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热钱借投保涌入
· 首家西部外资村镇银行开业
· 央行昨天回笼1320亿元资金
· 中再集团现阶段提上市为时尚早
· 黑石欲长线掘金中国楼市
· 英国推出巨额刺激房产市场计划
· 刘明康:
防范开发商
大面积资金断裂
· 万科上海促销
· SOHO中国
· 韩国产业银行或购雷曼25%股份
· 澳洲央行七年来首次降息
· 证券经纪人
也能兼职了
· 飓风减弱 国际原油价格大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热钱借投保涌入
  地下钱庄等热钱流入渠道被舆论推至风口浪尖的同时,一批港澳人士正通过银行购买内地理财型保险产品大食其利。记者调查发现,既具保底功能也有较高收益率的万能险成了热钱流入的主要跳板,现有规模虽难以估算,但在一定程度上已助长了保险业的虚假繁荣。

  而在整个热钱流入过程中,保险公司并非毫不知情,利益驱动甚至让保险公司配合银行为港澳投保者“想办法”、“出主意”。

  今年上半年的一线省市如上海、北京、江苏等地的人身险保费收入同比增幅普遍低于全国平均线(64%),这令同比增幅高达92.63%的广东省(不含深圳),显得“一枝独秀”。

  同比增长185%的银保保费是拉动广东人身险保费飙升的功臣。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教授日前在广东调研时发现,许多港澳人士为了防止港币贬值及获得较高的利息收益,通过在银行购买人民币计价的保险理财产品,将资金投入到内地的保险市场。

  据郝初步估算,这部分资金不少于100亿元,且多数是在今年上半年涌入的,这与香港资本市场今年以来的不景气息息相关。不过,到底有多大比例的保险资金来自于热钱,却没人能说清楚。保险监管部门也从未披露过相关数据。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热钱的来源多为收入中等偏下的香港居民,对投资几乎一窍不通,基本都由中间人牵线搭桥才到内地投保,投保金额都在两三百万左右。出于置业成本的考虑,珠海、中山、东莞等城市也就成了热钱流入保险领域的集中地。

  “毫无疑问这是热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系教授庹国柱肯定地对记者说。在他看来,特别是保险公司采取目前的这种“追求规模不计利润”的近乎愚蠢的盈利模式,非常有利于投保人套利。而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这种情况会加剧。

  对于整个保险业而言,让热钱大肆涌入,存在很大的流动性风险。因此,业内人士建议,即使目前热钱涌入内地保险市场的规模可能不如楼市和股市,但也应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一旦香港资本市场有活跃的迹象,先前涌入内地保险市场的这笔资金将会迅速撤离,容易造成整个保险业的大起大落。”快报记者 黄蕾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