偏那天,北京的观众不一样。使他们愈说愈慌,到头来全乱了。
听的人沉默,不出声音,有时候对讲话的人,要比你跟他辩论,来得更有压力。
所以当你听说一个人深沉的时候,眼前很可能浮现一个“惜话如金、莫测高深”的画面。
“莫测高深”,正是你不说话的好处。当别人说,你只冷冷地听,除非你是听长官训话。假如两个人平等,你不讲话,就显得莫测高深,成了“他在明处,你在暗处”。
你没听人常说某某演员,或某某人,如果不开口,还挺好,一开口,就露了底吗?没开口,为什么好?因为你不容易了解他,至于一开口,如果气质不佳,内容贫乏,很可能立刻就露了底儿。好比“黔驴技穷”,当那驴子不叫、不踢的时候,从没见过驴子的老虎,还可能怕怕的。等驴子大叫一声,再踢那么一下,老虎立刻把驴子看穿,一口就把驴子咬死了。
所以一个会说话的人,先要懂得什么时候不说,尤其当你没把握的时候,可以让对方先说,从对方的话里探虚实,甚至用这个方法偷偷学。
对!偷偷学!举个例子,你要买老式的家具,一窍不通,却又怕吃亏,你可以去家具店集中的地方,先到第一家店,一样一样看。老板过来,问你对哪种感兴趣,你只笑笑。于是那老板不得不主动介绍了:“您瞧瞧,这明式的如何?”
接着你进另一家,进去绕绕,老板问你对什么感兴趣,你说“明式的吧!”老板立刻把你带到明式家具的那区,你再一样样看,不吭声。这时候老板看你正端详其中一样,说“哦!您要买明式的圈椅?”
你跟着又出来了,进下一家店,才进门就问“有没有明式的圈椅?”老板赶快带你过去,一样样介绍,看你正摸其中一把,就说“这可是海南的黄花梨,还有,您瞧!这里有缨子,多漂亮!”好!接着你又出来了,进下一家,而且这次进门就问“有没有明式圈椅,要海南黄花梨。最好带缨子装饰的……”
老板一听,哟!来了行家。这时候,如果你问价钱,而且说:“我可是比价,你开,我不还价,但如果贵了,我转身就走。”请问,他能不开低一点吗?事实证明,你在行!最起码你看过不少,真是比价。于是你可以拿着他开出的价钱,作比较,再去别家,甚至回你看过的前面那几家。
再举个真实的例子。我有个亲戚由朋友介绍看上一栋房子,除了觉得邻居的冷气主机在阳台上,有点吵,其他的都满意,价钱是一百五十万。但是不知道合不合适,请我也去瞧瞧,做个参谋。
我有一天去了,卖房子的一路问我,我除了报个姓,别的一律笑笑。她又问我要看大户,还是小户,我指指天。“大的!”小姐赶快说当然是大的。接着带我进去,还一路介绍建筑外观啊!建材啊!建商多有信用啊!现在只剩下三个保留户,都是最好的啦!
我也都礼貌地点头笑笑,只是特别指指阳台,说:“邻居的冷气机好像会吵。”那小姐差点跳起来:“哦!您一定来看过对不对?还是别人带您看过?还好啦!只要换成‘气密窗’就不会吵了,我们可以免费为您换。”我又点头笑笑,找张椅子坐下,指指桌子说:麻烦您把价钱写给我。
小姐想了又想,还去打电话问长官,终于把价钱写给我了。您猜怎么样?我那朋友才问过,是一百五十万。我拿到的是一百三十万。为什么?按说他是由朋友介绍,应该便宜啊!而我从头到尾没说几句话,凭什么比他问的便宜?
原因很简单,他因为有熟人介绍,人家知道他的底,就算开高一点,当天不成交,改天还能跟他联络,降价成交,而且说不定还得给介绍人红包。至于我,似乎看过房,又让她摸不清底儿,到头来反而捡个便宜。
沉默是金,果然是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