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中秋节,老人们盼 望空巢变“鸟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1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长大了,孩子们都飞走了;调查显示:1/3空巢老人 觉得“活着没意思”;快报倡议:首个中秋小长假,孩子们回家看看吧——
中秋节,老人们盼 望空巢变“鸟巢”
  资料图片

  昨天,记者从中国老年心理关爱研究中心示范基地获悉,该中心对南京400户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58.29%的空巢老人“感到很孤独”,36.78%的人“觉得活着没意思”,更有70.83%的人出现了“失眠”等不良反应。

  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空巢家庭”日趋年轻化,孤独不仅袭击老人,还包围了相当一部分中年父母。

  如何解决“空巢危机”,相关专家给出了不少建议。另外,我们也想给大家一个建议,首个中秋小长假,但愿有更多的子女,回家与父母团圆!

  

  见习记者 王敬群 单纯

  快报记者 赵丹丹 钟晓敏

  空巢老人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然而,偌大的房子里只剩老人独自生活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每逢合家团聚的日子,总会有一些老人因不能与儿女团圆而黯然神伤。

  接到儿子电话就能兴奋好几天

  故事1

  故事2

  每天靠打电话解解闷

  李秀珍 三条巷 72岁

  好不容易等到李秀珍奶奶挂了电话,树德里社区主任一看通话时间:29分钟!

  李奶奶老伴去世早,女儿年纪轻轻也去世了,唯一的儿子去了国外,已经5年没有回来过了。

  如今,她年龄大了,腿部患有静脉曲张,膝关节还长了骨刺,一动就会疼出一身汗,她也懒得动了。出门时间少,电视成了她的亲密伙伴,但逢年过节一个人,她难免心生孤独,不仅怀念死去的老伴,更思念远在国外的儿子。每次,儿子打电话回家,她总要兴奋好几天,但终究要一个人承受更多的寂寞。

  前年,白下区搞了一个“乐龄之家”,专为孤寡老人提供免费保姆,社区也为她申请了。保姆一天只来2个小时,更多时候李奶奶爱煲电话粥,每天靠打电话解闷,给熟人打,也给社区打。“我们每次去,她高兴得不得了,拉着我们的手,不聊上1个小时,她是不会让我们走的。”社区主任唐鹤云说,李奶奶真的很孤独。

  故事2

  想儿子又怕耽误他工作

  杨燕云 夫子庙 68岁

  杨燕云中年得子,在儿子小学时,丈夫因病去世了。

  这些年,杨燕云又当妈又当爹,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大,儿子很争气,大学考到北京,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工作。

  儿子去北京已经9年了,每次送儿子去火车站,杨燕云就鼻子酸酸的,一掉头就哭得像个泪人。杨燕云说,最关键的是这几年的生活感觉没了重心,很无聊。过去儿子在家,都做儿子喜欢的菜,现在儿子不在,她就一人下下面条凑合。家里也没人聊天,她只好看电视、听广播。出去参加些老年活动,一听到老人们聊自己的儿子结婚了,他们抱孙子了,她心里就空荡荡的。

  儿子工作忙,一年也就回来一次。杨燕云说,马上中秋又到了,三天假不晓得儿子能不能赶得回来,她这几天就开始数日子。“儿子说尽量回来。说实话,我很矛盾,一方面希望他能回南京和我团聚,另一方面,又怕他跑来跑去的,耽误工作。”

  36.78%独居老人:活着没意思

  江苏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4%以上,不久前,中国老年心理关爱研究中心示范基地,在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的支持下,入户调查了400户无子女或不与子女共同居住的60岁以上老人的南京家庭。发现,空巢家庭占66.58 %,他们平均独居了13.65年。

  调查中,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有52.55%的人“感到自己越来越跟不上社会的发展”,49.08%的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58.29%的人“感到很孤独”,36.78%的人“觉得活着没意思”。

  做志愿者,异地“置换”孝心

  为了搭建敬老爱老工作平台,中国老年心理关爱研究中心示范基地与快报联手,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我们会让志愿者与老人“结对子”,志愿者要定期上门看望老人,为老人服务,陪老人拉拉家常。

  孝心可以异地“置换”。如果你在南京当了一名志愿者,我们会优先在异地安排志愿者,为你家的老人服务。

  如果你热心社会公益工作,请拨025-83311299,或发邮件至xlx113s@l63.com报名。

  中年空巢

  随着出国留学热、随着独生子女外出读书工作,不少中年父母开始独守空房,“空巢家庭”渐趋年轻化。这种不小不老的两口儿一下子从多年的忙儿忙女中解脱出来,突然发现不知道该干什么了,种种问题也随之而来。

  独生子女离家单飞

  中年夫妻独守空巢

  故事1

  太想女儿,她当了陪读妈妈

  丈夫:陈叶文 47岁 江苏省交通厅

  妻子:王宝玲 48岁 南京市市政公司内退

  女儿:陈菁 20岁 扬州大学三年级学生

  3年前,陈菁考入扬州大学时,父母充实的心一下子空了,生活失去了“方向感”。原来,王宝玲2000年就“买断”工龄,之后就是以“孩子后勤工作为主”。

  每天,女儿的自行车都是她或老公搬下楼。逢下雨天,她会亲手给女儿穿好雨披。女儿的喜怒哀乐,牵动着他们所有的神经。

  送女儿上大学时,王宝玲一句“我走了”,眼泪也不争气流了下来。本以为时间长了就会好,但失落的情绪变得更强了,她根本不适应。

  如今,夫妻俩在家,大眼瞪小眼地干坐着,你瞅瞅我,我瞅瞅你,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女儿上高中后,为了不影响她学习,家里从来不看电视。现在可以看电视了,可是再好的节目也吸引不了他们。以前,家里吃饭很讲究,注意营养搭配和花色品种。而现在,两口子谁也提不起做饭的兴致了,经常随便炒两个菜,打发一顿。

  “我还当过陪读妈妈。” 王宝玲说,一直以为女儿依赖父母,实践证明她更离不开女儿。大一下半年,一周去扬州看女儿一趟的她,干脆在扬州大学旁的邗江路租了一套房子,照顾女儿,更是解除思女之苦。

  故事2

  没事做,一天打扫几遍卫生

  丈夫:吴桐 57岁 内退

  妻子:刘云 56岁 熊猫集团退休职工

  儿子:吴庆 27岁 在上海工作

  儿子上了大学,刘云一下没了主心骨,夫妻两人都为孩子有出息而高兴, 可是心里非常失落,总感觉家里缺少了什么。

  “头一个星期,由于太想孩子,有时夜里躺在床上我还会掉下眼泪来。”刘云说她现在每天也没事干,只有不停地打扫卫生。过去,她觉得家务事多,如今却乐此不疲,一天拖几次地板,连窗户都被擦得干干净净。

  王宝玲经常翻看女儿的照片,以解相思之苦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中年父母

  要学会“独立”

  南京人口学院社会工作系博士崔效辉认为,“空巢家庭”年轻化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是生活方式的一种转变。

  崔效辉博士认为,中年父母要化解空巢危机,最好的途径是“求人不如求己”。为人父母者,不仅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也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别为了孩子牺牲全部的自我。在孩子还没成年之前,父母就要未雨绸缪,培养业余爱好,广交朋友,经营好自己的生活。等孩子离家之后,要把生活重心尽快转移到如何谋划自己的生活上来。当然,出门在外的子女,也要尽量多打电话,常回家看看。

  【市民建议】

  中秋放7天 国庆放3天如何

  快报讯(记者 项凤华)9月份“破天荒”出现“一大一小”两个黄金周。虽然可以连续休两个假期,但是一些市民提出了想法,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虽然自己有了南京户口,但是远在外地的父母和亲人,很想在中秋节能赶回老家,和他们一起赏月吃月饼,而三天的假期,时间似乎有些短,如果能和国庆节对调一下,就好了。

  “中秋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个举家团聚的日子,而且中秋团聚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吃饭,还包括亲情沟通、赏月、吃月饼等内容,围坐在家中过节显得更温馨,更能体现亲情。”南京理工大学法学教授方江宁认为,市民有这些想法可以理解,毕竟现在社会上人员流动加大,如外地打工求学的,虽然有了法定节日的保障,但是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平时很难抽出时间回家一趟。既然国家立法,把这些节日定为法定假期,那么就可以把立法产生的效果最大化,反正假日还是那么多,从左口袋挖到右口袋时间变一下,弄得合理点,大家高兴。中秋节的法定假日可以增加,国庆的法定假日可以减少。

  【相关新闻】

  辽宁把“常回家看看”写进法规

  “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这话以后不仅仅是一句歌词,而且变成了法规条文。

  对于在辽宁身为“儿子”“女儿”的人来说,如果今后再不常回家看看父母,很可能会触犯法规受到制裁。《辽宁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日前获得辽宁省人大常委会的审议通过,赡养人要履行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义务,与老年人不在一起居住的,应当经常问候、看望。将“精神慰藉”作为赡养人的一项义务写入地方法规,这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首次。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