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天高气爽,惠风和畅,无边的戈壁大漠上,呈现出了少有的喧嚣气氛。在午后的阳光下,“神七”精神抖擞地垂直站在活动发射平台上,直指苍穹,箭体上的五星红旗和“中国航天”四个大字衬着洁白的箭身,显得格外鲜艳夺目。
经过1小时零5分钟的“漫步”,神七船箭组合体走完1.5公里路程,投入发射塔架怀抱静静等待惊天一飞。
预备
700吨“托盘”背着40吨神七
专家现场介绍,为保证船箭组合体平稳移动,钢轨采用无缝焊接技术。由于飞船燃料已加注了8吨多,而火箭燃料还未加注,因此船箭组合体目前处于头重脚轻状态。“因此,神七平移时稳定感非常重要”。
在移动之前,神七还在距厂房约5米远的轨道上“休息”了一会儿。记者现场看到,蓝白相间的总装厂房如一块长方体的巨型积木一样巍然屹立,中间一排红色的字格外惹眼:“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系启功所留墨宝。厂房右侧赫然出现一个超长的大门——神七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昨日下午1时30分,记者在现场看到,神七船箭组合体被固定在一个巨大的“托盘”上。工作人员介绍,“托盘”实际是活动发射平台。尽管酒泉地区昨日风很大,但被固定在“托盘”上的神七船箭组合体稳稳站立纹丝不动。
将火箭平移1500米距离的“大力士”是“托盘”,其底部为一个边长约10米的正方形钢板,依靠8组16个火车轮子“站立”在钢轨上。
现场专家介绍,这两条钢轨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全长1500米的钢轨无任何缝隙,钢轨相距20米为世界最宽钢轨。
这个背负神七的“托盘”有多重?记者昨日请教在场专家,得到的答案是:“托盘”重700吨,相当于700辆小轿车的重量。神七重40吨。
起步
神七缓缓走出“闺房”
大约在12点30分,白色的火箭总装测试厂房准备打开。厂房有93米多高,相当于30多层楼房的高度。而火箭有58米多高,相当于20多层高的楼房,火箭从厂房出来是“坐在”一个活动的平台上面。
下午2点15分,戈壁滩上艳阳高照,垂直总装测试厂房6扇提拉大门全部打开,随着现场总指挥崔吉俊一声“出发”令下,载着船箭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在电源车的驱动下,缓缓驶向发射塔架。
在众人的注视下,火箭在移动平台上通过电力驱动,从总装测试厂房缓缓驶出。承载火箭的活动平台移动速度非常慢,以至于随之步行的工作人员,早就走到火箭前面去了。
小憩
转运过程中“休息”两次
昨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转移过程中,装着船箭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先后停下来“休息”了两次。
专家介绍,身高相当于20多层楼高的火箭块头实在太大。如果加上支撑火箭的活动平台的高度,火箭总高度近70米。因此,整个转运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它晃动。之所以在中途“休息”两次,就是为了让专家有时间再次确定火箭的状态,并重新为其体检,重点是检查各部位的螺丝接口是否出现松动。
挑战
大风一度前来捣乱
火箭转运过程中对天气条件要求极为严格:风速不能超过每秒8米,最高不能超过每秒10米。其自身的移动速度每分钟也不能高于23米。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气象室主任刘汉涛昨日介绍,转运过程中,有大风前去捣乱,风速一度接近了10米每秒。就在大家十分紧张的时候,大风似乎通人性,竟然自行撤退了,直到火箭平稳地达到发射架,再也没有来捣乱。
1小时5分后,即昨日下午3时20分许,船箭组合体顺利转运至发射塔架,标志着此次转运的顺利完成。
到站
发射架热情拥抱神七火箭
据了解,转运任务完成之后,下一步就是将火箭与发射塔架结合起来。
专家称,活动发射平台推到导流槽上,地面还有8个像千斤顶一样的设备。8个“千斤顶”深入地下约10厘米后,火箭再旋转56°。这样,火箭就能准确对准发射架上的瞄准窗。之后半个小时内,发射塔架脐带塔将火箭包裹起来。
随后,火箭将在发射架上进行测试等各方面准备工作。发射之前,火箭将一直在脐带塔的包裹之下。
记者昨日下午3时30分在现场看到,发射架已伸出三四条圆弧形的“臂弯”准备将神七火箭揽入怀中。
与以前历次发射不同的是,此次神七发射,“9月24日即发射前一天,火箭燃料将一次性全部加注完毕,”基地权威专家介绍,以往都是发射前分多次加注火箭燃料。
据《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