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揭秘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艰辛训练
· 看人走几步 他就能破悬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1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看人走几步 他就能破悬案
  马鸿臣 资料图片

  肉眼看不见的指纹,子弹射出后的运行轨迹,一张焚烧未尽的小纸片……他在不固定的时间和不固定的地点,随时准备着深入各类刑事案件现场,寻找“蛛丝马迹”。他始终坚信“现场的一切会还原事件的真相”,“每个人的生理特征各不相同,从犯罪现场提取到的可疑物证,有时甚至就是破案的唯一线索。”从警38年来,他凭着这份执著,利用物证技术参与侦破各类重大刑事案件2100多起,其中特大案件350起,带破各类刑事案件6300多起,从未发生过一起错案。他独创的物证管理工作法被称为“马氏物证管理法”。他就是河南平顶山市公安局卫东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痕检高级工程师马鸿臣。

  [传奇一]

  “步法检验”锁定强奸犯

  1994年10月18日夜,平顶山市卫东区发生一起拦路强奸杀人案。两名不满15岁的女中学生,下晚自习回家途中被歹徒强奸杀害后抛尸机井内。由于证据不足,公安机关排查出的两名犯罪嫌疑人百般狡辩,导致案件陷入困境。“就是他!”10天后,马鸿臣果断认定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王某。原来,马鸿臣对现场反复勘察后,依据现场足迹的步态特征认定该案是一人所为,他在现场相同条件下对两名犯罪嫌疑人进行了步法检验,最后认定王某的步法特征与现场一致。在确凿的证据面前,王某低下了头。

  在案发现场,呈现在办案人员面前的仅仅是一个脚印而已,仅凭一个脚印就能判断出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年龄、体态和步行姿势,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然而,马鸿臣做到了,他摒弃传统的繁琐计算方法,将侦查的范围大大缩小,潜心研究20年,搜集数万个单脚印数据,研究出了一套独特的计算方法,准确率在90%以上。目前,他已经利用这一绝活侦破各类刑事案件247起。

  [传奇二]

  凭着残缺手印,侦破沉积四年命案

  1997年,平顶山市两名女青年被人残杀在家中卧室内。犯罪分子将水泼满现场,破坏了足迹和嗅源。马鸿臣在现场仔细勘察,终于在卫生间洗脸池上透明塑料水龙头的凹陷部位发现了案发现场唯一有价值的痕迹——一枚残缺的血迹手印。

  面对这个唯一可利用的线索,马鸿臣绞尽脑汁地想方法。他把自己的手指扎破,在与现场相同条件下多次实验,并利用熏蒸法成功地显现出这枚疑难血迹手印。随后,他对犯罪嫌疑人住处啤酒瓶上的手印进行检验,直接认定了案发现场提取的血手印系犯罪嫌疑人右手拇指内侧所留,从而在第一时间侦破了此案。

  2004年,卫东公安分局成功侦破了“3·03”抢劫杀人案,侦查人员发现,犯罪嫌疑人杨某的作案手法与2000年的“4·21”命案极其相似。马鸿臣调出保存了四年之久的“4·21”命案的残缺手印,与杨某左手食指手印进行比对,侦破了这起沉积四年的疑难命案。侦查人员从这个物证入手,迫使杨某供认出七年间共杀害6名无辜女性的犯罪事实,并带破40多起强奸、盗窃积案。这个案例在马鸿臣刑事技术生涯中堪称经典之作。

  手印作为现场勘察、检验鉴定常用的痕迹物证之一,97%的案发现场手印都是残缺、重叠或发生变形的。然而如大海捞针般困难的手印鉴定,到了马鸿臣面前都变得有规律可循。确定手印遗留的时间、季节、气候,判断用力的方向、角度,确定指位、重压或轻压面积……他在检验鉴定数千例案件的现场手印中,从未失过手。

  [传奇三]

  从50多万张纸中,追到嫌疑人

  马鸿臣的第三个绝活是疑难物证检验技术。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高智商犯罪成为新的趋势,现场常常遇到疑难痕迹物证,给刑侦工作带来诸多新的课题。

  2004年,马鸿臣被抽调参与侦破公安部督办的“2·12”汝州系列爆炸案。马鸿臣按照专案组的统一指挥,带领他的徒弟夜以继日地深入多处现场实地复勘,在认真解读了现场数百件物证后,最终从两页半学生作业本纸张上发现了不到3毫米长、头发丝粗细的物证。后经论证,该物证被确定为侦破系列爆炸案的“物证之首”,得到了公安部专家的认可。随后,马鸿臣又从搜集到的20多万册作业本中一一筛选,缩小物证检验范围,最后从7万多册作业本的50多万张纸中发现了可疑物证,追踪到了犯罪嫌疑人。

  2006年3月12日凌晨,平顶山市卫东区东工人镇申韩路发生一起抢劫杀害出租车司机案。马鸿臣带领助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现场进行认真细致的勘察、搜索后,凭着多年的实践经验,最终在驾驶室内提取到了一枚有价值的痕迹物证。之后,侦查人员排查出数名犯罪嫌疑人,他和徒弟通过认真“比对”检验,终于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神探·揭秘]

  独创“马氏物证管理法”

  1949年,马鸿臣出生于漯河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为分担家中困难,他初中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当时,他跟随全国步法专家马玉林苦学步法追踪技术。师傅的一句话让他受益终身:“没事时就到马路上看人怎么走路。”从此,马鸿臣一有空就到马路上观察行人走路,高矮胖瘦、步法步态……一边观察一边揣摩。

  接下来的几年里,马鸿臣的脑子里都是脚印、步法和各种体形的人的特征,吃饭时他在饭桌上画,睡觉时他在梦里念叨,出门时他紧盯着过路的人看,言语中,他谈到的也全是这些话题。时间长了,亲朋好友都说他走火入魔了,都不愿见他,不愿和他说话。然而,在不断学习、实践和研究中,马鸿臣利用手印、足迹等物证的鉴定技术日益提高。

  1979年,马鸿臣带领他的团队到某监狱做调查。制作数千人的脚印样本,详细记录了每个人的身高、体重、体态、身份、生活环境等。样本做出来之后,他潜心研究,分析人体特征与步法的概率、共性、个性……在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撰写并发表了《平面赤脚印几何检验法的初步探讨》学术论文。随后,他又应邀参加了公安部的三项痕迹专题研究,参与编写了4本教材。为了支持马鸿臣的团队搞好痕检工作,卫东公安分局投资50多万元建成了痕迹实验室、生化实验室、无菌操作室和物证保管室……2007年初,重新改建的刑事科学技术室顺利通过公安部达标检查验收,由二级晋升为一级,实现了马鸿臣多年的梦想。

  38年来一心扑在工作上,马鸿臣独创了一套物证管理工作法。走进马鸿臣的物证管理室,俨然走进一个小型“超市”——马鸿臣储存的物证已达472案1100件,整体设施能够满足物证20年储存周转使用。马鸿臣对物证实施入库移交手续,进行专人负责,严格程序,量化职责,全员管理,从而把物证管理工作指标量化到每一个技术员。这一方法,受到河南省公安厅领导的充分肯定,被称为“马氏物证管理法”,作为“示范物证室”向全省公安刑侦系统推广。据《东方今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