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发现国宝身世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绝世青花今日身价几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2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绝世青花今日身价几何
  至此,稀世国宝 “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的身世基本揭开。它现在的身价究竟几何?真像人们说的那样价值已逾十亿?因为同样传奇的“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拍卖价为两吨黄金(如今折合人民币市价3.8亿);再稀罕的古董,都能被人以假乱真,如此值钱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到底有无赝品?

  “鬼谷下山”吊高了“萧何韩信”?

  2003年可谓是收藏界的元青花元年,那一年,元青花开始在国内外的拍卖会上崭露头角。

  查看以往的瓷器拍卖记录,我们发现,早在1989年,伦敦苏富比推出的一件“唐三彩”以4955万港元拍出,一时轰动全球。同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南宋官窑笔洗被拍至2200万港元,创当时宋代瓷器的市场最高价。这两件拍品的天价纪录一直保持了十几年,直到近年才陆续被青花瓷打破。

  2003年,一件元青花龙纹扁瓶在纽约拍出583.15万美元的高价,刷新了中国瓷器公开成交的世界纪录。同年的华辰秋拍上,元代青花云龙纹罐经过几轮叫价拍出462万元,当时创下了元青花国内的拍卖纪录。

  从此以后,元青花一发不可收拾,总是扮演着拍卖会状元拍品的角色。时至今日不过5年,元青花的身价翻着跟头往上涨。当然,元青花的大热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一件传奇藏品“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

  江南贡院院长、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周道祥介绍说,2005年7月12日,“鬼谷下山”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亮相。这只元青花罐上的“鬼谷下山”图案为传世元青花瓷器中的绝品。开拍前,佳士得公司估价为1000万美元,但结果大出意外,当时的成交价折合人民币是2.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这不仅创下了中国瓷器的市场最高价,而且让元青花的市场表现达到一个顶峰。这又让“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身价成为一个新谜。

  身价十倍还是有所不及

  “南京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也是一件国宝级的元青花瓷器。”爱涛拍卖高级顾问徐宁对瓷器有深入研究,同时对元青花在国内外市场中的行情烂熟于心。他毫不掩饰自己对“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的喜爱,“到目前为止,这应该还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个,画得这么好的也不多见,可以说是元青花中的精品。”

  那么,如果“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被送上拍台,市场会报以什么样的价格?徐宁觉得,从器型上看,“萧何月下追韩信”要优于“鬼谷下山”,前者器型优美且保存完好;而从绘画上来看,徐宁认为,“鬼谷下山”更加精细,更有优势。“站在拍卖行业的角度来看,两件元青花各有特色,各有优势,我认为不分伯仲。”

  徐宁说,今年由于全球经济发展放缓,股市大跌,这对整个收藏品拍卖行业来说都有影响。“今年以来,包括瓷器、字画等在内的收藏品行情都有所回落,但这不影响真正的精品的价值。”徐宁认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表现绝不会亚于“鬼谷下山”。

  周道祥则认为,“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无论是进口的青花料,还是绘画水平,都代表了青花瓷的最高水平,是现存元青花中最好的一件,也是最名贵的一件,价值远比“鬼谷下山”高10倍,因为罐子的数量多,而梅瓶却极为稀少。

  但是,也有国内重量级专家认为,这件瓷器确实好,但拿到市场上卖,2个亿也就顶着天了。

  元代青花瓷为何成为稀有之物

  参考以往拍卖会的相关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元青花的历史高价都出现在一些国际拍卖会上。目前在世界上数以百计的珍贵元青花,为何屡屡被老外拍走?

  江苏收藏家协会的收藏家薛福祥告诉《发现周刊》记者,这是国内外对待元青花收藏的理念不同所致。徐宁也深有同感,他告诉记者:“国内藏家更多地考虑一件藏品的升值潜力,他们会想,如果以过高的价格买下,未来有没有人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接手,因此顶尖的元青花往往因为价格过高而被国内藏家放弃。”而国外藏家则有所不同,他们拍下一件心仪的藏品往往会保存几十年,甚至更久。徐宁说:“如同炒股一样,国内藏家更倾向于炒中短线,而很多国外藏家有实力并且有耐力炒长线。”

  此外,薛福祥也感到,中国人收藏力求完美,把藏品的品相看得很重,如果藏品有一点瑕疵,心理价位就大打折扣;外国藏家在收藏中似乎更注重艺术品的历史价值、艺术地位以及在工艺制作上的难度等,因此即便是有瑕疵的拍品也能高价成交。

  另外,国内很难找到元青花精品,加上市场上近年来出现了很多赝品,影响了收藏者的信心,也使得元青花在国内的拍卖价位远低于海外。

  多年前,很多藏家都有在古玩市场捡漏的经历,那时候不仅是元青花瓷,整个收藏品市场的价格都很低,因为国人还没有意识到它们的价值。而今,说到元青花几乎无人不知其高贵身价,仿品也越来越多,别说捡漏,就是想出高价收一个元青花也得多留个心眼。

  五六年前,云南一位藏家照例到当地古玩城闲逛,这里每逢周六、周日都有人过来摆地摊。这一天,一个安徽口音的摊主发现这位藏家是个识货人,便把他叫到一边,抱出一个大纸箱给他看。箱子里装的,是个云龙纹缠枝牡丹铺首罐,安徽人说不清楚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只知道这是个有些年代的瓷器,叫价1万多,还价后以6000元成交。

  时隔多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位藏家把罐子送到云南收藏家协会古陶瓷检测实验室进行高精度的仪器分析。检测仪通过分析陶瓷成分,和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对比,确认此罐系元末明初景德镇窑产品——青花云龙纹缠枝牡丹铺首罐。因为民间收藏元青花瓷器的几率很低,多年来这个6000元买来的罐子被主人束之高阁,差点没了出头之日。

  薛福祥告诉记者,在行内没交过学费的藏友几乎没有,花几万块买一个元青花瓷瓶,结果却发现是个正宗现代仿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如果用心淘宝,在古玩市场捡漏并不是像现在那么不可思议。“现在仿品多了,像元青花这样的珍贵物件赝品更多,有的赝品做得专家都拿捏不准。”

  那么,“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有没有仿品出现,在南京的文物市场上又价值几何呢?

  民国就有人钻到沐英坟里仿了这个瓶子?

  9月19日上午,《发现周刊》记者来到位于朝天宫的古玩市场,以古玩爱好者的身份询问“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仿品在市场上的情况。

  “你想买那个当花瓶啊?多得很,你想要几个?要的话我马上可以帮你订货,100多块钱一个,你要是诚心想要,我可以再给你便宜一点。”虽然货摊上并没有摆放任何青花瓷器,但这位摊主依然很爽快地答应可以帮记者拿到货,并且货源充足。记者表示想再去别的摊位看一看,于是走到一个摆了几件瓷器的摊位前,问了问情况。“萧何?月下?我这里好像有一些。”女老板仓促地站起身,在面前的一堆小挂件中寻觅着。“我问的是梅瓶,大青花瓷。”“哦,那我不知道了,没听说过。”

  “请问你这儿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青花梅瓶么?”另一家店的老板一抬头,看了记者两眼:“我这儿没有,他们那儿有,十个亿呢!”老板用手指着前面的南京市博物馆,笑了笑。还有一个店家则向记者表示,她那儿可能有记者说的这种瓷器,“是民国时期仿的,价格在5000块左右。”

  几个聚在古董店的古玩爱好者听见记者在打听这个瓶子,一个个都兴致勃勃的,“你说的那些100来块钱的,做工都相当粗糙,连图都是用电脑印刷贴上去的。还有民国仿的?怎么可能呢!这瓶子解放初才挖出来,他民国的人怎么仿?都是骗一些外行人的,就像你爸妈结婚前拿着一照片给别人看,说‘这是我女儿的照片’,可能么?”

  仿制品能卖什么价

  后来,记者还是从景德镇古陶瓷研究专家曹建文处了解到“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仿品目前的市场情况。

  “现在全国市场上质量比较高的仿品基本都是景德镇做的,台湾也有,而且比景德镇还要早。景德镇最早开始仿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台湾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方法都是根据拍摄的高清数码照片来模仿的。”曹建文告诉记者,目前,仿制这件瓷器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是“相似度在80%以上,而能达到这么高相似度是很不容易的,只有景德镇的一些老艺人和工匠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市场上这个层次的仿制品量很少,每个价值都能达到10万元。从收藏的角度来说,这些高仿的瓷器也是有收藏价值的。那些好的工匠们会花很多心思在研究原件的工艺上,这往往会用上几年的时间,而做一个成品又起码再花上几个月。在制作这类高仿制品的时候,对工艺水平的要求相当高,不仅要用景德镇本地的矿,而且烧窑一定要用柴窑来烧,现在大多数用的都是气窑。而釉则用的是原来的釉,这个釉面要做成和原来一样是很难的,能达到原来的90%,那水平相当高了,只有景德镇能做。

  据曹建文介绍,要想制作出和“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完全一样的仿制品,几乎是不可能的。“不仅很难配到原来的釉,最难的是对它艺术风格的模仿。以前工匠在画那些图的时候都是随意自由的,现代人是一笔一画地去模仿它,难免会有些拘谨放不开,很难达到原件的那种风格。”

  元青花为何大量“定居”国外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春晚唱响大江南北,虽然歌词遭到了收藏家马未都的批判,但说明青花瓷不仅有勾魂的美,还是众人心目中披金挂银的贵客。

  在所有的古陶之谜中,元青花之谜是最吸引人的,为什么青花瓷会让古陶瓷学家既如痴如醉,又伤透了脑筋?最近,紫砂研讨会在南京召开,《发现周刊》记者借着这个大好机会,采访了古陶瓷鉴定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耿宝昌。

  上世纪80年代,“元青花”悄然兴起,元青花瓷的价格更是水涨船高,当时收藏界流行着一种说法:全世界的元青花瓷不足200件,大量元青花瓷在伊朗和土耳其,作为元青花产地的中国,元青花却少之又少。据调查显示: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收藏有数千件中国瓷器,其中元青花瓷达40件,主要是大盘、大碗、葫芦瓶等大件器。同时,英国、美国等地博物馆的元青花数量巨大,且多为至正时期的元青花,包括作为断代标准的“至正十一年”铭象耳青花瓶。

  那些精美雄浑的元青花大器,何以绝大部分远涉重洋、成批成批地出现在土耳其、伊朗?耿宝昌笑笑说,这其实记录了一段中外文化与贸易交流的繁盛历史。元朝的边疆很大,13世纪初,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中亚、西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通的要道。元明时期,中国和国外的交往很多,通过商业贸易的往来,元青花漂洋过海去了海外。伊朗、土耳其收藏的那些中国瓷器,本来就不是为中国人烧造的,而是专门为他们国家烧造的,用来出口的,当时的西亚商人带着矿料来到中国景德镇等产地直接订货。这些瓷器属于来料加工,专门按照伊斯兰文化生活习俗烧制出口,所以国内很少能够见到。

  全世界到底存世多少元青花

  也有专家认为,在元朝,青花瓷并未受到国内的重视,它只是作为一种外销瓷远销海外。相反,枢府瓷却受到国内当权者的重捧,成为朝廷定烧的一种高档瓷器。为何两种瓷器的待遇会有着如此的天壤之别呢?不仅因为枢府瓷釉色可人,也与元代“国俗尚白,以白为吉”的风俗习惯有关。

  对这种说法,耿宝昌摇摇头,严肃地说,学术界内没有枢府瓷一说,只有枢府釉,就是卵白色的那种釉。元代皇宫贵族喜欢的颜色和宋代确实有些不同,元代“尚白”,但并不是说元朝的皇宫贵族不喜欢元青花。其实元青花的釉面分为:青白釉、白釉、卵白釉三种,这主要和当时的“尚白”有关。

  耿宝昌还说:“近20年来,经过不断寻找,我们国内的元青花的数量在递增。目前光国内就不止200件了,这比原来大家流传的全世界不足200件的数量还要多。明代王侯大墓内,也陆陆续续发现了一些元青花瓷。”

  “萧何韩信”的DNA搞清了吗

  元青花有很多谜,其中一个谜就是元青花使用的釉下青料“苏麻离青”的产地,这看来是一个数百年的悬案。那种湛蓝湛蓝、有下凹锡光、凝聚不散的被称作“苏麻离青”的钴料究竟从何而来?为何宣德时期还用这种进口料,而宣德之后,它突然间消失得那么彻底?

  耿宝昌解释说,元青花用的“苏麻离青”钴料来自伊朗的一个小城市,这个城市距离德黑兰只有400公里之远。后来,这种钴料之所以突然不见了,是因为伊朗当地的“苏麻离青”钴料矿井枯竭了,现在已经封矿。如今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原料也是进口的,但从哪儿进口的,窑匠们却是不肯透露的。不过,另外一位专家表示,现在的青花瓷原料不排除是各种配料组合而成。

  本版主笔 张波 胡玉梅 李蓓超

  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大盘

  发现周刊重奖征线索

  请您将所知道的神秘离奇事情,或令您迷惑的见闻谜团,提供给《发现周刊》,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并把我们的发现告诉更多读者。线索一经采用,重奖1000元。报料电话:025-84783552。报料信箱:citystar111@163.com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