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8版:文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邳州“希望之家”两天产四金
· 冯攀峰爱动脑筋雷丽娜因乒乓改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1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邳州“希望之家”两天产四金
自来水公司职工带队走上冠军之路
  昨天,江苏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冯攀峰和雷丽娜又为中国代表团添上两枚金牌。冯攀峰来自邳州市的“希望之家”,如果算上前一天的刘静、李倩、周影三人,“希望之家”出了四个奥运冠军,也算一个小小的奇迹了。

  “希望之家”还能产金

  如果要问本届奥运会的金牌之家是哪一家,那么非邳州市的“希望之家”莫属了。“希望之家”是邳州市一家专门为患小儿麻痹症的患儿提供学习和康复机会的小学。而在本届残奥会上,从“希望之家”走出的4位运动员刘静、李倩、周影、冯攀峰,先后夺得了残疾人乒乓球比赛的冠军。接下来,他们的“家人”顾改和张变还将继续在残奥赛场上争金夺银。冯攀峰的妈妈陈彩霞昨天向快报记者预测说:“‘希望之家’的这些孩子,还能再拿三四块金牌!”

  而把他们从“希望之家”发掘出来,并带领他们走上打乒乓球之路的,是一个普通的自来水公司职工——衡新。昨天,正在残奥赛场的衡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当初的发掘过程,称“就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2000年,衡新找到“希望之家”的校长,希望组织一些学生进行乒乓球训练。当时校长就让“希望之家”的孩子们自愿报名,一下子有几十个学生愿意试试。最后衡新从中挑选了9个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训练。这其中,就有本届残奥会第一枚乒乓球金牌获得者刘静。

  大棚里训练冬冷夏热

  在衡新的带领下,一支残疾人乒乓球队就这样组成了,只是,当时这支队伍还相当简陋。教练衡新仅仅是业余的乒乓球爱好者,他的正式工作是自来水公司的职工。而训练场地只是室外的一个玻璃钢瓦搭建的大棚子。

  衡新对记者说:“这种大棚子冬冷夏热!在苏北,冬天没有通暖气,特别冷,几个孩子手都冻得不行;夏天又没空调,热得很。”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衡新带着运动员们坚持了几年。终于,在他们被招入了国家残疾人乒乓球队之后,条件才有所好转。起码,训练馆里有空调,此外,球队还随着季节变化,像候鸟一样南北迁徙。衡新说:“冬天的时候我们就在福州训练,夏天就到长春,凉快一些。”

  据衡新介绍,国家残疾人乒乓球队料理运动员的食宿,此外还发给每名运动员每天10块钱的补助,可是,如果没有集训的时候,这些运动员就没有收入了。“除了国家队的补助,他们唯一收入就是参加国际大赛时的奖金。我带的这批运动员大部分还在读书,如果不比赛,他们就要回去上学,更谈不上什么收入了。”衡新介绍说。

  这不禁让记者想到一则报道,称“国家体育总局一个工作人员在中国国奥队打平新西兰时,算出了本届国奥队的经费开支:1040万美元,其中队员津贴补助总计260万人民币”。两相比较,天壤之别!

  快报记者 沈忱

  实习生 夏静娴

  金牌榜(前五位)

  代表团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中国        33     37     26 96

  英国        27     16     14 57

  美国        18     12     14 44

  澳大利亚 11     14     14 39

  俄罗斯     11     12     11 34

  导看台(9月12日)

  CCTV5

  9:00 田径决赛

  13:10 轮椅橄榄球:中国-美国

  16:00 女子坐式排球半决赛中国-斯洛文尼亚

  18:40 田径决赛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