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小伙坐着画舫娶新娘
· 百年钟楼
· 南京将修复保护四大南朝石刻
· 刘春杰版画原板24.2万拍出
· 市长证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1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百年钟楼
  上午,炫目的阳光照耀着金陵中学的校园,站在学校的操场上,一位两鬓已经染霜的老人举着像机,时而下蹲、时而走远,对着面前的钟楼从各个角度不停地拍着,拍着……眼前的钟楼119岁了,在这位60多岁的老人心里,这里有关于父亲最温暖的记忆。他是孙健三,著名摄影家,而他的父亲就是中国电影高等教育的开山宗师、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金陵中学兼任理化教员和实验室主任的孙明经,在钟楼里,父亲曾和蔡元培、宗白华等多位大师一起多次聚会。时光流逝,当年的名家都已离开,但钟楼仍在,119年前天天敲响的那口铜钟,至今仍能敲出悠扬的音律。

  119年前 南京的第一高楼

  1888年,美国美以美会创建了金陵中学的前身汇文书院,当时,汇文书院所处的干河沿和它以北的鼓楼地区与今天的繁华远不能比,到处是一片旷野和农田。曾任金陵中学副校长的汪庆云对那段历史颇有研究。“当时的市中心在大行宫、夫子庙,但建校第二年,也就是1889年钟楼建起,这是南京市当时的第一高楼,一下子就成名了!”当时的老百姓不知道汇文书院,但知道三层洋楼,这是他们给钟楼取的外号。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黄包车,就像今天打的一样,说去汇文书院,车夫会很茫然,但要说到三层洋楼,那车夫一准会把你拉到目的地。这是因为当时汇文书院以北没什么建筑,更别说高楼了,就是站在下关江边,也能把钟楼看清楚,悠扬的钟声一响,长江边上的人都能听见。

  重回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孙健三回忆着父亲曾经讲过的那些故事。蔡元培、徐悲鸿、宗白华……一位位学界泰斗当年聚会的情景仿佛重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钟楼里的暖气在湿冷的天气里给了他们温暖,而这“温暖聚会”还演绎出一段关于“鸟瞰美学”的故事。

  据说,金陵大学校长包文担任校长后回美国筹款,第一时间便去打听参观考察当时美国最新建成的豪华建筑,并以此为标准,购买装修材料运回南京精心打扮三层楼里的豪华房间用以待客。

  20世纪30年代的南京,几乎所有的建筑内都没有取暖设备,偏偏在这套房间里,装有一套美国制造的用电取暖的暖风系统。蔡元培、宗白华和徐悲鸿三人都患有或轻或重的风湿毛病,潮冷天气里,周身都不爽,他们管在钟楼里的聚会叫作“温暖聚会”。他们常拿着平时舍不得喝的茶叶或咖啡在此畅谈,这时常有“火花”迸发,当时孙明经就是记录员。

  在1935或1936年的一天,又逢一场这样的聚会。这一天蔡元培心情很好,说起以前在上海看过的一部美国动画短电影,电影表现几只大雁在天上高飞,一边飞,雁妈妈一边让小雁们俯瞰大地,给孩子们介绍看到的山川河流……说到此处,蔡元培起身做飞行状,边“飞”边合着辙韵吟诵起来,讲自己梦中成为一只大雁,一路“飞”一路描述着泱泱华夏的壮丽可爱,倾诉着他对祖国的深爱……蔡元培“飞”得好生陶醉,孙明经一一记下,此时宗白华先生说了一句评语:“你这一诵可称“鸟的美学”呀。”记下宗先生的话后,孙明经问:“先生,“鸟的美学”可不可以记作“鸟瞰美学”?”蔡元培一听马上说:“很好,就叫‘鸟瞰美学’吧!”

  蔡元培突然来了灵感,对孙明经问道:“你能不能飞到南京的天上去,从天上用你的摄影机把南京鸟瞰一番,让我们一起感受感受‘鸟瞰美学’中的南京如何?”不久,孙明经真的有机会登上一架专门用于空中拍摄的飞机,从空中把南京城里城外统统拍摄一番。并把在天上拍摄的“鸟瞰”照片在金陵中学物理实验室里冲洗放大出来之后,又对照鸟瞰照片在地面上用同一角度进行了拍摄,完成了一次极为有趣的“天上地上看南京”。

  本月底

  钟楼钟声再响

  现在再看钟楼的外观,依然和老照片里没有差别,青砖间嵌着的装饰用的橙色砖为古老的建筑增添了一抹亮色。它依然静静地立着,立在它面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显示着它的古老和珍贵。而楼内的格局已经变了很多。历年来,钟楼做过行政办公室、教室甚至是宿舍,一年又一年。如今,当年的豪华房间已经不见踪影,一二楼的开间都很敞亮,老照片、线装书,也有现代的印刷体内容,这里已经变成了校史展览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使用电铃前,钟楼的钟一直履行着它的职责,上课、下课,都是以它为令。”1988年,金陵中学校庆100年,钟楼上的钟足足响了100下,非常隆重。而最近一次敲响它,还是世纪更替的2000年元旦凌晨。

  “这个月30号,钟楼钟声将再次响起。”汪庆云说,那一天是学校的120周年校庆,钟声将持续12下。

  幕后故事

  钟楼救人

  钟楼被叫做三层洋楼,从外表看,也的确是三层,三层以上有一个小小的房间,用于安置铜钟,因此也有人叫它三层半,而钟楼的地下竟还有一层,这是许多人都不知道的。

  1938年初,金中划为难民区,住满了难民。为免遭日寇的蹂躏,工友严师傅将40余名难民妇女藏进钟楼底下地下室,暗中给她们送饭送水。一天,日寇进校搜查,扬言要把无人认领的难民统统抓走。严师傅先认一难民男青年为儿子,另一位王师傅又认一难民姑娘为女儿,使他们幸免于难。被救的两人,后来结为夫妇。1960年还来金中找恩人报恩。

  快报记者 黄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