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爱的人”
走了
我能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战士的英雄气概。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而这一切,把我完全感动了。——魏巍
一篇入选中学生语文课本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让我们永远记住了魏巍这个名字。前天晚上,这个名字成为了历史的一页。8月24日晚7点20分,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魏巍因肝癌医治无效,在301医院去世,享年88岁。
三赴朝鲜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原名鸿杰,童年及少年时期曾就读于“平民小学”及简易乡村师范,开始接触文学作品并产生浓厚阅读兴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即赴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后转至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至晋察冀边区,在部队中做宣传工作。
1950年魏巍调入解放军总政治部时恰逢抗美援朝战争打响,魏巍作为总政派往前线的部队文化工作者赶赴朝鲜前线。1950年至1958年间魏巍三次赴朝鲜。他亲自深入战士们中间,被许多感人场面所打动,便决定留下来。
经过三个月的采访,魏巍回国已是1951年2月。调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的魏巍,便夜以继日地伏案疾书,以图及早将所见所闻准确真实地告诉读者。采访本上的20多个故事,魏巍又几经遴选几经推敲,最后才确定最典型最感人的三个细节。《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一位读者、该刊主编宋之的阅罢,当即吩咐:“送《人民日报》!”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邓拓有着与宋之的同样的感受。
《谁是最可爱的人》曾被“印发全军”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隆重推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主席旋即批示“印发全军”。自此,“最可爱的人”便成为志愿军官兵的荣称;自此,写给“最可爱的人”的慰问信,雪片似的从祖国四面八方飞过鸭绿江。魏巍的名字也由此传遍全国。后来,《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不仅是魏巍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整个抗美援朝题材报告文学作品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到老不忘“最可爱的人”
近年来,魏巍仍然念念不忘“最可爱的人”。2006年,魏巍笔下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小老虎”战斗英雄张立春离开了人世,当时远在北京的魏巍打来电话,委托朝阳市政府代他向战斗英雄张立春敬献了花圈,并要求在挽联上写下:你是最可爱的人。
2007年,湖北省羊楼洞村老营盘茶山上一片荒凉悲壮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142位烈士墓群牵动了魏巍的心。久病在床的魏巍说:“一想起这些长眠于异乡的烈士,我就激动,我就有一种要流泪的感觉。50多年了,我已经没有眼泪可流,但我心里经常流泪。”魏巍打着手势非常激动,他紧紧地握着前来采访的记者的手说,“你们一定要帮他们找到家乡,找到亲人。是他们的流血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为此,魏巍为这项轰轰烈烈“寻找英魂的故乡”活动颤巍巍地写下了这样几个字,“我们关心最可爱的人,送英魂回归故乡”。如今,最早讲述“最可爱的人”故事的魏巍,也驾鹤西去……
简介
魏巍,河南人,1920年1月16日出生,诗人,著名散文家、小说家。因为其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使“最可爱的人”成了人民志愿军和人民解放军的代名词。魏巍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至延安,同年4月入党,入抗日军政大学。建国后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
病榻上魏巍仍笔耕不辍
据魏巍女儿魏平介绍,去年11月份,魏巍被确诊为肝癌,做完手术后一直住在医院里。毕竟是80多岁的人了,手术并没有让他的身体完全康复。后来,病情发展到连话也说不出来了,所以临终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据魏巍女婿李新志介绍,病榻上的魏巍一直笔耕不辍,病情稳定时就写日记、写杂文,“这些文章尚未发表过,准备事后把它们整理出版。”李新志说。
李新志介绍,魏巍最后留下的遗著是今年年初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新语丝》和《四行日记》。《新语丝》收录了魏巍近年创作的散文、杂文70余篇,为毛泽东诞辰百年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话说毛泽东》亦收录其中。《四行日记》是魏巍1952年赴朝鲜战地深入采访、1965年奉周总理之命与巴金共赴越南战地采访、两次重走长征路、深入石油一线了解工人生活而写下的作品结集。
■作家评说
肖复兴:他写出了一个时代的标本
作家肖复兴表示,在魏巍众多作品中,《谁是最可爱的人》给他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尽管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但《谁是最可爱的人》至今仍被收录在教科书中,成为一个鲜明的时代标本,被一代代青年人阅读、熟知。”同时,肖复兴认为,属于魏巍他们那一代人的时代已经无可奈何地过去了,“毕竟时代不同,让今天的年轻读者去读这篇文章,难免会产生隔膜”。
叶辛:《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永恒之作
“谁没有读过《谁是最可爱的人》呢?”叶辛告诉记者,魏巍曾对他讲过,他为了写这篇文章,在战火里采访了许多志愿军的战士,后来选入这篇文章的典型人物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战地记者,有亲身的体验,也有动情的表述,叶辛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必定会成为一篇永恒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