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最南京/人文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幕府山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2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五六亿年前的古海洋六朝时的风水宝地如今的“幕府三0工园”
幕府山上
  五六亿年前的古海洋

  六朝时的风水宝地

  如今的“幕府三0工园”

  幕府山比较“低调”。虽然在有关南京的旅游网页上可以搜到它,不过,只有寥寥数语。外地人来南京,去的都是紫金山、栖霞山、狮子山;就算是南京本地人,恐怕也极少来这里。

  这一趟探访的开头,就迷了方向:明明已在幕府山脚,可就是找不着上山的路。询问附近住户,对方竟也瞠目结舌,说不出来。

  这实在有点奇怪。曾经,这座沿着长江绵延十余里的山,是南京地区最宜赏玩的景区。清代选定的“金陵四十八景”中,它独占六景:幕府登高、嘉善闻经、达摩古洞、永济江流、化龙丽地、燕矶夕照。“上榜”数量位居南京各大风光带之首,足以证明幕府山风景之美。

  绕来绕去,总算是寻到了上山的一条道路,很宽。挖掘机还在轰隆隆挖着树坑,路边都是些细细的树苗,人工痕迹很重,倒像个还未建成的公园;再看不远处的山,是大片大片灰白色的断壁残垣,赤裸裸暴露着——那是早些年山里疯狂开矿留下的伤疤。

  心里实在有些失望。

  不曾想,沿着路忽上忽下,翻了两个山坡,转了几个弯,突然间就满目苍翠,茂密的山林应是长了多年,树枝上顶着一头鲜红的果,路边山崖上垂下一蓬蓬紫色的野花。

  越走越幽深,没有路牌,到了岔路,又迷失了方向。幸好遇见一位老者,不但指了方向,还热情地当起向导,翻山越岭带我们去达摩古洞以及凭栏望江之处。

  达摩古洞,相传梁代达摩法师渡江前曾在此休息。现在看不到洞了,只有一座又小又破的庙,门口堆着各式各样的杂物,像个废品回收站。庙里只有一名老和尚,黄色的僧衣也破破烂烂。这位老和尚是几年前突然来到这里的,他在洞旁搭了个几平方米的小阁楼,就怡然自得住了下来。

  有意思的倒是达摩古洞一带的山石,与别处不同,呈褐色,外表坑坑洼洼,布满无数个细小的洞——这是五六亿年前,古海洋留下的印记。也许,石壁里还镶嵌着各种各样海洋生物的化石。那时,这里是一片汪洋,直到1亿多年前,发生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古海洋沉积物抬升,于是就有了这座山。而幕府山的名字,则晚得多。直到晋代,丞相王导在此建幕府,才因此得名。

  江山相依、石景丰富、动植物繁杂。从六朝时起,这里就是出了名的风水宝地,所以有了考古学家发现的古墓葬群:晋穆帝陵、宋明帝陵……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家族墓地,也位于此。它还是皇家偏爱的饮酒作乐、狩猎之地。齐武帝就常常来这里打猎,“宫女万人夜起严妆随从”。

  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就连名列金陵四十八景的幕府山六景,如今也只剩下“燕矶夕照”一景。站在山上俯视长江,一条滨江大道雏形初现。沿着江,也沿着幕府山,还串起了各处美景。据说,消失的其余金陵五景,不久都将在沿途复建或重修。而开山采石造成的荒芜,也正逐渐恢复绿色。

  而紧依着幕府山,还“隐居”了一群画家。南京当代艺术的重量级人物毛焰、高波等近40位艺术家,把自己的工作室搬进了一间间废旧的厂房、车间。这个昔日生产长安汽车的地方,如今叫做“幕府三O工园”。

  黄峻和靳卫红夫妇是最后搬进来的。他们别无选择,只得拿下了别人挑剩下的一间燃料库。但经过他们的改装,成了整个艺术区里最舒适的“豪宅”:拱形的顶,几扇落地大玻璃窗,旧式的红砖,竟有几分上海外滩老建筑的味道;里面就更惬意了,3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宽敞而随性,黄峻的油画和靳卫红的水墨,自然而然地摆放在一起,氛围恰到好处。

  五六亿年前的最古老地质层,与最先锋的当代艺术,就这样不期而遇,比邻而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