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神七问天·风险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太空行走看着好玩又浪漫 其实很难很危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2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太空行走看着好玩又浪漫 其实很难很危险
  神七乘组分工揭秘

  按计划翟志刚出舱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神舟七号航天员乘组的任务和分工情况。

  这位负责人说,神七乘组第一次设置了指令长岗位。担任这个岗位的是01号航天员,他同时也是出舱航天员。02号和03号分别为轨道舱航天员和返回舱值守航天员。

  在船箭上升段,三名航天员都在飞船返回舱里进行相关操作。01号正对飞船仪表板,02号和03号航天员的座椅以30度角分别位于01号的左侧和右侧。在仰卧状态下,02号与03号航天员的头部,紧挨着飞船的左右舷窗。

  飞行进入出舱活动段后,01号和02号航天员进入轨道舱,03号航天员则留在返回舱,负责飞船监测和地面联络。

  01号航天员将穿上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服,出舱回收试验样品并进行舱外行走。02号航天员穿上俄罗斯产“海鹰”舱外服,在轨道舱内为01号提供支持。

  神七航天员肩负三大任务。第一大任务是实施中国首次出舱活动。第二大任务是完成包括回收固体润滑材料、释放伴飞卫星等在内的科学实验。第三大任务是满负荷、全方位考核载人航天工程总体及各大系统。张建启说,3名航天员上天,不仅是数量的增加,更是质的飞跃,因为神舟飞船本身就是按照最多三名乘员的方案来进行设计的。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等各系统能否经受住满负荷的考核,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风险。据新华社

  安全保障

  “安全脐带”保证出舱安全

  据新华社电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说,航天员太空行走,最重要的安全装备是舱外航天服。供氧、供电、空气流通、话音支持……飞船能实现的大多数功能,都集中在了小小的舱外航天服里。可以说,舱外航天服就是一个穿在身上的小型飞船。在舱外航天服的保护下,航天员看似“暴露”在太空里,其实是置身于一个具备适合人生存的气压、大气成分和温度湿度等要素的小环境中。

  针对太空行走中最大的危险——航天服泄漏,陈善广说,舱外航天服所有的设计都是双备份,甚至达到三重备份。比如,一旦发生泄漏,除了主氧瓶,航天员还能用备用氧瓶,即使二者都失效,还有引射器和应急供氧装置保证航天员的安全。

  中国的舱外航天服是没有动力装置的。那么,航天员一旦脱离飞船,岂不很容易消失在茫茫太空中、成为“太空飞人”?不用担心,航天员身上系着“安全带”。

  记者在神七发射前参观舱外航天服时看到,舱外航天服胸甲右下侧伸出了两根一长一短的橘黄色安全系绳。这不是普通的绳子,它们内部有弹簧,最长可拉至3米,能够承受一吨的拉力。

  除此之外,航天员腰部左侧还有一根与飞船相连的8米长的“电脐带”。名如其形,这根带子就像母亲子宫里的脐带,连着孩子和妈妈。“电脐带用于传输航天员生理参数。这个功能用无线方式完全可以实现,我们之所以采用有线,是把它作为安全系绳的备份。”

  陈善广说,这些安全措施,也是国际上太空活动的通行做法。

  出了故障航天员可驾飞船返回

  众所周知,我国的航天员都是从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出来的精英。那么,他们能不能驾驶飞船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透露,飞船上设置了这样的模式,“在几种故障情况下,比如失去了部分自动的功能,出现一些比较紧急的情况,可以让航天员来驾驶飞船返回。”他说,飞船在正常情况下,不需要航天员来驾驶。

  据《京华时报》

  出舱若遇意外

  可被拽回

  中国酒泉发射中心实验技术部总工程师、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副总设计师郑永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航天员出舱若遇意外可被拽回。

  郑永煌说,航天员出舱活动、吃饭、睡觉基本上是有固定时间的。飞船绕地球,每一圈干什么都有详细规定,但一些小动作就不一定了。“神五”时,要求让杨利伟不能动、不让拍照,但发射后,杨利伟坐在那里拿着相机到处拍。在“神六”时,费俊龙与聂海胜非常兴奋,在太空中翻跟头,这时候地面就很担心,因为当时没有设计这个动作,怕这一动的话,飞船控制不太稳定,后来发现也没有多大事。

  郑永煌表示,打开舱门后,其中的一个要出去,而另一个必须留在舱内。万一要有什么情况,舱内的要协助战友出舱、入舱,必要的时候甚至把他拽回来。

  新浪

  惊险的太空行走

  [1965年3月18日]

  “差点回不去了”

  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踏出舱门,开始了人类惊现绝伦的第一步。

  “我踏出了飞船舱门,却忽然发现我无法回到飞船中了”。由于宇宙中的压力过小,太空服变得异常庞大,已经无法穿越相对狭窄的舱门。此时,他的脉搏跳动达到了每分钟145下,体温也上升到了38℃!他对着话筒向留在飞船里的同伴帕维尔·别利亚耶夫失声喊道:“我回不去了!”接下来一次次徒劳无益的尝试使列昂诺夫几乎完全丧失了信心。但就在这时,宇航员平时艰苦的训练对他起了作用。列昂诺夫通过操作迅速减去了太空服中的气压,顺利进入了飞船。他在太空活动了10分钟,回舱却耗时12分钟,流了6升的汗水。人类首次太空行走可谓险象环生。

  [1965年6月3日]

  最危险的手套

  1965年6月,美国“双子星座”飞船第二次飞行时,宇航员怀特也步入了太空,实现了美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他在太空停留20分钟,舱内航天员还给他照了一张太空行走的照片。这次太空行走同样出现麻烦,由于过渡舱舱门的一个弹簧出现故障,怀特花费了不少力气排除了故障才得以出舱。在舱外的时间里,他基本上是在飞船的下方活动。返回飞船时,他又遭遇舱门锁失灵的麻烦,经过紧张的修理,他回到舱内时也已经精疲力竭。

  另外,他在太空行走期间还丢失了一幅手套。在随后一个月中,手套以1.75万英里时速在太空飞行,成为有史以来最为危险的服装用品,直至它几个月后在地球大气层化为灰烬。

  [1969年7月20日]

  “20世纪最大骗局?”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在全世界的关注下开始了月球之旅。美国东部时间7月20日下午4点18分,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踏出了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步,他的那句“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随之传遍世界。此后几十年间关于阿波罗登月是否造假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

  2000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阿波罗”拍摄的登月照片和录像提出质疑。许多媒体纷纷转载了这篇文章,关于阿波罗登月真伪的讨论顿时热火起来。

  [2007年11月3日]

  史上最险太空行走

  美国宇航员在“发现”号STS-120飞行任务的第四次太空行走中修复了国际空间站一块出现裂缝的太阳能板,完成这次备受瞩目的高难度太空任务。

  这次太空行走被认为是美国宇航史上最危险的太空行走之一,宇航员不仅要冒着遭太阳能电池板100多伏电压电击的危险,还必须行走约1小时才能接触到太阳能板的裂缝。而这之前,宇航员太空行走离开工作舱的距离不超过半小时路程,没有人像这次走得这么远。整个太空行走耗时7小时19分,其中仅从太阳能板破损处往返就花费了2小时,可谓漫长而艰难。

  太空漫步之最

  太空行走,又称出舱活动,是指航天员在载人航天器之外或在月球和行星等其他天体上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提供的信息表明,截至2008年7月底,全世界共进行太空行走319次,共有353名航天员出舱,其中,美国216名,俄罗斯126名,其他国家11名。

  最早在科学意义上提出太空行走设想的是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他撰写的《太空旅行》一书中,不仅提出了人在太空行走的可能性,而且还提出实现太空行走必须要给行走者提供航天服、气闸舱和安全绳索。

  最早成功进行太空行走的是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1965年3月18日,列昂诺夫身着奥兰舱外航天服,用一根15.35米长的绳子与飞船连在一起,走出上升2号飞船。

  苏联航天员萨维茨卡娅是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女性。1984年7月25日,她从礼炮7号空间站进行了3小时35分钟的出舱活动。截至2007年底,全世界已有9名女航天员成功进行过22次太空行走。

  最早在月球表面进行太空行走的是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1969年7月21日,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舱面,爬下扶梯,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

  最早采取无系绳太空行走的是美国航天员布鲁斯·麦克坎德雷斯。1984年2月7日,他从挑战者号上进行了一次不系安全带的太空行走。

  单次太空行走时间最长的是美国航天员詹姆斯·沃斯和苏珊·赫尔姆斯。2001年3月11日,他们从发现号航天飞机上进行出舱活动,创下8小时56分钟的太空行走纪录。

  累计太空行走时间最长的是俄罗斯航天员索洛维约夫。他总共进行过16次太空行走,在太空停留时间为78小时,被誉为太空行走的“世界冠军”。

  目前成功进行太空行走的华裔航天员有3人,均为美籍,分别是:焦立中、卢杰和张福林。

  焦立中是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华裔航天员。1996年1月11日,他乘奋进号航天飞机上天后,在太空进行了两次舱外活动。

  卢杰是华裔航天员中单次舱外活动走得最远的。2000年9月11日,他与俄罗斯航天员马伦琴科一起,背着电缆、工具等器材,像登山一样爬上了42米高的国际空间站,绕过站外突出的天线,在航天飞机上方约34米的高处作业。整个过程历时6小时14分钟。

  张福林曾经7次进入太空,是飞天次数最多的华裔航天员。据新华社电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