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两位作者结合在北大、清华多年的学习生活以及毕业工作后的反思,向读者展现了顶尖高校内更加真实、丰富的象牙塔生活。本书将带你走进北大、清华,让感人的经历激励你,鲜活的人物感动你,珍贵的体验启发你,幽雅的风景陶醉你。书中更教给人一种面对学习、面对竞争时积极的态度和执著的精神。
[上期回顾]
在清华里,每年都有10%左右的学生因为不及格课程过多,拿不到学位证书或毕业证书,甚至提前被退学。从当初的各地状元、省前十名,到最后灰色地离开,这是非常可惜和可怕的结果。这些学生失败的原因有:骄傲、贪玩游戏、性格孤僻等。
读研初衷&师兄教导
没有了本科入学时的兴奋,也远离了本科热闹的集体生活,四年前入校的3000多名新生,经过四年辛苦、努力地学习,经过无数实验、考试的洗礼和残酷的保研,有近一半的人继续留在了清华。这些清华“土著”和全国其他高校的尖子生一起,又组成了一个3000人的新年级,共同开始了他们的硕士、博士生活。
小王是一个典型的清华土著,本科时不少的实验课做得稀里糊涂,甚至有些是糊弄过关。比起同学的动手能力,小王自认为也只能算是中下等。面对三年的硕士以及毕业后的工作,小王读研的初衷是把锻炼动手能力排在第一位的。既然自己学了一个工科专业,毕业后总要会门过硬的手艺,以后还指望拿它吃饭呢。看到只比自己大一两届的师兄,实验室项目做得轻车熟路,在外面公司打工也是得心应手,小王非常羡慕他们自如的状态。小王在想,是不是跟着几个能力强的师兄混几年,自己也就练出来了?小王觉得应该按照这个思路来选择实验室。
小王最后选择的实验室,一是推研的分数不算高,自己分数够;二是那里的工程项目很多,师兄能力强。不过说到兴趣,似乎小王对学的专业几年来都没什么感觉。当初老爹钦定的专业,说是热门、有前途,就稀里糊涂地上了。如今,小王只是抱着学啥差不多、三百六十行总要会一种的态度,对专业既不反感,也没好感。
但不管怎么说,日子还要一天一天过,还要力争一天比一天过得好。为了美好的明天,小王决定对硕士生活,尤其是对实验和项目要百分百地投入,一改本科蒙混过关、只顾考试成绩的应试观念。
第一学期,小王打算选两门系里的王牌课。授课老师都是要求严、实验难的风格,还都是全英文授课。老师曾经放出话来:“上过我这门课,你再去美国大学,课程质量、实验难度,也就不过如此了。”
选课前,为了稳妥起见,小王还是找了个上过课的师兄打听实验难度。师兄看到小王,就像看到了自己的昨天,满腔的热情和干劲。但面对小王选课的想法,师兄却不屑地评价:“你觉得自己有把握,这课的实验都能一个人搞定吗?如果觉得自己没这个金刚钻,就别揽这瓷器活。这课的实验说明就在网上挂着呢,你想做随时可以做呀。想学本事,还是自己找机会学吧,干嘛非上课给自己找罪受?……你以后就确定自己干技术了?不干技术,现在做这些实验又有什么用?这些问题还是好好想想,三年一晃就过去了。你看我,现在找工作就找轻松的,以后舒舒服服,不是挺好?……”
给“老板”做项目挣小钱
一边要上课,没课的时候就到实验室里做事情,研究生第一年的生活方式就是这样的。实验室里,一般都是靠导师拉项目、学生干活,来养活实验室。能拉的项目投资大部分来自于国家的各种科研经费: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
作为干活的补偿,导师也会给学生发饷,一个月少的几百,多的上千。虽然不能和公司薪水比,但至少解决了同学每月的饭钱。由于导师发工资,学生也称导师为“老板”。清华规定,国家的科研项目经费,老师可以个人提成7%;其他高校有的规定老师能分到10%,对于几百万、上千万的大项目,这项收入对导师来说可是笔可观的收入。由于在同一个实验室做项目,老师拿了大头,学生只拿小头,学生也称自己是受“剥削”。
同学们通过项目的锻炼,能够学会在学校里做项目的套路。虽然没有外面公司的流程那么正规、分工明确,不过学校项目中的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详细设计、开发、测试,一个环节也不少,师兄带着干活,还会时不时传授给师弟师妹们自己的经验和技巧。
小的项目可能一两个学生几周就能搞定,大的项目需要全国几个高校上百人几年的合作才能完成。项目也分成科研性项目和工程性项目。学校比起企业的优势在于研究,而做起工程性项目不仅对实验室的科研水平没什么提高,质量也不会比正规公司做得好,但学校有价格的优势,为了拿到更多的经费,实验室会努力争取每个项目。
Paper是这样炼成的
既然高校是研究机构,那么做的项目不论是科研性质的,还是工程性质的,最终都要尽可能地转化成科研成果——论文。
小冯刚刚上研究生,一直是师兄带着做一个项目,由于是实验室里的新成员,半年的项目期间是以打杂为主,核心工作都是师兄在做。
小冯的导师在项目临近结束时找到了小冯,布置了新的任务。“小冯呀,干了半年项目,感觉如何呀?”“呃,还行吧,学到东西挺多的……”小冯还不知道老板到底想说什么。“这样吧,你把这半年来做的东西整理一下,写篇文章吧?”写文章?小冯这半年来都是在给师兄打杂,而且项目的核心内容,师兄都已经写成了文章投到各种期刊上了,自己还能写什么?
不过转头一想,硕士毕业,至少要在学校指定的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现在写也好,写完如果被录用了,也就完成毕业任务了。于是,左憋憋、右挤挤,把师兄论文写剩下的边角料,尽量糅在一个思路里,用了两个星期完成了人生的第一稿。小冯写完的文章,自己都不忍心再看第二遍,感觉写得惨不忍睹、不知所云,可痛苦的写作过程又让自己不想再改了。怕老板说自己写得烂,小冯决定先拿给师兄改改。过了两天,师兄给自己回了E-mail,打开附件里的修改版论文,天呐!师兄只改了前4段,Word“修改”模式下的文章已经被改得满目疮痍。小冯一下子觉得自己好弱。不过静下心来,小冯仔细分析师兄的修改,确实感觉语句通顺多了。
照猫画虎,顺着师兄的思路和语气,小冯改完了整篇8页A4纸的文章,忐忑地发给了导师。没承想,老板看到文章很高兴,几乎没怎么改动,就说:“可以了,这个水平可以投给国内的核心期刊了。”
小冯在想:这样行吗?结果一个月之后,小冯便清楚,这样行!论文的“录用通知书”寄到了实验室。更让小冯觉得好笑的是,老板要给杂志社1000多块钱的版面费,杂志社还要给小冯200元的稿费。杂志社少收200元不行吗?现在变成了老板掏钱,小冯还能挣钱,这“买卖”真是不错。
小冯的老板此时也在打着算盘,他没想到小冯两个多星期就从没思路完成了第一篇论文,确实是个写Paper的好材料。于是,没过两个月,又找到了小冯,告诉他国内一家顶级的期刊,在搞实验室研究方向的一个专刊,是一个入选这种高水平期刊的好机会。这次依然是没有什么指导,就给了小冯一个期限,让他一个月后交出一篇有水平的文章。
小冯开始很郁闷,感觉受到了老板的重点“剥削”,自己刚上研一,怎么就这么苦呢?而且也没有指导,全凭自己生憋。不过没过两天,小冯被一件事情点化了:小冯发现自己实验室的一个师兄,就因为在这个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加上几篇普通的“灌水”文章,再加上些社会工作经历,居然评上了系里的一等奖学金,8000块呀!万一Paper中了,后面就可能跟着大奖8000块,何乐不为?
小冯写作卖力,导师这次也很卖力。不仅修改非常认真,比第一次的指导也多了很多。经过两次大的修改,论文投出去,居然又中了。小冯顿时感觉在实验室的腰板都直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