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e家生活/专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女儿的新闹钟
· 我的e家欢乐集合
· 网上看直播
· 我家的时髦老太太
· e家积分
· 蠢不蠢不是百度作祟
· 七十多岁的贾宝玉
· 胡玫又挖孔墓
· 一不留神成妓女
· 谁掏空了古村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谁掏空了古村落
  近年来,在深入各地古村落进行文化遗产的普查时,常常碰到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那些古老的建筑一幢幢有模有样地立在那里,但建筑里边已经看不到任何历史文化的内含了。那些唱傩戏的面具、印年画的画版、演影戏的皮影人儿,甚至连寺庙和戏台柱子下边雕花的石礅儿,全都是为了应付游人而找人新刻的。这些古村落除了建筑已经看不到任何历史的记忆与见证,它们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去北京的潘家园、天津的沈阳道、上海的城隍庙、太原的南宫、成都的送仙桥以及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古董市场和古物集散地看一看吧,都在那里!

  今天如果再去逛逛各地的古物市场,已经被赝品所充斥,罕见真物,现出疲态,真东西不多了!

  这不奇怪。首先是长久以来,农村贫穷,物品很难保持。近百年来又经过一次次自我的粗暴的扬弃。更直接和更致命的原因则是近二十年古董市场的开放。当时似有一种理论,似乎古董有了商品价值就不会被丢弃或毁掉,并把这种观点当做古董市场开放的理由而全面放开。但不料,它的负面远远大于正面。

  那些很久以来一直被视做“破烂”的东西,忽然值了银子,这便促使一支专事搜罗古物的队伍——古董商贩的迅速形成与壮大。遗憾的是,我们对遗产最先看到的不是文化价值而是商品价值;最先深入田野并看重遗产的不是文化人而是商贩。他们千辛万苦地把各省各镇各乡各村的古代遗存——从家藏细软、字画、陶瓷、家具到服装、窗扇等全都搬到市场上。

  古村落是被古董商贩“淘宝”掏空的,也是被我们自己卖空的。

  前些年有一个来自欧洲的女子在贵阳专事收集少数民族传世的古老又精美的服装,然后打包装箱运回国。她收获极丰,情不自禁地说出一句大话“十五年后中国的少数民族服装到我们那里去看!”没有法律保障的遗存会很轻易地流失掉。我想,倘若要保住中国大地上最后的原生态的遗存,紧要的是立法保护。当然还有博物馆保护和遗产教育等等。冯骥才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fengjicai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