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阅读周刊·心境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一片叶子落下来
· 保侃母
· 精神的三间小屋
· 摸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保侃母
  每读西周早期只有十一字两句话的保侃母簋铭文,胸中就泛起一波又一波的浪花。

  先看簋铭:

  保侃母赐贝

  于庚宫,作室簋。

  保侃母,女人名,其中的“保”,《礼记·内侧》云:“国君世子生……保受,乃贞之。”(国君嫡长子降生……保接过来,抱在怀中)注:“保,保母。”可见,“保”为国王内宫女保官之称,犹今之保姆;“侃”是其私名;“母”为女子美称。

  赐,受赐。庚宫,内宫名。铭文说,保侃母在庚宫接受赐贝。然而谁赐给她贝币,保侃母却只字不提,省掉了。幸而保侃母同时还制作一壶,铭云:

  王姒赐保侃母贝,

  扬姒休,用作宝壶。

  原来是王姒赏给她钱贝。王姒,姒姓女嫁给周王者,某周王王妃。

  王姒赏贝,保侃母制作簋铭时,竟把王姒略去不提,其原因不是别的,是她表达的重心与选择的句式无法容纳“王姒”一词。笔者以为,君不见簋铭开句即展示自己的官衔、私名、美称;保侃母,主词必须是“保侃母”,且居句首,这是不能含混的;“赐贝”之后即着一介词“于”,“于”绍介的即可以是庚宫——她为侍护王家贵胄洒下辛勤汗水甚或挤献乳汁的内宫,也可以是奖赏她的王妃——这是要永志不忘的,但二者只能选一,她毅然择取了前者,因为那里的一切是她生命的旅程,她对它们难舍难分,太有感情了。保侃母不掩饰自己情感世界的真善美,迫不得已割爱而把王妃略去,折射出一个难得的信息:在西周,话语选择权是相对宽松的,张扬个性,构造不受权力沾染、个体独有的精神家园不是大逆不道的。

  于是我们看到,保侃母自信地又是唯一地将自己的大名、工作地点以及因成绩卓著受嘉奖让一流的书法家一字不苟地书写,然后铸在青铜簋上,传之永远,永远……

  (来源:《中国文物报》吴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