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规格尺寸是多少?家具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这些都可以在《家具使用说明书》中找到答案。2005年10月1日,国家强制性标准《消费品使用说明第六部分:家具》实施。按照规定,家具厂商出售家具时必须向消费者提供《家具使用说明书》,并明确标示相关指标。截至目前,该强制标准实施已近三年,执行情况如何?记者近日走访南京一些家具卖场时却发现,虽然不少厂商已经按照规定配备了《家具使用说明书》,但不规范现象甚至违规行为却甚是普遍。比如,将标准规定的指标留下空白,由销售人员在销售时当场填写。更不可思议的是,竟然还有不少消费者表示第一次听说家具有使用说明书。
记者调查
家具厂商大打“擦边球”
近日,记者来到河西的一家家具卖场,在先后走访了8家专卖店后,发现没有一家主动向记者出示说明书。在记者索要说明书后,有的销售人员递给记者产品宣传册,有的则找出了空白的说明书,并表示可以当场填写一份,还有的销售人员竟将说明书和质保卡混为一体。
在这家卖场的一家沙发专卖店里,记者表示对一张标价27000元的躺椅感兴趣,并索要说明书。销售人员先是拿出产品宣传册,里面有精美的图片和产品介绍,并宣传该产品不但质量过硬而且很环保。当记者询问该躺椅为何种皮质时,她又表示有说明书,只是说明书除了型号和皮的等级不同外,其余的规格尺寸和产品名称都一样。这位销售员还告诉记者:“很少有顾客询问产品说明书,所以我们从来不主动拿出来。”
在其他的家具专卖店,记者也有了相同的遭遇。在一家红木家具专卖店里,一张价值28万的花几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当记者询问有无使用说明书时,销售人员找出了一叠产品使用说明书。记者仔细翻看之后发现,所谓的“说明书”内容少得可怜,只有两张纸,除了封面上“产品使用说明”几个大字外,里面的内容都没有明确标志,在家具名称、原辅材料、家具规格尺寸、生产日期等说明后面全部为空白,只在有害物质说明一项后面标注了无有害物质挥发。销售人员表示,如果需要提供说明书,可以当场填写一份。接着该销售人员拿出了一本产品宣传册,称“上面有厂家的网站,只要是国家规定的网站上都可以查到”。
在其余几家专卖店内,记者发现说明书内容不一,很多都由厂家自行规定,有的寥寥几笔印刷在一张小纸片上,有的沙发和桌椅用的使用说明书都一样,还有的销售人员明确表示没有使用说明书,“我们只有质保卡,说明书上的内容,质保卡上都有。”
消费者不知何为说明书
在走访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基本没有主动出示或提供使用说明书的家具商,一些消费者也不知道有家具使用说明书,而且即使有的消费者索要了,销售人员也会用产品宣传册或者用产品质保卡来搪塞,并没有真正让家具使用说明书发挥作用。
据很多销售人员反映,只有极少一部分顾客索要使用说明书,所以他们从不主动拿出来,“顾客购买家具最看重的是价格,其次是家具的款式、材料、材质等,如果想要更多地了解产品,也只是要一份宣传册带走。”
“家具不是电器,电器使用起来很麻烦,必须要看着说明书才能用,家具只要装好了就可以用了,没什么后顾之忧。”正在卖场选购电脑桌的张小姐表示第一次听说家具使用说明书,在卖场里也从来没发现家具带有使用说明书,“我买的电脑桌只要500多元,没必要索要说明书,而且现在市面上造假的产品很多,如果没有硬性规定,那说明书也可能造假。”
“现在大部分投诉是由于消费者怀疑家具中甲醛超标引起的,这种投诉处理起来很棘手,必须将家具送到检测机构检测。如果要检测,就必须先要垫付检测费用,但是基本没有顾客愿意这么做。”一位专卖店的经理表示,很多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些人只是口头上问一下家具是否环保,或者用鼻子闻一闻气味是否比较重,并不知道家具使用说明书里已经注明了有害物质是否超标这一项。而对于厂家来说,出具一般的使用说明书其实并不困难,但是在出具使用说明书前必须要进行产品有害物质含量检测,检测成本相对较高,而且还不完全保证合格,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快报记者 袁阳
专家观点
使用说明书
是家具的“身份证”
南京家具行业协会秘书长徐长林提醒消费者,买家具一定不要忘记索要《家具使用说明书》,因为它是家具的“身份证”。“选购家具时,除到正规家具经销店购买,查看是否标明生产厂名、厂址外,还应主动要求商家出示说明书,要注意说明书上是否有产品执行标准的编号。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如果说明书上的执行标准编号、生产日期的概述、家具有害物质释放量等信息与实际不符,可以作为维权证据。”
徐长林表示,说明书上对于家具的产品等级、执行规格、生产日期、使用范围、有害物质含量、安全性能、执行标准都有详细的说明,能够让消费者买家具时明明白白。“使用说明书是厂家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一旦家具出现什么问题,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什么损害,消费者可以根据说明要求企业做出相关赔偿。”
徐长林还表示,如果家具厂商提供的说明书有关事项全部为空白,这种行为明显违规。而如果只列出了有关事项如材质、规格等,但具体内容并未明确标注,这也不规范,厂商是在打“擦边球”。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