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明月挂天边;中秋思念连成线。今天,这个团圆之夜,四川大地震中来宁的人们,你们过得还好吗?
杨小勇一家三口打算吃上一顿久违的火锅,单身的小伙张忠明决定留下来挣加班费,吃单位组织的“团圆饭”。其实,无论选择怎样的方式度过这个中秋,在他们眼里,南京的月亮和四川一样圆。
这个中秋节,小伙张忠明决定留在单位加班。不过,他表示“不会寂寞”。原来,单位已经在一家酒店订了一个包间,给他和众多不能回家的员工准备了丰盛的“团圆宴”。
新单位的待遇太好了
张忠明来自四川省青川县。在这次地震中,他家受损很严重,房子垮塌了。父亲一急生了重病,如今躺在医院里,将面临大手术,而这个手术需要10万元!
“刚巧,南京市总工会去招聘,我就来了。”张忠明说,南京此举无疑雪中送炭。
“南京真不错!”来宁近两个月,张忠明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叹。地震之前,张忠明在一家洁具公司做主管。到了南京,市总工会将他介绍去一家银行,做了一名“经济护卫”。这家银行对他特别优待,给他免费提供了食宿。“单位一天提供两顿自助餐,有好多荤菜、素菜,吃得很丰盛。住的地方也很好,房间里有空调有电视。”张忠明很满足。他告诉记者,吃住问题解决了,一个月2000多元的收入,80%都能存起来,寄给父母了!
单身帅哥想安家南京
初来乍到,张忠明对南京还很陌生,每天基本上是“两点一线”,不是在单位,就是在宿舍。
他笑着说,来宁时间不长,还没有交到知心朋友,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本部门同事。不过,同事们都有家,下班了各自忙着回家,他也不好意思拉别人出去玩。
这个中秋节,他选择了加班。“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上班还能拿3倍工资。”他笑了,说单位待遇太好了。
尽管还没有知心朋友,也不能与父母团聚,不过这个中秋张忠明不会寂寞。因为单位在一家高档酒店订了餐,于今天组织外地员工一起吃“团圆饭”。
“如果再让我认识一个南京女孩就好了。”张忠明乐呵呵地笑了。虽然来宁还不到2个月,他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希望有机会在这里“扎根”。
顺便向美女们透露一下,张忠明长得很标致,身高1.80米,是一个标准的单身帅哥呀!张忠明说,他本来有一个交往5年的女朋友,地震之前已经买房,计划结婚。但地震改变了一切,地震之后1个月,女朋友就向他提出了分手。
“我一文不名,跟着我一定要做好吃苦准备。” 张忠明笑呵呵地说。
■ 故事1
我想认识
南京姑娘
1个多月前,杨小勇带着妻儿来到了南京。
这个中秋,一家三口虽然不能回到老家,但也一样会过个温馨的团圆夜。这不,11岁的儿子杨昱洲已经提议了:我们去吃火锅!
■ 故事2
今天我们家去吃火锅!
百万资产没了
我们去南京打拼!
杨小勇是四川汉旺人。地震之前,他在当地的城市监察中队上班,妻子胡卫琴开了一家茶楼,夫妻俩拥有2套房产,家境殷实。儿子杨昱洲今年11岁,就在汉旺镇小学上学,成绩优异。
杨小勇工作轻松,平时不仅承担了家务,还帮妻子打理茶楼,是个“好好先生”。胡卫琴不仅是个“生意精”,更是一位贤妻良母。丈夫和儿子都爱吃米线,她每天早晨不做牛肉米线,就做羊肉米线;晚上,一家三口经常下馆子,或找朋友聚餐,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震碎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生活。
在5.12地震中,他们的茶楼坍塌了,2套住房也成了废墟。上百万的固定资产,一瞬间化为乌有。地震之后,一家三口被安置在绵竹市景观大道体育馆,和9000多位灾民一起,以村为单位安扎在帐篷内。每个帐篷住着8~12人。因为没通电,连微风吊扇都扇不起来,一出太阳,帐篷里又闷又热。无奈,大家经常坐在臭味扑鼻的厕所纳凉。安置点为灾民建了一个浴室,每次10个人同时洗,并限时15分钟洗完,可这还是满足不了9000多人的需求。一般情况下,每人一周才能轮洗一次热水澡。他们就在这样的条件下煎熬。
好在一家三口平安。杨小勇说,相比不幸遇难的同胞,他们已经十分幸运了。
在安置点住了两个月之后,杨小勇与家人商量:要出去闯一闯!年迈的父母听了,老泪纵横,但他们很明理:儿子出去闯荡,兴许就能改变命运。最终,他们点头答应了。妻子给予了极大支持,表示要同行。汉旺小学成了废墟,儿子上学成了难题,夫妇俩决定带上儿子,一起寻找新的未来。
就这样,7月25日,一家三口带着不多的盘缠,怀揣着梦想来到南京。
努力赚钱
我们要重建家园!
往年中秋,杨小勇会拖家带口去父母家过节。姐姐、姐夫,还有小侄子也必到场。那个时候,一大家人最开心。母亲会亲自掌勺,做自制川味火锅;另外,母亲还会烧鸡鸭鱼兔,“还有清炖猪手!”11岁的杨昱洲在一旁补充。
第一次在异乡过中秋,虽然没有亲人团聚的热闹,却得到了南京人民的关爱:南京市总工会、浦口区总工会先后为他们送去了节日慰问品,快报“钟晓敏爱心工作室”也给他们送去了1000元过节费。
“有月饼,还有过节费,这个中秋我们好好打个牙祭。”胡卫琴说,中秋节一家人不吃食堂了,他们打算去买点猪手,还有南京的盐水鸭,吃得丰盛一点。
“妈妈,来了南京,我还一次没吃火锅呢!”杨昱洲眼巴巴地看着母亲。胡卫琴笑了,她答应一定请儿子嘬一顿,给儿子解解馋。杨昱洲说,他要把这一切打电话告诉奶奶。
杨小勇告诉记者,他会努力学好电焊工技术。南京市总工会领导表示,一旦他学有所成,就会给他重新安排一个岗位。听了这话,杨小勇对未来信心更足了,决定好好打拼,多攒一点钱,好回家乡重建家园。
[一家三口的南京生活]
7月25日,11岁的杨昱洲在日记中写道:“走出火车站,这座陌生的城市尽收眼底。后来,我们转乘公交车,望着城里耸立的高楼大厦,望着热闹繁华的大街,望着大街上人来人往,我的心里一片感慨,平安的生活真好!”
在南京市总工会牵线搭桥下,杨小勇夫妇在神六机械厂找到了工作。杨小勇做搬运工,胡卫琴搞加工。
和老家惬意的日子相比,一家三口在异乡打工还是挺艰辛的。
由于长期坐办公室,杨小勇一开始并不适应搬运工作。11岁的杨昱洲在日记里记录下了这段生活,“爸爸妈妈每天起早贪黑,百般辛苦地工作。在我眼里,爸爸每天都是那么疲倦,他每天穿着一身干净的衣服出去,回来之后又黑又脏,这简直和从前的爸爸判若两人。我恨地震,它毁了我的家乡,毁了我的家。”
“一阵敲门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揉揉眼睛一看,原来是爸爸回来了。他还是满脸汗水,浑身污垢,看上去又累又困。洗洗澡吧,妈妈说。已经10点多了,不洗了。说完这话,爸爸一头倒在床上,不一会鼾声如雷。我却睡不着了。以前,我遇上不懂的难题时,爸爸总是耐心辅导。但现在变了,我一问他作业,他就不耐烦地说‘自己的学习,自己解决’。”
杨小勇一家三口的艰辛,神六机械厂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8月底,厂领导将杨小勇夫妇调到了另一个厂区,并腾出了一间整洁的房间,给这一家三口住。
昨天,记者参观了他们的宿舍,一大一小两张床,还有一张写字台。此外,为了丰富他们的生活,厂里还给他们配了一台彩电。
11岁的杨昱洲笑着告诉记者:“我上学了!”原来,南京市总工会通过协调,让杨昱洲上了浦口区城东小学,学校还免掉了他的全部学费。为了给杨昱洲增加营养,神六机械厂每天给他订一份牛奶,煮一个鸡蛋,还保证有一个大苹果。
条件改善了,孩子的脸上绽放了久违的笑容,他的日记也变了样。
在7月份的日记中,他多次形容自己的生活“无聊”、呆在屋里心却已经飞到了家乡,他想和同学们一起下棋、输掉的人必须在脸上贴纸条的快乐情景,“命运真残忍。要知道,我以前可是家里的‘小皇帝’,住的是宽敞明亮的高楼,要什么有什么……”8月底,他的日记就变了:“今天,爸爸上街买了肉,还有我最爱吃的零食。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屋里吃饭,爸爸还喝了一点酒。吃完饭后,爸爸妈妈边看电视边说话,这仿佛回到了从前……”
如今,杨昱洲开朗多了。他告诉记者,爸爸心情好多了,还利用空余时间学起电焊工技术,未来有了盼头。对此,孩子很感恩,并在日记中写道:“来南京之前,奶奶就告诉我:别人对我好,我也要对别人更好。” ■快报记者 钟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