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封面专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同学们,南北分界线不是个球
· 受贿罪无需增加“特定关系人”
· 我们需要“拒绝被愚弄的权利”
· 年年审年年犯,审计还要不要进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8 月 2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年年审年年犯,审计还要不要进步?
  ■热点纵论

  在新任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审计报告中,有20个部门和单位被点了名。相比2007年度被审计的53个部门和368个单位,被点名的是少数,审计署负责人表示,不点名或只有部分单位被点名,绝不是像有些媒体猜测的那样:审计署遇到压力,退缩了。

  (8月28日《中国青年报》)

  审计署遇没遇到压力,退没退缩,都不能改变以下事实,那就是,“审计风暴”似乎越刮越小,只变成一阵小小的风了。当年由李金华刮起的“审计风暴”,颇让国人兴奋了一阵子,人们似乎就要看到风暴之后的雷雨了。可惜,后来的大戏总是一个套路:年年审计年年犯,一些部委屡屡“上榜”,整改后来年再“上榜”。问题审出一堆,乌纱帽落地几顶?看多了这样的审计大戏,人们一次次从希望的波峰跌入失望的谷底,渐渐地,大家都患上了“审计疲劳症”。

  在目前的情况下,谁当审计长,都能审出一大堆问题来。但审出了问题之后如何处置,两任审计长有什么不同吗?也就是说,许多年过去了,对审计结果的问责方面,我们有任何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吗?我没有看出来。我们看到的,依旧是“年年岁岁错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问题单位的领导依旧是你审你的计,我违我的规。这样的审计,又有多大意义?

  什么事情都应该“天天向上”才符合发展逻辑。从李金华到刘家义,历史在前进,社会在进步,民众在呼唤,那么,审计总不能只换汤不换药吧,总得在原有的体制下有所突破才行。此次审计报告的“点名依旧”让媒体很兴奋,但其实没必要兴奋,且不说点名的少了,即便仍和以前一样点名,点名之后仍然像以前一样不了了之,审计就谈不上有什么进步。

  只有完成从行政问责转向法律问责;从组织问责走向个人问责;从行为问责到后果问责的转变,才能扭转目前审计与问责脱节的困境。当一个严密完善的问责制度建立之后,审计风暴恐怕就真的不再是必需品了。(海瑶)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