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迈调 东东
发自迈皋桥街道
九十多岁的老杨,七十多岁的老赵,一个是儿子的亲生父亲,一个是儿子的养父。最近,两人因为儿子到底该姓杨还是姓赵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动起了手。
老杨是迈皋桥一带的居民,身体硬朗,眼不花,耳不聋,可老杨总觉得美中不足。原来,他早年子女较多,到五十多岁时还生了一个小儿子,考虑到家境不好,老杨便将小儿子送与别人抚养,小儿子便随养父姓了赵。后来老杨的其他子女陆续死亡,老杨想到百年之后没有子女为自己送终。思来想去,老杨和小儿子赵某取得了联系,在老杨的一再要求下,赵某与妻子带着儿子搬了回来和老杨生活在一起。老杨心里这才有点安慰,但时间一长,又觉得美中不足,儿子虽然和自己住在一个屋檐下,但和自己不是一个姓。平时带小孙子外出,熟人问小孙子叫什么名字,小孙子总是回答“赵某某”。老杨为此总要解释半天,苦恼不已。老杨想了很久,最后要求儿子改姓杨。儿子考虑到养父母养育自己很不容易,身边又没有其他子女,便不愿意改姓。
老杨先认为儿子不改姓是儿媳的意思,于是整天在家里指桑骂槐,借小事与儿媳吵嘴。其实儿媳对丈夫姓什么并不在意,但受气后就要求丈夫和自己回到养父母那边去。后来,社区做了工作后,老杨明白了儿媳的态度,就不再吵了。
老杨分析,既然儿媳不反对改姓,那就是养父反对,于是他就经常到老赵家理论,这让老赵无法接受。于是两个老人经常吵架,甚至有几次还动了手。最后,两个老人被请进了街道调解中心。调解员说,成年公民有权对自己的姓氏做出选择,不受其他人的影响。儿子赵某为养父母考虑,表示不愿意改姓。调解员再劝说老杨,还有很多孙子孙女,不会没人送终。最后,两个老人在调解室里握手言和,答应不提改姓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