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每一次飞天,都会带给人们新的惊喜。即将开始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看点?
看点一:火箭
更舒适、更安全
火箭是航天员“登天的阶梯”。这次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火箭,进行了两大技术攻关。
解说(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荆木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升空时,火箭曾经出现了频率约为8Hz的纵向单频振动,使航天员感觉不太舒适。在发射神舟六号飞船时,火箭飞行至415秒附近时出现异常现象,一些参数出现较大幅度跳变或趋势转折。技术人员通过攻关已经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看点二:飞船
返回舱“变身”气闸舱
航天员出舱活动,需要飞船具备像船闸一样的过渡功能,在航天员出舱和进舱时起到压力调节的作用。
解说(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科研人员把神舟六号飞船的轨道舱改建成了既能让航天员生活、又能当气闸舱使用的两用舱。这种一物多用、投入少效益高的特点,是中国航天的特色,也是对中国航天人想像力、创造力的巨大考验。
看点三:乘组
从一人、二人到三人
神舟七号将搭载3名航天员在太空飞行3至5天。
解说(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陈善广):这次飞行任务,要求航天员操作主动大于被动,自主性很强。神五航天员只是跟地面通话,神六只进行穿舱,而这次航天员要进行航天服的拆包、组装、测试、穿脱等操作,并出舱取实验材料、进行太空行走。航天员的心理素质,是出舱活动成败的关键之一。
看点四:出舱
把国人的足迹留在太空
开展出舱活动,是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解说(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出舱活动取得突破,就将完成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再进一步,我国将完成交会对接任务,掌握了发射入轨、安全返回、在轨工作、出舱活动、交会对接等技术,就可以从事更大规模的、持续的载人航天活动。
看点五:舱外航天服
航天员的生命盾牌
航天员出舱活动能否顺利完成,舱外航天服是关键。这次任务中,我国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将首次公开亮相。
解说(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陈善广):航天器研制的正常周期是10年,而中国人研制出自己的舱外航天服,只用了不到4年。这套服装造价约3000万人民币。身高160厘米至180厘米的人,都能通过调节服装大小穿着。
看点六:在轨试验
最大限度提升任务效益
这次飞行任务将在轨进行一系列科学试验,最大限度地提升载人航天飞行的效益。
解说(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顾逸东):神舟七号飞船将进行我国第一次中继卫星用户终端试验。试验成功后将大大提高我国中低轨道航天器的测控覆盖能力。这次飞行任务还将进行固体润滑材料的在轨试验,将中国科学院提供的固体润滑材料在外太空暴露后,由航天员在出舱行走时进行回收。神七还将完成伴随卫星的在轨试验。
看点七:着陆场
搜救方式新变化
神五、神六的返回搜救,都是采取空中搜救为主、地面搜救为辅的方式进行。神七任务中,为提高应急搜救效率,搜救模式转变为空中救治航天员、地面处置返回舱。
解说(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搜救指挥机构从地面转到了空中。搜救的组织指挥、搜救人员的输送、航天员的转运和医监医保,将全部在直升机上进行,地面车辆的使用数量将大大减少,这也可以更大限度地保护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环境。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