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大报恩寺三藏殿藏身小学校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1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大报恩寺三藏殿藏身小学校园
  三藏殿其中一幢房子成了生产车间

  大报恩寺有明代遗留下来的地面建筑?之前,寻找地宫的考古专家一直说,目前大报恩寺遗址的地面建筑只剩下宝塔塔基及两处塔碑。然而,南京业余考古爱好者韦世林昨天则表示,就在圈起来的考古工地南边,有一所正学路小学,里面就有明代的大报恩寺三藏殿,“不过,大家的目光都盯在地宫上,所以没什么人关注这里,知道的人也很少。”

  采访中,记者惊讶地发现,虽然早在1984年这座三藏殿已被秦淮区列入区级文保单位,并挂牌保护。但询问了几名参与大报恩寺地宫现场考古的人员,大多都以为三藏殿早已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不知道还一直保存在数百米外的小学校里。

  三藏殿成了仓库、厂房

  根据韦世林指点,记者昨天来到晨光集团门口。北边是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工地;而南边,一条窄窄的小巷向前延伸,路牌上写着“三藏殿后街”。

  巷子尽头,就是正学路小学。走进去左拐,记者一眼看到了两幢破旧的老房子,高高的屋脊覆着黛色小瓦,墙壁靠近屋顶的部位,是镂空的红色木雕。坐东朝西的一幢房子规模较大,门口牌子上写“南京市秦淮区文物保护单位三藏殿 1984年9月”字样。

  房前有七级石阶,拾级而上,殿堂被隔成了三间,透过门缝可以看到,里面堆满椅子、桌子等杂物,落满厚厚的灰尘。看样子,已经闲置很久了。

  而对面的老房子,与三藏殿风格很相似,不过规模小得多,里面还隐隐传出机器声。走进去发现这里已变成生产车间。一位工人说,这房子租给两三家单位,有的生产一种塑料制品,有的生产包装盒。

  这里曾经是庙宇

  韦世林告诉记者,这处三藏殿就是大报恩寺一部分。他小时候曾经来过,模模糊糊有点印象,最近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引起很大轰动,他也一直在关注,突然想起这里。“这是大报恩寺遗留下来的唯一地面建筑了,还做过教室。”韦世林说,小时候来这里玩过,堂姐当时就在三藏殿里上课。

  韦世林的话得到证实。50多岁的杜先生住在正学路小学的校园里,他说,从小他家就住在附近,离这儿两三百米。以前三藏殿是庙宇,有人来烧香拜佛,“供奉的是唐三藏,我们小时候经常来玩,还不太敢进大殿里头。”杜先生说,有一次他闯进去了,光线很暗,看到四大金刚塑像吓了一跳。文革时期,塑像全砸了,晨光厂子弟小学(正学路小学前身)搬过来。至于三藏殿对面的老房子,杜先生认为,是以前僧人住的地方。

  附近曾出土玄奘的顶骨

  南京大学一位考古学家告诉记者,根据史料记载,大报恩寺里确实有个三藏殿,殿后就是三藏塔。当时,寺里其实是双塔,清代凌大德所绘《大报恩寺全图》中,除了那座著名的琉璃塔,在东院的土山上,还绘了一座喇嘛塔,并注明“三藏塔”字样。

  专家介绍,三藏塔现在没有大报恩寺塔那么出名,但历史上也是重要的佛教圣塔。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有一名叫可政的金陵僧人,千里迢迢从长安将玄奘的顶骨带到南京天禧寺,并建塔埋葬于武定门外土城头高地上,元末毁于战火。到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黄锡澄居士、普宝僧侣等第二次迁葬,移至南岗,建塔筑殿供奉。

  “1942年11月,日本侵略军在大报恩寺遗址附近建造‘稻禾神社’,挖地基时挖出一个石函,上面详细记载了玄奘顶骨辗转迁葬的经过。”专家说,1943年2月3日《国民日报》率先披露了此事。迫于舆论,日军只得承认玄奘大师顶骨出土的事实,由日军高森部队移交给汪伪政府。移交文物时,日方私自留下部分,玄奘顶骨舍利被分为三份,分别保藏于南京、北京和日本。后来,北京迎请的那部分被分为四份;被日本请回的那份,也一分再分。而南京这份,九华山重建玄奘寺之后,成为镇寺之宝。

  逃过战火的“幸存者”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资料记载、以及考古专家都认为明代建的三藏塔和三藏殿,早就毁于太平天国战火。

  藏身于小学校园的这两幢老房子,难道不是三藏殿?秦淮区文化局局长高安宁很肯定地说,这座大殿及对面的房子,都是明代遗留至今的,正是当年大报恩寺的一部分。而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知道它的存在,“三藏塔早就毁了,只剩下这个殿堂了。”

  有关人士认为,三藏殿之所以鲜为人知,甚至连考古界人士都知之甚少,可能是因为大家的目光全都集中有着丰富宝藏的琉璃塔地宫,“反正三藏塔的地宫早已经被日本人挖过了,这两间空房子,又有多少人关心?”

  在墙壁上,记者看到新抹过水泥的痕迹,还有“此处危险”的字样。附近居民说,近年来,三藏殿一直闲置,因为漏雨等问题,有关部门维修过几次,“2个月前才修过,砖缝里长出一棵树,将墙壁撑裂了,怕危险才写字提醒的。”

  “虽然这房子在大报恩寺里不重要,建筑本身也不算精美,但它毕竟是明代遗留至今的文物,更何况,还是经历战火之后、大报恩寺的地面建筑中唯一幸存下来的。”有关专家认为,对于三藏殿这唯一“幸存者”,应该更好地加以保护。

  快报记者 孙兰兰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