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京的名字早已随着央视的《新闻联播》走进千家万户,荧屏之上,他不苟言笑,很“酷”。可在荧屏之后,他是圈内有名的“妻管严”。
“蓄谋”让他得到真爱
1985年,罗京在全国的名气已经不小了,他的个人生活也受到亲友们的关注。罗京在大学读书时,就和播音系的李钢教授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李教授看到他终日奔忙,就寻思着找机会给他介绍对象。
一次,同样在北京广播学院读书的刘继红,带着问题到导师李钢教授家去请教,恰好碰到了回母校拜访恩师的罗京。刘继红对眼前这个比自己大五岁的师兄敬佩不已,趁机向他请教了几个播音方面的问题。因为专业相同爱好相似,两人聊了很久。刘继红给罗京留下了文静大方的印象,而她这种性格,正是罗京所喜欢的。
自从那次不期而遇以后,刘继红经常在李教授家见到罗京,每次他都“蓄谋”在老师那里等她,然后再送她回寝室,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楼梯拐角处才离开。他的细心和诚恳渐渐打消了刘继红的顾虑。
一个傍晚,两人十指相扣,沿着广电总局门口的那条大街来回走了几十趟,谁也舍不得先说分手。说再见的那一刻,罗京鼓起勇气:“继红,我挺喜欢你,让我们在一起好吗?”
爱人为罗京辞去工作
1988年6月,罗京和刘继红在北京举行了简朴而又热闹的婚礼。婚后,刘继红考虑到丈夫职业的特殊性,一个人把家庭重担挑了起来。1995年,罗京和刘继红有了爱情的结晶——一个大胖小子出世了。罗京给爱子取名“疏桐”。罗京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梧桐树的枝干挺拔高远,长大以后成为品格高洁的人。
1996年以前,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是录播,就是当晚7点的节目可以提前录制好,到时候播出就可以了。从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稿子提前十分钟才到播音员手里,而且越是重要的新闻,稿件来得就越迟,有时甚至到要播音时才拿到稿件,这对播音员的素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刘继红知道这件事后,深感丈夫工作压力很大,就在家里尽量为丈夫分忧。
他们的儿子上托儿所后,每天需要人接送。有一次,他们同时在单位加班,等刘继红赶到托儿所时,其他孩子早被接走了,只有儿子孤零零地站在门口哭泣。从那一刻开始,刘继红萌生了一个想法:辞去薪水比罗京还高的工作,回家做“全职太太”。
“国脸”家里也有矛盾
再美满的婚姻,也难免会有些磕磕绊绊。当夫妻为生活琐事发生矛盾和争执时,有的夫妻大打出手,有的夫妻吵闹离婚,有的夫妻进行冷战。罗京却从婚姻中学会了“妥协”和“忍让”,他认为妥协不仅是为了“家和万事兴”,而且妥协里还潜藏着一种坚持,这种坚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坚定的决心——无论怎样,都要把事情做成;无论怎样,都要把日子过好。所以,他觉得向妻子“妥协”没什么不好,反而是一种疼爱老婆的表现。
有一年冬天,两人为一件小事争执,性急的刘继红声音高了八度:“你到底要怎么样?”罗京害怕争吵伤了彼此的感情,主动避开妻子的火气,闷着头一个人走进了书房,老半天也没出来。半夜里,他出来一看,刘继红睡在了客厅里的沙发上。他的心里像被什么刺了一下,歉意从心底涌了上来。他怕妻子着凉,轻轻走过去,俯在妻子耳边说:“你可以和我生气,可不能和自己的身体生气啊。以后再不能睡沙发了,我会心疼的。”此后,他们夫妻间形成了几条不成文的规矩:吵架不过夜,女士不许睡沙发,有什么想法要相互坦诚地交流沟通。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