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琪峰有一部电影叫《大块头有大智慧》,四肢发达的“大块头”用智慧征服了观众。在南京的商业版图中,同样有这样的“大块头”——百货大市场,没有星光闪耀,却仍能在商业发达的南京占据重要一席,用智慧征服市场。
受中国第一代温州市场模式影响,以“摊位出租、商户自营”的租赁型综合批零大市场,从1990年代中期在南京呈“遍地开花”之势,顶峰时南京超过20家,但由于经营不善,不少大市场偃旗息鼓,有名无实,少数市场更因“脏乱差”和“假货充斥”而在南京市民中声名狼藉。不抛弃,不放弃,知耻而后勇。近年来,一些先后挂牌的大市场开始在管理、功能和营销上“做细做优”,力图向市场和消费者推荐出一种全新的模式、有质量的市场形象品牌,耐得住寂寞,懂得坚持,则成了现今存活下来的大市场们共同的特征。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坚守的同时能主动改变。今年以来,以金桥、玉桥、环北为代表的一批大市场纷纷提档升级,在竞争的同时各有侧重,目前的金桥侧重于百货类商品,玉桥市场着眼于品牌的“区域总部基地”,鑫桥则主打经营针织内衣和孕婴商品。这样的错位,规避掉了同质化竞争的诟病。
这些充满智慧的改变,让人们看到了大市场骄人的业绩。据玉桥高层保守估计,目前玉桥市场的年销售额在30亿元左右,而老城区内的环北市场更值得一提,仅靠销售少淑女、童装,这个曾经的烂尾楼却能带来一年15亿元的销售额。不过,除了这些品性外,在记者看来,这些大市场的成功还要归结为对商业业态趋势的准确判断。这才是大智慧。
个性化需求决定了商业形式不可能千篇一律,因此,既需要德基这样的奢侈品橱窗,也同样需要物廉价美的大市场,同样是争夺市场,各有其道。业内人士的判断是,未来的商业将走向两极,呈现两种泾渭分明的业态:一种,是向消费端的以“销品茂”为代表的形态;另一种,则是靠近生产端的物流集散大市场形态。可以说,德基、水游城的成功,激发了南京人对MALL生活的消费能量,而大市场则是在压缩渠道赢得价格优势的同时赢得了市场机会。
快报记者 黄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