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他中了千万大奖却“众叛亲离”
· 他当年在伪满皇宫陪伴溥仪六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2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他当年在伪满皇宫陪伴溥仪六年
  他出生在中华民国,却有着6年的“皇宫”生活;他是满清皇族爱新觉罗氏的后裔,却有着汉族的姓氏“庄”;他被末代皇帝溥仪当作股肱培养,却从未领过情;他生活经历坎坷,却总是有着赤子情怀。

  他,就是普通的长春老人——庄玉恩。

  除了听力差些,已年过八旬的庄玉恩老人看起来精神不错。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64年前的往事,老人唏嘘不已。他说,往事不堪回首,现在的生活让他十分满意。

  祖父放任义和团被赐死夺爵

  1923年,庄玉恩老人出生于北京。对儿时的记忆,满是颠沛流离。“叫过好多名字。民国初期,用罗炳德的名字上报户口,是取爱新觉罗的‘罗’为姓;1945年,国民党政府接管长春,又以‘庄’为姓上报户口,在伪满时期又叫‘爱新觉罗·毓恩’。”

  “毓”是爱新觉罗家族名字中的“溥”字代后辈的字序。庄玉恩说,父亲名叫溥绍,与溥仪是同辈人,祖父是清末庄亲王载勋。

  史料记载,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发生庚子之变,西太后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按列强所开条件,将放任义和团的载勋赐死夺爵。庄玉恩老人说,当时父亲刚8岁,府邸开始凋落。

  曾靠国民政府赈粥生活

  “我8岁时,随父亲从北京到沈阳,小学只读两三年,日本人占了东北,又从沈阳回到北京。”1932年,溥仪做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庄父独自去长春,投奔溥仪。

  庄玉恩说,北京的家里那时生活困顿,常见母亲从有钱人家抱一大堆衣服回家,缝缝补补,赚几个钱养活兄弟姐妹8人。

  “一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父亲身上,可他并没往家中寄钱。”原来,伪满时期,关内和关外来往受到管制,最终庄玉恩的母亲带着他和二姐来到长春,“其他兄弟姐妹留在北京,每天靠国民政府发放的赈粥生活。”

  生活所迫入宫伴“君”左右

  到长春后,庄玉恩改名“爱新觉罗·毓恩”。1939年,溥绍时任伪满皇宫内府近侍处事务官,月薪96元伪币,养活一大家人很吃力,在长春念了3年小学后,上伪国高仅半年,庄玉恩就被迫辍学了。“家庭负担不起了,三姐、四妹和我都上学,上不起啊。”

  这时,一件意外的事改变了他的命运。溥仪招揽亲信,“在伪满皇宫做事的哥哥把我和弟弟介绍给了溥仪,说我在学校时总考前三名。一天我们去了伪皇宫,溥仪把我留下了。”

  培养宗室子弟的“学生班”

  “我进了伪满皇宫‘学生班’,每月发给10元伪币贴补家用。”做着“恢复大清”美梦的溥仪,在伪满皇宫设立“内廷学生”班,选拔一批“宗室子弟”重点培植,以期成为有才能又能执掌军权的心腹。庄玉恩入内廷时,学生共有9个,除了和16岁的庄玉恩同辈的几个人,还有溥俭等一些上辈的年轻人。

  正因日后要倚为股肱,这些内廷学生受到高规格待遇,学习的内容也很丰富。“我们学《论语》《中庸》《大学》,但是不让学《孟子》,因为《孟子》的民族观对日本的统治是不利的。”

  随着日本帝国的气数渐尽,他们每天的中心活动不是念书而是陪伴溥仪了。

  庄玉恩记得最清楚的是,一圈学生陪伴溥仪吃饭,“每天陪吃两顿,早饭要下午两三点才吃,午饭在晚上七八点,都要我们陪。到了半夜十一二点还有一顿。”

  后来,庄玉恩还有个特殊任务——为给溥仪打针的人做助手。“每隔一段时间,就打荷尔蒙,我用显微镜看药水,看颜色是否正常,是否有杂质。”

  挨打不断的“内廷学生”

  “他想把9个人培养成股肱,实际上连伪满政府官员制服的样子,日本人都不让他决定。”伪满皇宫内廷与外廷分开,内廷学生不接触日本人,但常能听到“日本人又怎样了的话”。受气的溥仪将气撒到内廷学生身上,挨打便成了家常便饭。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因为一句话不顺耳,我可以叫侄子们跪成一圈,互相抽打耳光,我可以叫一个长辈跪下来。”

  随侍30多年的李国雄也称溥仪是“打人狂”。庄玉恩说,溥仪一般不亲自动手,让内廷人员之间互相打。“他不顺心就三天两头打我们,学生们轮流互相打,别人打我,我再打别人,抽耳光,打手板,还有打屁股板子,打得肿起来,打得打人的人浑身是汗,最后还要关黑屋子。”庄玉恩说,溥仪的弟弟溥杰从不打人。

  陪溥仪看戏、打网球、上马术课,这样的生活看起来很不错,但庄玉恩却不以为然,“胆战心惊,在伪满皇宫里过得是啥生活?奴才生活!”

  曾靠变卖伪满皇宫物品维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仓皇出逃,带走学生班里毓(山詹)等几个学生。但庄玉恩被留下了,战乱中的他惊恐又绝望地觉得,“我被当作废品扔掉了。”

  “没被带走还有一个原因,溥仪无法顾及更多东西,给我父亲一个任务,要他设法从伪满皇宫中将《大藏经》拿出来,许诺可以从伪满皇宫中拿些东西出来卖,为我家日后找点生路。”

  庄玉恩说,随后不久的一天清晨,一些全副武装的人进入伪满皇宫,用汽车运走很多箱子,全是古玩、国宝。后来他才从报纸上知道,这些东西被运送到上海,又从上海运到了台湾。

  随后,父亲溥绍也从伪满皇宫中拉出四箱东西,全是毛皮、布匹还有衣物,母亲将这些东西一一变卖,全家人靠变卖的钱过了一年多。

  没有了“公职”,一家人生活更加困难。但凭着良好的修养,一年后,庄玉恩在别人介绍下进入长通路小学和东二道街小学做教员,直到1948年长春解放。“回家后吃高粱米饭,也比在伪满皇宫里好啊,贫困却不必担惊受怕了。”6年的宫廷生活给庄玉恩一生都留下了巨大的阴影,谈到这段往事时,他总不由自主地说感谢东北民主联军。

  在老字号秋林公司退休

  社区提供的退休证上写着:庄玉恩,参加工作时间:1948年11月1日。

  60年前,时年25岁的庄玉恩又进入一个新政权时期,被政府安排到东三马路小学,继续当教员。

  随后十几年间,庄玉恩辗转吉林、长春的城乡做教员;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开始,庄玉恩又到长春五一钢厂当工人,接着到朝鲜族饭店和北京大街饭店工作,最后从秋林公司退休。

  汶川地震老人捐款1万元

  因为一直独身,年纪越来越大的庄玉恩受到政府的关照,街道办将他作为空巢老人给予特殊照顾,社区党支部书记崔丽杰说,庄玉恩老人家离社区不远,身体还硬朗时,时常到社区来。“他是社区的志愿者,总帮忙打扫卫生,有什么活动都参加。”崔丽杰说,“汶川大地震,庄玉恩老人到银行给中国红十字会打去了1万元钱,谁也没寻思他能捐那么多。”

  “每月给我1600元退休金,海外华人都捐了那么多钱,我这些太少了。”庄玉恩老人浑浊的眼睛放出亮光。

  9月18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全天免费开放,社区要组织老人去参观,庄玉恩用干枯的手轻捂住两鬓,急促地摇摇头,“不想去,不想去。”

  60多年来,庄玉恩老人从未回生活过6年的伪满皇宫看看,虽然那里和他家仅一河之隔,那里给他留下的阴影太大了。 据《新文化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