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5版:人物新闻
3上一版  
PDF 版
· 九死一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14 日 星期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九死一生
  一次遇险,会让一个人终身难忘,回想的时候总是心有余悸。如果多次遇险,常常与死神擦肩,那是什么样的感受?

  齐世福,解放军理工大学的一位教员,他是这样一位和惊险常打交道的人。“要说惊险,真的不知有多少次了。”现在回忆起来,齐世福的表情很平静,好像那些历险是发生在别人身上,他只是讲惊险故事而已。

  人物档案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姓名:齐世福

  身份: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地雷与爆破教研室副教授

  “讨不到老婆

  也要学爆破”

  齐世福是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地雷与爆破教研室的副教授,刚刚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安保工作。

  1976年,20岁的齐世福穿上戎装,成为了一名令人羡慕的解放军战士。从战士到汽车班班长,齐世福在开车之余跟着部队的前辈们埋地雷、搞爆破。刚开始的时候,他对爆破这门技术也是一知半解,随着对爆破的理解加上刻苦钻研,快退伍的时候,齐世福已经深深爱上了这门技术。

  1978年,凭着优异的成绩,齐世福考上了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他所学的专业就是他在部队的“老本行”——爆破。“那个时候,好多人都替我担心,认为我学这个连对象都不好找,太危险了。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我当时就认定了,讨不到老婆也要学爆破,这一坚持就是30年。”

  大学毕业之后,出于对爆破的热爱,他选择了留校任教。说起自己的专业,齐世福非常自豪:“我们学校的爆破专业,在全国都是独此一家。只要有重大的爆破项目,就一定会有解放军理工大爆破专家的身影。”

  去南极要先签订“生死状”

  三次历险

  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浩瀚而古老,神奇而美丽,人们对它充满了向往,但南极存在诸多无法预知的危险。齐世福告诉记者,所有去南极的人按惯例都要签订一份“生死状”:遇有不测,尸体就地处理。

  2007年11月12日,齐世福随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奔赴南极。

  “鬼门关”走一回

  去南极的路,和以往一样,险象丛生。

  在整个航程中,“雪龙号”多次遇到气旋,波浪滔天,2万吨重的“雪龙号”如同一叶扁舟,行驶在风口浪尖上。雪龙号如同耍龙头,前后左右上下摇晃,让人无法站立,躺在床上会经常被晃下来。特别是航船进入被称作“鬼门关”“通往南极洲的炼狱”的西风带期间,气旋活动频繁,任一时刻都有6个以上气旋存在,浪高可达10米以上。每个人都存在剧烈的晕船反应,真的感觉从“鬼门关”走了一回。

  齐世福告诉记者,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它也是世界上风速最大、刮风最多的地方,且变化莫测,每年八级以上大风日就有300天;南极还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mm,几乎全部是雪。由于空气纯净,海拔高,紫外线强度也大,很容易灼伤皮肤。到站后不到一个星期,齐世福的脸上就脱了一层皮,变得又黑又难看。

  南极是个单调的地方。刚来到南极头几天,齐世福还感到新奇。那里没有夜晚,太阳始终在头顶旋转,加之冰山、礁岩、企鹅、海豹、雪燕……的确好看。但是,几天之后就没有任何新鲜之感了,看到的只是茫茫雪原、寸草不生的礁岩、肆虐的狂风暴雪和飞沙走石。“吃的蔬菜很少,整天就是冻肉、罐头,如同嚼蜡,难以下咽,萝卜、土豆和包菜成了奢侈品。当然最好的就是白酒了,可以暖身子。”齐世福说。“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吃了饭干活、干完活吃饭,累了睡觉,没有电视,没有报纸,寂寞、枯燥,人都变迟钝了。”

  鸳鸯岛码头的爆破

  在冰穹A建站是我国由南极科考大国迈向科考强国的重要标志。鸳鸯岛码头的建成,将为冰穹A考察站建设作出重要贡献。齐世福南极之行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鸳鸯岛码头爆破及场地平整任务。

  南极行走极其不易,在狂风暴雪、极度严寒条件下实施爆破,更为不易! “在这样恶劣环境中实施爆破,对爆破技术、爆破精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位曾创下多个爆破纪录的爆破专家对此早已心中有数。爆破中,齐世福采用了定向爆破技术,先后实施4次爆破,爆破后的岩石全部落入回填区,不远处停靠卸货船只的港区安然无恙,连一块鸡蛋大的石头也没飞进。

  从2007年12月19日开始,经过近两个月的奋战,齐世福和他的队友们先后掘进石方10000多立方米,用掉钻头近300多个,成功完成了鸳鸯岛码头穿孔爆破和场地平整任务。

  “以往遇到的危险有很多,但在南极的时候,有三次历险,现在还心有余悸。”齐世福说。

  1 差点被挖掘机砸死

  去年12月22日,在距离中山站14公里的地方,“雪龙号”上的货物开始卸载。“在吊装挖掘机时,由于吊钩脱落,挖掘机险些翻倒。如果机械翻了,我们必死无疑。”齐世福回忆说,当时他就站在挖掘机的旁边。这一幕,现在还常常出现在齐世福的梦里。

  2 险些掉下万丈深渊

  随后的一次遇险更是惊险万分。

  齐世福和队员将挖掘机放在7吨重的拖车上,用两辆雪地车牵引着,一前一后缓慢前行。冰上行车走人,冰下是万丈深渊。

  快到中山站的冰面上,拖车几次轧碎冰层,险些掉下去。“破碎的冰面下一眼望不到底,我偷偷瞥了一下,头发都竖起来了,心里发毛。”这一次,齐世福和他的队友创下了冰面运输30多吨的新纪录。

  3 遭遇白化天几乎坠机

  更大的惊险还在后头。南极洲的低温和冷空气特殊作用,能产生一种十分危险的天气现象——“白化天气”。

  今年2月9日,南极内陆冰盖队即将凯旋,齐世福代表中山度夏队乘韩国KA-32直升机携带水饺前去慰问。

  出发时天空晴朗,没想到很快“天气越来越糟糕,狂风席卷着碎雪疾驰而过。慢慢地,窗外的天与地融为一体,白色的天,白色的地,车仿佛开进了浓稠的牛奶里,眼前的一切景物都看不见了,两眼一抹白。”

  “当时,飞机突然失去了方向感,我没有抓稳,差点掉下去了。”幸好“白化天”的时间不是很长,飞机迅速寻找到了方向。韩国机长当时吓得脸都白了,回来后说“离上帝只有半米了”。

  南极的冰缝,如果掉下去就如同掉进了万丈深渊(齐世福提供)

  齐世福在爆破中

  除了南极的历险,之前的多次惊险依然铭刻在齐世福的心底,他都清晰地记得每个细节。

  1992年12月28日

  珠海

  天下第一爆

  差点被海浪卷走

  1992年12月28日13时50分,“10、9、8、7、6、5、4、3、2、1,起爆!”齐世福重重地用食指压了一下红色按钮——“轰——”整个大地都在颤抖!一股巨大的土黄烟雾冲天而起,霎时间,炮台山完全笼罩在烟雾之中,100多万平方米的炮台山顷刻间消失了。烟雾弥漫了30多分钟仍不情愿散去。40多分钟后,肉眼望去,炮台山107米的海拔高度不复存在,500多万立方米土石被抛向大海——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爆”的一次爆破,一万两千吨炸药一次性爆破成功,是迄今为止世界爆破史上最大规模的爆破。

  “1992年珠海正逢改革开放初期,要建一个大型国际机场,一座山要被一次性炸平,我负责技术设计工作。”当时山脚下600米处就是村庄,村庄里的房子都是用石头砌成,在爆破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不能将老百姓家的房子震倒,这就要求采取技术措施。当时国内的雷管只能分成20段,无法满足此次的爆炸需要。

  “我们就自己研制雷管,一万两千吨的雷管被分成33段,规定在3.8秒内依次起爆,所有雷管爆炸的时间都用毫秒计算。”他说,在外界看来,这一次爆破可能只是“轰”的一声,其实是依次点火,连续响了33响,每一响之间相隔仅仅0.001秒,这些数据都是在非常老式的286计算机上完成的。事实证明,炮台山爆破非常成功,飞石的距离也控制在100-200米之内,创造了万吨级大爆破让600米以外的建筑物没有倒塌的世界奇迹,从那时起,中国的爆破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就是在炮台山,齐世福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历险。

  当时齐世福正在山上检查爆破的准备情况,山的三面临海,当他走到一个山坡的洞口时,忽然打过来一个很大的浪,海浪就像漩涡一样刮来,军人出身的他,见到情况危险,脑子里没有多想,立即紧紧抱住一个大石头不放。当时,齐世福整个人都已经被埋在海水里。“这个海浪的威力太大了,把一个4吨多重的机器卷到海里,无影无踪。我这条命真的是捡回来的。”

  2003年3月17日

  佳木斯

  松花江爆破

  差点掉进冰窟窿

  2003年3月17日14时40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在松花江佳木斯江段冰面上响起,佳绥线372公里佳木斯松花江特大桥最后两个桥墩的水下部分被全部拆除,中国铁路拆除的最大铁路桥工程圆满结束。这次大桥的拆除爆破任务同样是由齐世福所在的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爆破工程设计研究所承担的。

  时值寒冬,松花江上结着厚厚的冰。齐世福开着吉普车,把专家送到松花江的对面,行驶在冰面上,他突然发现前面的冰开裂了,露出一个大大的冰窟窿,情急之下,连忙刹车,吱的一声,车子在冰面上转了十几圈才停下来。“当时,车上的几个人都吓出一身冷汗。车子停下来后,我一看,再往前开两米,就掉到江水里了。”

  通讯员 卢遵侯

  快报记者 安莹 张星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