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国家统计局前局长”的剩余价值
· 看不见蓝天的生活是多么悲哀
· 珍惜这个“官员灰色收入标本”
· 警惕外资再度恶炒中国楼市
· 邱晓华蹊跷复出让法律很受伤
· “减税1500亿传言”亟待财政部回应
· 誓死捍卫冬日娜雷人的自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国家统计局前局长”的剩余价值
  【学者视线之肖余恨专栏】

  日子过得真快。邱晓华因与上海社保案有染,以及涉嫌重婚罪入刑,好像还是昨天的事。没想到,邱晓华在“服狱”两年后很快就复出了。8月28日,一篇题为《掌控当前经济形势的政策建议》的文章,出现在经济观察报网站上。文章本身倒无特别之处,但作者署名是“前国家统计局长、中海油高级研究员”,这就想不引人关注都难了。第二天,也就是8月29日,多家媒体便刊登了《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成中海油研究员》的“重磅新闻”,这则新闻也引起了舆论的多角度解读,有报纸发表评论说:要宽容邱晓华。

  邱晓华的复出,人们总的印象是“意外”——包括那些持宽容态度的人。如果邱晓华仅仅是一个民间的“公众人物”,因重婚罪入狱两年后复出,恐怕舆论会关注,但并不会诧异,像曾因强奸罪判刑后复出的明星迟志强,舆论表现得就很宽容、很平静。但因为邱是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除了重婚之外,还涉嫌收受不法企业主礼金22万元之多(没被认定为受贿),还好像有点其他“情色”问题。一个政府高官,一个不算纯粹,也谈不上高尚,更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服刑之后“高调”复出,自然难免会引人注目。

  邱晓华的这篇文章,形式大于内容,文章怎么样不重要,但发出这样的文章,以及以什么身份发出这篇文章来很重要。这篇文章本身,和邱晓华的复出一样,是一个试探气球,试探一下当代中国的舆论环境,侦察一下人们的抗击打能力,探测一下中国民众对问题官员的宽容度而已。

  不错,出狱之后的邱晓华依然是一个公民,应该享有公民的一切权利,包括下岗再就业的权利。如果他代人写信、炒股谋生,或者撰稿写个《我当统计局长这些年》、《邱晓华的那些事儿》什么的,谋些稿费,恐怕没有任何人有异议,甚至还会成为下岗再就业的典型。但邱先生不仅有才华,还有人脉,更有资源。如果说前政府高官的价值要打折的话,其经营多年、积累多年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政治资源、信息资源,依然是有着很大的剩余价值的。所以,国有大型企业中海油敢于挺身而出,聘请他做“高级研究员”,不仅不令人意外,还因为“任贤不避腥”的“勇气”“义气”而令人敬佩。中海油的某位领导如果哪天不慎犯了点事,想必也会有人收留,惺惺相惜嘛。

  邱先生曾是专家型官员,能够升任国家统计局局长,那不是吹出来的。能够生在这样一个重视知识的年代,是邱先生的福气。而生在虽然痛恨腐败但有时却对腐败无可奈何的今天,更是他的福气。于是,邱先生不仅可以再就业,还可以在国有大型企业再就业,虽然暂时只是研究员,但在发表几篇有价值、有见地的文章之后,当然可以跳槽。在对他的“宽容”达成社会普遍共识之后,不排除“转政”的可能。谁让我们这个转型社会价值如此“多元”呢,谁让我们这个社会对有才能的人“求贤若渴”呢。更何况,邱先生除了专业才能,不排除具有权力期货、资源输送的才能,也就是说,其剩余价值之大,可能是大大地物超所值。

  当然,邱晓华之所以能够顺利软着陆,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有“专家”的敲门砖。这势必会给在任官员们提个醒:工作再忙、再累,也要弄个博导、教授什么的高级职称,万一哪天湿了鞋,还可以有个上进的软梯子。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