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发现 金陵武林后传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落寞的未来武林高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落寞的未来武林高手
  南京武林那些个快意恩仇、侠骨柔情的传奇往事,如今早已渐渐从现代人的记忆中淡出。有江湖,武术才有存在的理由。但是社会现实与习武环境的差异,在今日却是越来越大。未来的武林也许还很热闹,但真正的武林高手一定会落寞地转身离开。

  南京高手谁会现身杭州大考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广发英雄帖,告知天下,将于2008年10月23日至27日在杭州大会群雄,举办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武术的“国考”,也就是首届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试。英雄帖出,武林又将掀起怎样一番风云?

  筹办这次武林大会的浙江省体育局工作人员陈顺安说,武术段位并不是个新名词,以前各省市也都举办过武术段位的考试,但这都是地区性质的,而这次是国家性质的考试,而且面向全球每一位习武者,只要真功夫在身,都能取得中国武术技术段位的认可。

  我们通俗讲的武林高手,应该是几段的水平?中国武术共分为九段,一到三段为初段位,四到六段为中段位,而七段以上,那就是当今的绝顶高手了。“到了七段,那就不光要看你的武艺高低了,还要考虑你的知名度、理论水平、研究水平、武德等方面。”陈顺安介绍说,“目前我国每年能产生七八十个这样的武林高手,以七段居多,而全国现在拥有九段称号的,也只有二十多人。”

  当记者询问目前报名情况,以及南京有没有人报名参加时,陈顺安解释说,这项工作在奥运会结束之后才真正展开,连通知也才刚刚发出去,报名高潮要再过一段时间才会到来。不过已经有不少人打来电话询问详细情况,其中就有不少南京武术家。

  接着,记者找到江苏省武术管理运动中心,工作人员说他们才接到通知,还没来得及广而告之呢。

  南京民间的那些武术家也没听说过这个消息,或者说,他们对武术考段并不太感冒。金陵女侠邵庆红听记者说完这事,笑着说:“2000年我就拿了个四段,武林前辈说我现在都可以直升六段了,可我却不怎么想考了,也没这个时间。跑到外地去考试,花费也大,南京前段时间也有段位考试,我的六个学生就去参加了,三个考三段,三个幼儿园的考一段。”南京城赫赫有名的杨氏太极拳高手杨汉春也笑称:“我到现在还没段呢!段位刚出来的时候不需要正式考试,还只是根据你的习武时间和功夫高低等条件来评定,那时候我要是去评,拿个五段绝无问题,争取一下能拿个六段,但我觉得没什么意思,就没去参评。现在,更不可能去一级级考了。”

  大二学生看了高手过招很失望

  王然今年十八岁,是南京一所大学的大二学生。和众多武打电影、小说中的人物一样,他从小就梦想着捡到一本武林秘籍,或偶遇一位隐士高人,然后练就一身绝世武功。于是,他试过跟乡下草台班子里表演武术的演员搭腔,还试过跟闹市里奇形怪状的有着一副“高手相”的各色人等套近乎,也去公园广场跟着教拳的师傅练过,可在他心中,总是充满了关于武术的一个个问号。最大的一个问号,就是武林高手之间伸手过招,究竟是怎样的呢?

  师傅告诉王然,在网上可以找到一段视频,据说是五十年前香港两个武林高手的比武录像。这两个可都是武林中大有来头的人物,一个是北方太极拳大宗师吴家第二代掌门吴鉴泉的长子、香港鉴泉太极拳社的掌门人吴公仪,太极拳推手一出,所向披靡;另一个是香港极有名气的外家拳派白鹤拳的猛将陈克夫,成名绝技“鹤形猿步”也不是盖的。看了这段录像,或许就明白了。

  王然在网上找到这段视频,看完后,他傻眼了。这哪是高手比武啊,根本看不出和街头流氓打架有什么区别。陈克夫没使出“鹤形猿步”,用的是直来直往的“罗汉拳”,吴公仪则是手快脚快,用的似乎是“武当拳”的招式,哪有太极宗师那气定神闲的风度。几招一过,陈克夫的鼻子就被吴公仪打出了血,再打一阵,陈克夫高脚踢向吴公仪,违反了此前定下的“不得起高脚过膝”的规定,比武就此草草收场。

  这时,师傅告诉他,其实高手过招,就是这个样子。即使一个武术家练就再多武功,在比武较量时,能够使用的就是看似最简单的几招。师傅还进一步解释说,但凡有过实战经历或打过架的人都知道,当比武双方水平接近时,要打出十分漂亮的招式是很难的。传说或现实中的“太极大师”的搭手放人,基本上都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双方技艺过于悬殊或是大师设下的套子,叫你往预先说好的位置打;二是在流传过程中人为增添了夸张的成分。

  看来,现代高手比古代高手差远了。王然心中打定了主意,那就学学电影《英雄》里的武功吧。

  无名与长空的精彩打斗也很虚

  在电影《英雄》中,“棋馆打斗”是重头武戏。伴随着“嗖嗖”的剑出鞘声,无名连出三剑刺向长空,剑枪相交,只余长空的银枪被剑击中后的颤动声响,摄人心魄……

  其实很可惜,李连杰与甄子丹的这场武戏,虽然没有使用过多的剪辑,却并不是二人真实武功的体现。那些花哨的动作,只是武术指导程小东设计好的表演套路。纵然那一招一式都是精心设计,在拍摄时还是出了岔子,因为在走位上有点出错,甄子丹来不及闪避李连杰手上的剑,眼睛受了点轻伤。

  最让王然失望的是,甄子丹自己也说过:“作为一个武者,我当然希望通过我的电影,让观众分享我对武术的看法。但武术跟动作电影还是不一样的。”武打巨星的这句话,彻底打消了王然“向电影学功夫”的念头。

  电影里的武功是假的,那小说里的武功呢?王然把他的疑问告诉了记者,记者找到南京武术家范克平先生,想听听他对此有什么看法。

  范克平介绍说,金庸小说里的“武功招式”,绝大多数也是出自杜撰,只有“君子剑”是真的。金庸把武功做了扩大化描述,尤其所谓“点穴功”,一点人就不动了,神乎其神,实际上这叫“打穴十二功”,有十二种手法,在子丑寅卯等不同时辰要用不同手法。被打穴的人不是不会动,而是瘫倒在地;也不是再点一下就能解开,那得经过几天、十几天调养,并辅以药物治疗。范克平笑着说:“金庸小说影响了很多人,也‘培养’了不少骗子,有人居然在教授九阴白骨爪和一阳指!”

  要说对武术描写比较客观的,那还要数《水浒传》,书中对拳脚、兵刃、轻功都有精彩的描述,其中武松醉打蒋门神一段,写得分外传神。书中说,武松踢倒蒋门神的,乃是他生平绝技“玉环步,鸳鸯脚”,其实这就是戳脚中的功夫,相传为宋代道士邓良所创。可见施耐庵比金庸强多了,他对武术有起码的了解,所描写的功夫虽有夸张的成分,但还不算太离谱。

  现代武术为什么不厉害了

  既然宋朝时的武术还是相当厉害的,那么到了现代为什么就变得不厉害了?王然心中仍有疑惑。

  一个师兄告诉王然,宋朝时武术厉害的原因,是因为那时武术的目的还是为了打倒敌人,讲究实用,而不是为了好看。那些江湖高手与人交手,经常要以命相搏,这种实战提高了当时武术界的整体水平。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近代,但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中国武术开始走向没落。

  这种衰落决非偶然。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武术的实际用途越来越小,但武术训练依旧艰苦而残酷,于是醉心武术的人越来越少。

  很多功法失传,也让中国武术变得越来越弱。其实,中国武术中不光有拳脚兵器轻功,还有马上格斗术,但这基本失传,这也是为什么在影视作品中很少看到马上格斗的场面。另外,范克平也举例说,传统武术其实是内功、外功和药功“三功合一”,药功所占比例还略高,是用中药来辅助内功修炼的功法,但如今也基本失传。

  医学家破解武术家的“神功”

  电影小说中“断金碎石、剑气纵横”的绝世武功已成泡影,但王然心中仍存疑惑,平时经常在各种场合看到习武之人劈砖头、劈木板,这应该不会假吧?

  骨伤科专家、南京市白下区中医院副院长林颖超解释道,“武功再高的人,也不可能有排山倒海那样的掌功的,不过,经常练武的人出拳出掌的力量的确比平常人大得多。有的人能以掌开砖劈板,而自己毫发无损,并不觉得疼痛。”

  练武的人是靠着什么样的力量开砖劈板呢?他们在劈砖的时候,自己的手掌骨为何不会断?为何感觉不到疼痛?林颖超说,其实,从医学角度来分析,这并不神奇。

  经常练武的人,肌肉的协同性非常好,在劈砖的时候,不光是手掌上的肌肉,前臂、上臂、胸背部的肌肉甚至是腰腿部的肌肉都在参与这个过程,这样带来的力量就比平常人大许多;如果再掌握些诀窍,比如选准恰当的着力点,就会使局部的压强非常大,劈砖破板就轻而易举了。

  经过长期的训练,经常练武的人,骨头也比平常人坚硬得多。骨头有个特性,“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经常训练的练武者,在其需要用力的方向上,骨小梁排列得更加紧密有序,骨皮质明显比平常人厚,其局部的骨头就比平常人更坚硬,这也就是他们在劈砖的时候,自己的手掌骨不会断的主要原因。

  为何他们感觉不到疼痛呢?其实,这也是长期训练的结果,长期的击打,会让他们击打部位的神经功能退化,疼痛的感觉也就相对地减弱,同时对疼痛的耐受性在不断地提高。

  对于郭靖的降龙十八掌所能达到的力量,人类是无法企及的,大大超出了人类的极限。对于人类来说,出拳出掌的力量极限是多大呢?“相关的科研数据显示,人类出拳力量的最大极限,可以达到八九百斤,相当于八九百斤重的东西突然砸过来,如果受打击的是人,这么大的力量当然会导致骨头断裂;如果受打击的是砖头、硬板,被轻松地劈开也就不足为奇了。”林颖超说。

  “武侠小说中描写的神奇内功,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自己的力量达到神乎其神的地步,这些肯定是不存在的,内功没有那么神乎。”林颖超说,武术中的确有对内功的修炼,内功是相对外功而言的,外功主要是对筋骨皮肉的锻炼,内功强调对气息、意念的锻炼。内功的修炼主要起到了调节脑神经、脊神经及植物神经的功能,并非具备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内力”,也没有一掌削平一座山的威力,更没有练好内功后就可刀枪不入。

  传统武术为何打不过现代散打

  武术界流传着这样一段秘闻: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散打形成之初,不少传统武术人士认为这种打法是大杂烩,不伦不类,讽刺它为“拳击加腿”。但是在一些非正式比赛上,很多享有盛誉的武术家在与国家散打队队员交手时,也被打得晕头转向。

  传统武术为何敌不过散打?范克平说,在擂台上的散打,是一项体育赛事,这就要求它必须有一定的安全性,有严密的体育规则。传统武术往往是一种生死肉搏术,只要制服对手,什么阴招都可以使,但在比赛中是不行的。而且,许多民间武术都讲求手法的变化、指掌上的功夫,但一上擂台,拳套一戴,就等于什么也没了,只能是抡起拳来开打。

  既然,竞技台上见不到传统武术的高手,那么高手都在哪里?

  未来武林高手身在何方

  在武侠小说中,武林高人多隐居在名山古刹,在现实生活中,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奇”:担任过《武魂》杂志主编的魏珉先生,曾走遍名山古刹寻找传说中的高人,甚至还到日本拜会了少林拳法联盟,但结果令他失望。他拜访到的很多武术家都是一些著名门派的掌门人,论名气、理论在民间可谓一流,但他们多是手捧祖宗拳谱给他“说故事”,讲自己或者祖师爷如何如何厉害,却一直光说不练。

  现实生活中真正的高手究竟应该在哪里?

  带着既失望又期待的复杂心情,王然又拜访了许多武术家和武术爱好者,得到一个基本一致的答案——他们都认为,在民间散落着难以计数的派别,各门各派都可能还有隐世的高手,真正的武功还在民间。

  看来王然想要成为未来的武林高手,只有到民间去寻找中国武术的真谛了。

  本版执笔 白玉磊 张星

  

  发现周刊重奖征线索

  请您将所知道的神秘离奇事情,或令您迷惑的见闻谜团,提供给《发现周刊》,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并把我们的发现告诉更多读者。线索一经采用,重奖1000元。报料电话:025-84783552。报料信箱:citystar111@163.com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