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导演谢晋痛失长子谢衍导演,引发许多读者对这位老艺术家家庭的关心。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教授,在担任大型纪录片《大师谢晋》总编导的过程中,被谢晋、谢衍的父子情所深深打动,对他们两代人在艺术道路上的相互支持、理解十分感慨。
最后一次聚餐 破例饮酒
2008年8月23日下午5时许,谢晋导演的爱子谢衍因患肝癌不幸去世,享年59岁。噩耗传来,我的心口像是重重挨了一拳,痛得几乎让人无法呼吸。我努力想让自己平静下来,却怎么也挡不住那狂风暴雨一样漫天袭来的纷乱思绪。我抬头想了又想,才记起我和谢衍最后一次见面的情形。那是今年的6月12日。这天,香港著名电影导演许鞍华来到上海,谢晋和谢衍父子相约与她共进晚餐,我亦有幸忝陪末座。餐桌上,谢衍不仅谈兴甚浓,而且从来滴酒不沾的他,竟然还破例与许导演共饮了一杯绍兴花雕。看着他满面红光的样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时他已是一个重病缠身的不治之人了。
独自承受病痛 隐瞒病情
一年多以前,谢晋公司准备开拍一部描写谢晋电影创作生平的大型电视文献片。原本计划由谢衍亲自担任导演,由我担任撰稿人。可到2007年初,忽然传来消息,说是远在美国的谢衍身体不适,需要一段时间来休养。但电视片开机在即,无法延期,只好让我来接替谢衍负责电视片的编导和外采工作。这年春末夏初,大病初愈的谢衍回到上海。我见到他时,发觉他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人比以往瘦了一圈,头发也花白了不少。当时我想,是不是他性格内向,因为生病而背上了不必要的思想包袱?现在回想起来才恍然大悟,估计那时候谢衍已经知道自己罹患不治之症。只不过,他不想给年迈的父母增添精神负担,也不想麻烦身边的亲朋好友,才始终一声不响,守口如瓶。谢衍就是这么一个人,只有好事才会拿来与人分享,而习惯独自承受所有的病痛和苦难。
爷俩脾性迥异 个性不同
谢衍的面孔像母亲徐大雯,长得慈眉善目,气定神闲。可身板却像父亲谢晋,长得高大健壮,威风凛凛。但除此之外,父子两人在性情上却几乎毫无相同之处。谢晋个性张扬,说话声如洪钟,做事雷厉风行,喜欢抽烟喝酒,穿衣吃饭一向大大咧咧,随意而率性。一生未婚的谢衍恰恰相反,他性格温和内敛,说话轻声细语,做事谨慎细致,且烟酒不沾,从无不良嗜好,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得知自己患不治之症后,他变卖了在美国的所有财产,且不露声色,连父母都不知道。最后成了佛教居士。
工作互不干涉 各自忙碌
性格差异也让父子俩在事业上各司其职,各行其是,像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1996年,谢晋正在热热闹闹地筹拍历史巨片《鸦片战争》,谢衍也在一边为自己的第二部影片《花桥荣记》悄悄忙碌。到1997年7月,《鸦片战争》在内地和香港隆重上映,《花桥荣记》也在年底与大陆、台湾的观众见面。随后,父子的辛劳分别有所斩获——《鸦片战争》在大陆夺得“金鸡奖”最佳影片奖,《花桥荣记》则在台湾荣获“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提名。
在具体工作方法上,父子俩也处处迥异其趣。谢衍在美国接受电影训练,习惯严格遵守制片进度和预算,绝不像父亲那样为了一个镜头的完美在现场磨个没完。谢晋喜欢“挖戏”,每每让演员到现场排练小品,不到满意绝不开机。
艺术改变人生 子承父业
不过,即便父子两人处事风格截然不同,但作为两条各行其道的“平行线”亦不乏相交乃至重叠的时候。比如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子承父业。谢衍自幼深受父亲熏陶,爱好文艺和体育。凭着这种天赋,他得以改变命运,为自己开拓了一片新的人生天地。“文革”期间,谢衍在安徽濉溪插队落户,因有文艺才干,被抽调到县文工团从事宣传工作。不久以后,又被调到杭州市话剧团、浙江电影制片厂担任助理编导,由此开始追随父辈的艺术道路,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影编导。
怀揣祖传金表 赴美留学
上世纪80年代初,谢衍打算自费到美国留学。在著名影星卢燕的帮助下,谢衍费尽周折总算拿到赴美签证,可是高昂的学费又让每月只有39.5元工资的他感到步履艰难。他不得不向父亲求助。父子俩东拼西凑,好不容易攒足了去美国的路费。临行前,谢晋郑重其事地送给谢衍一份礼物,那是祖父传下来的一块金表。谢晋恋恋不舍地把它交到谢衍手中,叮嘱他钱不够时,可以把它卖掉应急。怀揣着这份厚重的父爱,谢衍踏上了赴美留学的漫长旅途。但不管生活上有多大的困难,谢衍也从未想过卖掉这件无价的传家之宝。初到纽约,谢衍经济状况十分拮据,但他依靠一双勤劳的双手,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奇迹般支付了每年高达四五万美元的学费。
《花桥荣记》获奖 两代接力
人们也许都知道,《花桥荣记》是谢衍的代表作,但是,却很少有人了解,这部白先勇的小说,最早是被谢晋看中,打算改编成电影的。那还是1987年的时候,白先勇首次来到上海,在兴国宾馆,谢晋见到了这位著名作家,并向他表达了改编《花桥荣记》的愿望。但限于当时的两岸关系,影片无法前往台湾取景拍摄,谢晋只好放弃《花桥荣记》,而选择将白先勇另一篇小说《谪仙记》改编成影片《最后的贵族》。或许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十年前父亲留下的遗憾,十年之后却在谢衍手中达成了圆满。
可是,《花桥荣记》做后期的时候,亚洲金融风暴不期而至,韩国片商因此中断了对影片的投资,这让身处香港的谢衍陷入绝境。这时,又是父亲向他伸出了有力的援手。在父亲的帮助下,谢衍将全部素材带回上海,在上海电影制片厂重新开始剪辑。因此,当《花桥荣记》最终在夏威夷电影节获得荣誉的时候,谢衍把第一个发自内心的感谢,献给了自己亲爱的父亲。
父子情不言爱 浓烈醇厚
谢晋、谢衍两父子都是感情深沉的人,他们很少把对彼此的关爱挂在嘴边,以至于我们平时几乎听不到他们谈论对方的声音。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份父子之情却变得愈发浓烈,愈发醇厚。最近三四年,谢衍更是把自己的电影创作放到一边,而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父亲艺术创作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出版方面。2007年夏,谢衍和我们合作编辑出版了六卷本《谢晋电影剧作文集》,我们合作拍摄的20集电视文献片《大师谢晋》,目前后期制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我们还约定,到秋季的某一天,大家要凑在一起商讨下一步共同组建“谢晋电影博物馆”的方案……我们就像是一群一起埋头攀岩的伙伴,就在巅峰在望的那一刻,环视左右,却猛然发现少了向导的身影。《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