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0版: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跌得四脚朝天 1900点近在眼前
· A股交易账户
连降三周
· 新一轮破发潮冲击金融板块
· 摩根大通:
次贷危机对中国影响有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1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跌得四脚朝天 1900点近在眼前
  昨日市况

  沪指逼近1900点

  周三,沪深股指依然选择加速下跌,沪综指下跌2.90%,直逼1900点关口。金融股抛压不减,加上地产股加盟空方,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护盘努力化为泡影。沪深两市涨跌个股比为393:1087,10%涨停的个股仅6只,10%跌停的个股多达32只。

  盘面显示,昨天早间金融板块惯性下挫,其中招商银行由于公布持有雷曼债券而领跌,收盘时,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华夏银行都躺在跌停板上,交通银行、深发展跌幅也超过9%。虽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挟国际原油价格大跌之利顽强护盘,但根本无法冲抵金融、地产股做空对指数形成的巨大杀伤力。据统计,当日180金融指数跌幅依然高达7.82%,仅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就拖累沪综指达31点,而石化双雄也仅拉动沪综指5点。多空力量的失衡使得股指加速下跌,投资者的信心更是荡然无存。

  地产板块也好景不长。周二反弹之后,周三便转头下跌,其中领跌的是苏宁环球,虽有大比例送股支撑,但最终却被打到跌停的位置。华业地产、天地源、沙河股份等个股也封跌停,权重股万科A昨天也大跌7.53%。金融、地产板块联袂做空,表明主流资金对后市依然持看淡态度。

  昨天盘面的热点是农业股,中水渔业、新赛股份涨停,隆平高科、敦煌种业、丰乐种业等市场热门股走势较强。只是在系统性风险来临之际,热点的持续性都很差,对投资者而言操作意义并不大。

  阶段小结

  10年成本线不堪一击

  近期,上证指数连续破位下跌,2566点破位之后下跌明显加速,2284点、2100点、2000点。大盘近来跌得四脚朝天,无视技术支撑,沪综指2000点附近的10年成本线不堪一击。市场在绝望中期盼能够尽早触底。然而这个底究竟在哪里呢?

  上证指数从6124点见顶以来,其下跌过程从中期来看是单边下跌,但从短期来看则经历了中级反弹、小型反弹、盘中反弹等下跌中继特征。

  2007年12月到2008年1月期间,整个市场看起来还没有十分沮丧,大盘在构筑一个标准W底后,有接近15%的反弹幅度,时间也维持了一个多月。接下来大盘继续下跌,直到4月22日下调交易印花税政策的“井喷”行情。大盘有26%左右的反弹幅度,但反弹持续时间仅有半个月。大盘在7月份2566点上方反弹力度明显减小,在15%以下波动,且反弹持续时间仅为1周。而到8月8日大盘破位2566点之后,市场的反弹除了偶尔的单日大反弹之外,几乎见不到任何多头的拉升行为。

  未来展望

  静等否极泰来

  显然,在8月份大盘日均成交量快速萎缩之后,大盘进入了一个缩量急跌时期,这种状况跟1994年大盘连续缩量下跌末期非常相似。由于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机构投资者的态度惊人一致,基本上是轻仓观望。同时,由于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增加,在排名的压力下,经常有跟风做空的行为发生,往往是通过集中做空某个权重股,使大盘快速破位。

  目前市场的绝对跌幅已经达到了68%,市场仍没有一丝见底的迹象,但历史(市场)总是惊人的相似,当投资者的行为和态度几乎全部趋于一致时,转折就会发生。投资者总是要在涨跌之后寻找理由,而总有一些因素会成为理由,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否极泰来这个哲学道理总会在一个极端情绪化的市场中得到应验的。

  许少业 罗栗

  权威声音

  解决股市问题

  必须重建政府的信用

  日前中国大型时事政经新闻周刊《瞭望》刊文指出,中国股市长期的恶性暴跌,不但对企业融资、投资和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不利于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而且造成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实实在在大幅缩水,使得中国社会最有消费能力的一个群体对国家的认同发生动摇,从而影响改革开放大局和社会稳定。所以,保持股市的平稳发展不但是资本市场的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漠视不得。

  该文认为,最市场经济的美国现在也在用行政手段救市,除了担忧由此发生金融危机外,一个更大原因是为自己当初信用监管不当埋单。因为美国“两房”的创建是隐含了美国政府的信用担保的,美国政府出手救助“两房”,实际上也是在救自己,是要维持美国政府与“两房”债券最起码的信誉。

  该文表示,这也正是目前中国股市的症结所在:管理层滥用政府信用和缺乏政府信用并存。中国股市现在还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市场。从上市公司的IPO和再融资的审批,到基金的发行和QDII的开放,一直到国有股减持方案的设计等等,哪一个环节不都是由政府部门掌控?在政府政策仍然涵盖股市运行的主要方面时,一味强调用市场化思路来治理股市,任由市场自行寻找底部,这实际上是在撕毁此前政府与投资者之间达成的隐性担保协议。

  该文指出股市本是信心经济。股市的信心来自于投资者稳定的预期,而预期很大程度上又来自政府的信用。所以,要稳定暴跌不断的股市,管理层为自己的信用失误埋单,重塑政府信用。目前而言应尽快找出一种市场认可的方式,妥善地解决大小非这一历史问题。长期而言,必须对股市进行重新定位。股市的定位要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应也不能再把股市作为国企解困、重组和融资的手段,而应有更高目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