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4版:娱眼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明天,到南博看各国艺术家玩创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9 日 星期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明天,到南博看各国艺术家玩创意
  一艘10米多长的黑色小船“凌空而起”,停泊在南京博物院老大殿的左边台阶前;右边,一座5层6米高的黑色铁塔被油漆成红色;70多岁的大殿台阶上也搭起了蜿蜒的“竹屋”;透着古旧气息的大门前,呈十字形咬合在一起的两个大齿轮组成了一台锃亮的“被锯的锯”……南京博物院的老大殿正在变化着,来自中、韩、日、瑞士等国家的当代艺术家们用最新派的手法“打扮”着这个70多岁的传统博物院。明天下午4点,《亚洲方位——第三届南京三年展》将对市民免费开放,到时候,各国艺术家们精心布置的作品将揭开神秘面纱。

  蹲点一年,他拍出北京站“无人”画面

  偌大的北京站,空旷得只能看到一个男子的背影,广场上的喷池处于休息状态,但“北京站”三个字边上的大钟指针指向了12:30……12:30,北京站应该人山人海的,怎么会如此空旷,如此清静呢?

  这是内蒙古艺术家王国锋的摄影作品,作品的目的就在于传达一种时空错位的荒诞和陌生感觉。能交出满意的作品,王国锋笑了,这个作品隐藏了很多秘密。“一般人肯定会认为,一定是我通过关系疏散了北京站前的人流,要不然北京站前的人海怎么会突然消失?但实际上,我没有动用任何关系。北京站人最少的时间段是早上8:00~8:30,每天早晨这个时候,我就扛着三台照相机,在北京站的广场前布置好机位,用镜头拍下每一个没有人迹的角落,每天拍上百张。我在北京站蹲点了一年多,通过拼接的手段,把无人场景一一比照,然后拼成现在的模样。”照片上唯一的男子背影,是艺术家自己。王国锋坦言,整个拍摄过程就自己一人,那个背影是自己在人最少的时候,匆匆上去,相机自拍的。

  宫崎骏漫画中的“飞机”,被他变成现实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导演宫崎骏的动画《风之谷》,让人们对动漫里小女孩乘坐的滑翔机充满了想象和期待。这部动漫也深深打动了一个叫佐贺的日本艺术家,他是《风之谷》的“超级粉丝”。为了让动漫中的单人滑翔机变成现实,“冲动”的佐贺给宫崎骏打了电话:“你说动漫里的飞机可以制作出来吗?”“能!” ……2003年,佐贺正式动手了,找来了木头、FRP材料,亲自一点点手工制作,足足做了五年。而他也从单身汉变成了孩子他爸。功夫不负有心人,佐贺终于做成了一架结实、轻便的小飞机,这架飞机只有9.6米长,66公斤,通过试验,目前已经可以飞到20米的高处。

  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佐贺把南博老大殿其中的一角布置成了“绿色草坪”,遗憾的是,由于场地原因,《风之谷》中能够到处飞翔的小飞机并没有出现。佐贺用一个电视屏幕,展示给大家看他制作小飞机的整个过程,包括试飞的过程。佐贺给记者播放了一段他“驾驶”小飞机飞行的场景。那是一架无人驾驶的小飞机,人不是坐在驾驶舱内,而是趴在飞机中间的“肚子”上,两只手抓住飞机顶上的两根协调杆,像鸟一样飞来飞去。“在小飞机上飞的感觉,就像是趴在大鸟身上飞行的感觉。”佐贺说,现在家人最担心的是,怕他飞行的时候摔下受伤。不过,到目前为止,这架小飞机只在日本的东京、北海道出现过,还没出过家门。驾驶过的人也就三个人,他自己还有两个有飞行经验的女孩。“装上引擎后,能上1000米高空,而且一般人也能够飞,只要平衡性好一点就成。我希望宫崎骏先生能够亲眼看到,他动漫中的小飞机真的飞起来了。”

  花了三天,他让“睡美人”亮相南博

  “王子和睡美人”的故事,很多人在孩提时代就从童话书上拜读过了。这次展览,日本的艺术家笹口数把睡美人搬到了南博,但制作手法却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

  南博老大殿其中一个展厅内,笹口数穿着白色的背带裤,白色工作袜,爬在木梯子上,就像一个普通工人,厚厚的镜片后面,是一双总是爱笑的眼睛。因为语言上的障碍,笹口数的作品几乎是一个人完成的。3天前,他来到南博,一到现场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先划“领土”,然后开始布展。他的作品,从天花板一直到地上,天花板上,用各色的珠子拼凑成了一个正在行走的人,然后,一根根丝线从天花板垂下,一共有100多根白色透明的线。这个作品的最大奥秘就在这里!笹口数用132颗黑色海绵小球吊在白色透明线上,每个小球看似有意无意地“漂浮”在空中,但仔细辨认之下,你会发现,这些小球组成的是一个躺着的睡美人,睡美人悬在空中,边上还有一个“站”着的王子,王子也是漂浮着的。笹口数制作的时候非常精细,每一个小球的具体位置,他都掏出尺子来仔细丈量过,然后用万能胶固定住。

  看到记者好奇,笹口数笑得很开心,用蹩脚的英语和记者交流。他说,这是他第二次来中国,第一次是十年前,当时在上海参加一次展览。用这种表现形式来体现睡美人,也许和他以前是个建筑师有关,建筑师更强调立体感觉。

  条件限制,20吨泥土变成“泥池”

  这次南京三年展,汇聚了国内外的80多位当代艺术大腕,他们将用自己的作品,给南京博物院这个传统的艺术殿堂,带来不一样的艺术气息。昨天,由于艺术家们都在紧张布展,所以更多的艺术作品还没能露出“芳容”。而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由于南博老大殿已经70多岁了,加上一楼是藏品库房,这给当代艺术家出了难题。

  比如,朱金石的铁塔原本是9层11米高的,但由于南博承重力不够,特意改成了5层11米,以减轻对地面的压力。而隋建国的20吨泥土,也没能实现最初的想法。据了解,隋建国最初是想把作品设计成一堵厚重的泥墙,不过,泥并不是普通的泥,是隋建国精心加工后的黏土。参观者可以在泥墙上随便玩,可以用手掌在墙上狠狠地击上一掌印个手模,甚至踹一脚也没有关系,因为参观者留下的痕迹也是作品的一部分。不过,由于南博的承重力不够,20吨泥土,最后只能躺在地上被制作成一个泥池。昨天,记者见到,这个泥池已经初具规模,只是已经没有了当初预想的留给观众的那种互动乐趣。

  快报记者 胡玉梅 摄影 施向辉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