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4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江宁织造府建在江宁织造局上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28 日 星期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江宁织造府建在江宁织造局上了?
两者只差一个字,其实一个是“主管部门”,一个是“工厂”
  “200多年前,曹雪芹肯定受到了昆曲的熏陶,《红楼梦》前八十回有50多处提到昆曲。这个戏台应该就是当年曹雪芹儿时看到的样子吧……”如今,江宁织造府已经进入了最后的“装饰”阶段,昨天,南京的红学专家吴新雷、朱兆奎以及文物专家韩品峥等第一次跨进这个外面看起来很现代,里面非常园林的博物馆。

  【陈列】

  紧绕曹雪芹做文章

  核桃式景观,这是两院院士吴良镛设计的核心所在。外面看起来是钢筋玻璃,里面却别有洞天。江宁织造府博物馆馆长徐湖平带路,给专家们一一解释,“地下二层是停车场,地下一层和地面一层是博物馆。”

  徐湖平介绍说,展览陈列将分为“织造府与曹府”“红楼梦文学史料馆”“大观园”等展区,采用投影、雕塑、大屏幕循环展映等手法,展现织造府、曹雪芹家族的历史风貌,以及《红楼梦》中描绘的情景。其中“太虚幻境”展区在灯光与干冰烟雾的烘托下显得亦真亦幻。穿过“太虚幻境”牌坊来到庭院中,四周是360度环绕屏幕,全景展示大观园的瑰丽多姿,以及“元妃省亲”等故事情节。

  “不错。”红学专家们乐呵呵地听着,时不时还会提出一些建议。文物专家韩品峥边听边说:“南京曹雪芹的遗迹很多,在展览方面,可以把这些和曹雪芹有关的内容都纳入其中。”

  每天都有昆曲上演

  戏台是让大家感觉最精美的地方,也是曹家最受欢迎的地方。一转到东面的戏台处,钟山昆曲社的徐立梅就笑了:“这里真是漂亮,你看那个圆形的门,那叫出将入相。你看这上面的雕花工艺,真是不简单。”

  夸了一番以后,徐立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原来《红楼梦》前八十回有近50处提到昆曲,现在徐湖平他们想把《红楼梦》里面涉及的昆曲曲牌、折子戏,都在这个戏台恢复。今后,每天来这里参观的观众都可以观赏到曹家人曾经欣赏的戏曲了。

  “昆曲《牡丹亭》的‘游园’非常流行,在黛玉葬花的时候,她就听到耳边传来昆曲的唱腔,黛玉心想:世上人都喜欢看戏,这个戏有什么好吸引人的,黛玉静静听了一段,发现原来戏文也可以这么美……”徐立梅说,如果没有昆曲,《红楼梦》就会大打折扣,曹雪芹写到那么多的昆曲,说明他小时候是在昆曲的熏陶中长大的。以后,曲社的昆曲发烧友会穿着昆曲服饰把《红楼梦》里的曲牌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

  【回忆】

  保下这里不容易

  韩品峥是南京市文物局原副局长,就是他和红学专家吴新雷保下了这个地块。

  “以前,本来是要在这里建大楼的。不过,工人在挖地基的时候,在地表下1.4米深处发现有黄蜡、‘正年制’瓷片以及胭脂红、蓝靛色、深绿色、中绿色和草绿色染料,还有一些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和一垅完整的假山石基以及部分木桩残迹。”韩品峥说,当年他和吴新雷到现场一看,觉得不得了,这里肯定是和曹家有关,当时,台湾的一个考古专家还发现了一个非常精美的行酒令箸,于是,大家猜测,这里会不会就是“江宁织造府西花园遗址”?

  经过多方努力,这块地皮终于没有建高楼大厦,而是决定用来建和曹雪芹有关的建筑。“我也一直盼,每次路过这里都会绕道过来看看。这里是和曹雪芹有关的地方,看到这所博物馆就这么建起来了,我真是比谁都高兴。”韩品峥说。

  【争议】

  江宁织造府建在“局”上?

  不过,就在大家都认为,现在的江宁织造府就是原来的江宁织造署遗址时,有专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昨天,有专家认为,真正的江宁织造府还要往南移一点。府和局有什么区别?织造局又与今天的大行宫有什么关系?记者昨日采访了提出这一观点的南京市博物馆研究员王志高。

  “冠以江宁织造的建筑群组应该有两部分,就是江宁织造署和江宁织造局。”王志高说,江宁织造署(府),依照前衙后府布局,应该是曹氏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是红楼梦故事的背景所在。而江宁织造局则是完全从事生产的官局作场,其规模也相当可观。根据记载,江宁织造局设织机约600张,在西安门外汉府一带有织机550张,在常府街细柳巷口,还有织机46张,每年共织产品一万数千匹。可见当时的江宁织造局范围甚广。

  江宁织造府和江宁织造局领地不同,但紧密相邻。王志高表示,根据各种史料的记载,清初的江宁织造署(也就是江宁行宫)的位置记载比较混乱,有说在两江总督衙门之前,有说在利济巷大街。但可以判断其大体范围就在总统府、利济巷、太平南路一带, 而关于江宁织造局的位置,在一些史料中则记载说大约在今科巷、铜井巷一带。府局东西相邻,其中府在西,局在东。由于江宁织造署(江宁行宫)、织造局都毁于咸丰年间的战火之中,这两个庞大的建筑群其具体位置和分界地竟然从此失落,只留下中间的“大行宫”这样一个空洞的地名。

  现在建的江宁织造府地下,曾经发现过很多颜料,而且2002年以来,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在大行宫一带考古所发现的清代遗迹,基本都与某大型手工作坊相关。考古专家们曾经发现了数个十分有规律的水池,这些水池呈现长方形或者方形,岸上都有木桩护着,有的还砌着砖。除了水池,考古专家们还发现了一些砖池遗迹,尤其是一种平面呈T形的砖灶台遗迹,有十分明晰的存煤处、灶膛、火道三部分,里面有大量煤渣。

  根据地层关系及出土文物的特征判断,考古专家认为,这组建筑无疑属于清代早中期。而从遗迹的分布、形制结构及所出物品类型看,这些建筑并不像居住或者园林建筑,更像某处大型手工作坊遗址。比如水池,可用于漂洗丝织品,砖池可用于浸染丝织品,而灶台,则可能用于熬制染料。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王志高认为清初的江宁织造局、织造署两建筑群的大致关系和位置已经划定:它们东西毗邻,其北界约在今总统府前长江路,东界约在今利济巷,南界约在今科巷一线,西界大约在今邓府巷以东。织造局、织造署的分界约在今碑亭巷,其西为织造署地,其东为织造局地。从这个观点看,即将完工开放的大行宫太平北路与碑亭巷之间的“江宁织造府”项目,其实是在江宁织造局遗址之上兴建的,而非先前认为的江宁织造署(府)遗址。

  快报记者 胡玉梅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