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6版:阅读周刊·文眼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孔子原来这么说
· 虚伪是文化人的一大病
· 老子还认得回家的路吗?
· 经典“四书”成清华必修
· “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 大智若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27 日 星期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如果有人想用很小的空间,譬如一间屋子,来最大限度地容纳悠久浩瀚的人类精神的历史,那他大概可以想出这么一个办法:为这间屋子精心挑选书籍。

  不过,把书放在自己的屋子里,却并不等于拥有了这些书。拥有一本书的真正意思是:阅读它,通过阅读使书的内涵进入自己的精神和心灵。

  所以,如果一个人想用很小的空间,来最大限度地容纳悠久浩瀚的人类精神的历史,他有一个比屋子更好的放书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他自己的精神和心灵空间。

  而一个人的心灵有多大呢?在有的人那里,它很小,小得只能装下一点点东西,我们会感觉到这样的心灵很贫乏,当贫乏到什么也装不下的程度时,我们会说这样的人是没有心灵的;比起来,我们当然更愿意看到那些巨大而丰富的心灵,在这样的心灵里面,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人类精神的悠久浩瀚。

  德国伟大的作家歌德(Johann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曾经在书信里说:“我要像《古兰经》里的摩西那样祈祷:主啊,给我狭窄的胸以空间。”冯至(1905—1993)在著名的《十四行集》里,把这句话改成了两行诗:“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谁不追求精神和心灵空间的扩展呢?可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扩展?怎样才能使个人的狭窄的心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变成一个大的心灵宇宙?

  读书是特别重要的一条途径。

  出生在德国,后来加入瑞士籍的小说家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非常生动地描述过读书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扩大着人的心灵空间的动人情景:

  每一年,我们都看见成千上万的儿童走进学校,开始学写字母,拼读音节。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他们为新学会的字母而骄傲,继而又克服困难,读懂一句诗或一句格言,又读懂第一则故事,第一篇童话。当多数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这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他们儿时便在课本里发现了诗和故事。但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去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种着郁金香的花坛,有金鱼池;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永远以新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永远放射着异彩。昨天的花园、公园或原始森林,今天或明天将变为一座庙堂,一座有着无数的殿宇和院落的庙堂;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都时刻准备着那笼罩着万千种声音和形式的同一性体验。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他自己。这个人从童话和印第安人故事出发,继续摸索着走向莎士比亚和但丁;那个人从课本里第一篇描写星空的短文开始,走向开普勒或者爱因斯坦……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来源:《新华文摘》 张新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