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食品价格回落“定乾坤” CPI涨幅降至14个月新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1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食品价格回落“定乾坤” CPI涨幅降至14个月新低
  4.9% 8月CPI继续跳水——通胀忧虑有所缓解,10.1% 8月    PPI又创新高——企业利润空间堪忧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CPI数据显示,受食品价格回落的影响,8月CPI同比上涨4.9%,连续4个月出现回落,也是14个月以来CPI涨幅首次回落至5%以下。但是,PPI同比仍上涨10.1%,再创年内新高,CPI与PPI“剪刀差”的扩大导致企业利润堪忧。业内人士表示,如果CPI持续回落,未来利率政策走向将可能减息而非加息。

  新华社记者 刘铮 周英峰 江国成 韩洁 快报记者 马婧妤 周丹丹 曾琴 综合报道 张大伟 制图

  数据解读

  CPI为何继续跳水

  今年8月份CPI的增幅降至近14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专家认为,CPI回落主要是受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回落、“翘尾”因素减弱、经济增速回落对物价生成抑制作用三个因素影响,而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是直接原因。

  统计显示,8月份我国食品类价格同比涨10.3%,涨幅比上月回落4.1个百分点;最为突出的是猪肉价涨1.0%,涨幅回落11.1个百分点;粮价涨8.0%,涨幅回落0.6个百分点;鲜菜价下降0.5%,而上月为上涨8.4%。从更能反映价格变动情况的环比数据看,8月份,我国CPI环比下降0.1%;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4%。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总部高级研究员林朝晖认为,8月份CPI增幅回落略超预期,主要是食品价格增幅连续第4月出现明显下行,其中粮食、肉禽、鲜菜、水产品、油脂等重要食品价格涨幅出现全线回落,带动CPI增幅创下2007年7月以来新低水平。

  数据显示,自今年5月份以来,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的幅度分别是19.9%、17.3%、14.4%和10.3%,增速回落十分明显。

  除了食品价格增幅的回落,交通银行研究部研究员陈建奇认为,“翘尾”因素影响大幅减弱也是导致CPI连续回落的另一因素。另外,生活日用品价格的回落也是CPI下降的重要原因。广州安惠投资邓利认为,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比较快,但这并不代表居民实际消费能力的上升,事实上居民收入预期下降压缩其他缺乏刚性的生活用品开支,降低了生活非必需品的需求,也使CPI增速下降。

  PPI为何又创新高

  CPI涨幅逐月下降,令人欣慰,但处于上游的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却连创新高。

  多年来,受市场供大于求关系限制,PPI涨幅比较平缓,不为人关注。但今年以来,PPI飙升,涨幅超过了同样处于历史高位的CPI。3月份以后,涨幅连续处于8%以上。从5月份开始,PPI高于CPI,剪刀差从5月份的1.1个百分点,扩大到8月份的5.2个百分点。

  分析8月份PPI的具体构成,我们可以发现,涨幅比较突出的是原油、原煤、钢铁等初级产品。其中,原油、原煤的出厂价格同比涨幅都超过了38%,而钢铁的出厂价格涨幅也接近3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PPI大涨主因来自资源性产品价格。过去几年中国和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型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全球流动性过剩,资源性产品期货的炒作也抬高了价格。

  “PPI处于高位,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压力较大。”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认为,除了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以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劳动者对工资的要求、政府对环保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企业面临一系列成本上升的压力。

  从理论上看,PPI价格的持续上升必然会传导到位于下游的CPI。从实际情况看,在国内绝大部分商品供大于求的制约下,PPI向CPI传导的空间有限。

  有何影响

  剪刀差扩大 企业利润堪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上涨4.9%,环比下降0.1%;同时PPI仍维持两位数增长,8月10.1%的增速环比加快0.1%。

  分析人士认为,CPI持续减速表明物价控制取得了较好效果,使采取其他保经济政策的空间增大了,这对市场企稳有利,有助于反弹的形成。“8月CPI明显低于预期,部分缓解了投资者对通胀的顾虑,也缓解了投资者对紧缩政策的担心。”国都证券策略分析师张翔表示。

  但由于PPI仍旧维持两位数增长,其与CPI“剪刀差”的持续倒挂,也让市场感到担忧。张翔认为,PPI与CPI较高的差距显示企业处于不利境况,预计上市公司第三季度业绩将继续受困于成本上升与需求放缓。国金证券分析师也表示,PPI与CPI的差距将增加企业成本,尤其会使中下游企业利润率受到负面影响。

  在未来几个月PPI的走向上,国泰君安策略分析师翟鹏认为,8月PPI10.1%的增幅可能达到了一个顶部,此后PPI增速将可能出现转向,他表示,目前钢材、有色金属等价格已经在向下调整,预计PPI四季度将会呈现整体向下的趋势。

  但也有分析师提到,PPI涨幅已连续两个月处在10%以上的水平,若油、电、气等资源价格调整相继推进,则潜在的通胀压力仍将释放,短期内期待PPI快速回落并不现实。

  据国泰君安预测,今年上市公司整体仍能保持18.4%的增速,明年也可望保持18.4%的增长,下半年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会好于上半年,尽管有些行业,如钢铁可能在未来出现业绩负增长,但预计石化行业明年增速可达31%,银行明年也能保持20%的增长。

  “尽管CPI回落缓解了投资者的部分悲观预期,但目前制约投资者信心的主要因素还在于外部需求放缓带来的业绩压力,以及大小非减持带来的供给压力。这两方面问题在短期内还难以出现乐观迹象,因此市场的震荡仍将延续。”张翔表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心仍将主导市场的疲弱趋势,大盘将在2000点上方继续等待形势的明朗。

  在中长期走势上,翟鹏认为,9月可望迎来市场的中期底部区域,尽管短期仍有风险和波动,但四季度行情仍然值得投资者期待。但他也提到,此后政策取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表现,如果宏观政策能够适时适度进行调整,市场预期有所改变,才能推动股指掉头向上。

  百姓感受

  市民:

  “菜钱”减少一成多

  食品价格回落,这是市民感受最深的。“以前一天卖菜钱可能要60元,现在可能四五十元就可以了。”徐女士对记者说道。她告诉记者,今年5、6月份,食品价格最高,钱比去年多花了四成多,不过近两个月就比5、6月的时候少了10%~15%。

  股民:

  CPI回落股市小涨

  国家统计局昨日上午10点发布数据后,上证综指由绿翻红,从下跌近2%一度上升至1.7%,收盘小涨0.23%。昨日在一家证券营业厅投资者张大爷告诉记者:“影响股市的因素太多了,股市的涨跌也是各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今天发布的CPI对今天的小涨有贡献。”不过,投资者夏先生认为,CPI数据对股市影响并不大。在当前的熊市下,还是买3年期国债比较保险。

  企业:

  PPI太高挤压利润

  在一家加工型企业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CPI大幅度回落,对居民消费是好事,但PPI继续居高不下对企业不是好消息。材料出厂价在高位,而产品出厂价下跌,这意味着挤压企业利润。

  政策走向

  未来可能减息而非加息

  在通胀预期有所减弱的同时,货币政策松动的声音进一步加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CPI的下滑将可能为政策微调带来更大的空间。

  交银施罗德固定收益部总经理项廷锋表示,在“一保一控”的政策指导下,政府力图在保增长和控通胀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考虑到8月贸易顺差达287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其连续性,不过,CPI的下滑为政策微调提供了空间,包括适度增加贷款规模、进一步放松价格管制等。

  广东科德证券分析师王泽辉认为,从物价指数方面,我们看到了一定的曙光,但政策是否要进一步松动,还要观察经济增长情况,如果经济持续滑坡,货币政策还将逐步松动来刺激经济增长。从目前来看,加息的可能性已经不大,未来利率政策将可能减息而非加息。

  国家信息中心张永军也认为,从长远来看,适当减税符合大方向,但今年下一步需要支出项目比较多,“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今年时机未必成熟,明年也许可以。”

  但中金公司宏观经济分析师邢自强博士认为,得以控制的价格形势为政府上调水、电和油等能源及公用事业价格提供了最佳时机。他认为,中国当前电价偏低,成品油价低于国际水平,许多电厂和炼油企业仍然亏损。

  延伸阅读

  此次通胀形成的主要因素

  所有通胀都是基础货币多发的结果,但此次通胀与改革开放以来已出现的几次通胀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我国过度地实行了依靠出口和吸引外资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过度地扩大出口和盲目吸引外资而引发了我国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确实应该积极扩大出口,但必须要保持国际贸易平衡。GDP的增长与进出口总量有关,而并非是单纯地与出口总量有关。尤其是在出口量很大,且进口量也很大的条件下,说明我们用物质财富换回了物质财富,而不是用物质财富换回了别国印制的纸币,因而我们会获得实惠。但如果我们出口量很大,而进口量却太小,那就等于我们用物质财富换回了别国印制的纸币,我们实际上是用辛苦创造的物质财富,换回了“风险”,因为别国的纸币会贬值,而且会引发中国人民币的多发。因此,我们应追求进出口总量的增加,而不能只单纯追求出口量增加。

  同时,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是对的,但不能盲目吸引外资。外资过度进入会引发人民币多发,引发通胀。实际上,过度吸引外资,同靠多发货币而推动经济增长的结果是一样的,是必然引发通胀的。因为任何外资,只要是不以实物投资,而是以外汇投资,央行就必须要收购这些流入中国的外汇,其结果只能是货币多发。因此,吸引外资要作深入分析,要有选择地吸引外资,尤其不能简单地吸引以外汇形式而进行的投资,例如不能简单地允许外资以外汇形式收购中国的企业股份,因为这些外汇流入中国,如果不能在国外花掉,就必然加大中国的人民币的投放,造成货币多发,形成通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魏杰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