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当年张艺谋率先让世界真正承认华语片的话语地位的话,那么今天,华语片在好莱坞工厂的猛烈攻势下,正遭受空前窒息危机。尽管这些影片中不乏中国元素,但也仅仅是一种艺术添头,并不能真正代表纯正的华语影像艺术。
在今年的第1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过去两眼紧盯国外电影节的知名导演,如今倒也掉转风向,转而关注起国内的电影节来。冯小刚的《集结号》虽然投资规模不菲,但宣传中不再以大片作为营销噱头的冯小刚,轻松地闯过了观众的信任危机。曾经同样坠入大片迷局的陈凯歌,在虚无魔幻的《无极》之后端出了勾勒个人传记的电影《梅兰芳》。尽管有报道称,梅兰芳剧组只是“大牌”地派出黎明作为代表,但这对于过去无视国内奖项的国内导演来说,又何不是一次积极的宣示呢?
冯小刚曾鼓励圈中人士要关心呵护自己的电影节。然而,关心呵护并不是冯小刚的创举,这些年来届届提年年讲,可到最后总是双黄蛋多黄蛋不断,原本艺术性极强的评选工作要么被生硬地加入各种因素,要么被一些莫名其妙的力量所左右,到最后自损声誉,观众也有被侮辱被出卖的感觉。
华语片要想崛起,必然离不开高质量的评价机制。积极赴海外参展是一个途径,但对日益发展壮大的国内电影市场,缺乏一个自己的高质量评奖机制,就难以培育良好的电影制作氛围,更不利于新人的发现。禾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