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9版:民生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没钱途 首批养老毕业生纷纷改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8 月 2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南京养老业还处于“保姆式”阶段,大材只能小用
没钱途 首批养老毕业生纷纷改行
  2005年,江苏第一个与老年人服务有关的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在南京一家高校诞生。然而3年毕业后,一个班的学生仅有两人学以致用,其他人全都改了行,有人认为促使改行的原因在于薪水太低,有人则认为是专业设置的定位有问题。

  ■快报记者 项凤华

  大学生

  看好前景,选了冷门

  “您好,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日前记者跨进南京市允德乐龄(象山)老年公寓,两名亭亭玉立的姑娘扬着清脆的嗓音打招呼。她们是张桂霞和王雷,南京应天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首批毕业生,也是学校精心培养三年后仅存的两名学生。

  为什么选了老年服务专业?一脸娃娃气的王雷说:“我们家老人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很慈祥,我觉得和老人很好相处,而且这个专业发展前景大。”张桂霞则告诉记者,就冲这专业名字,当时估计毕业后可能是到民政部门从事老龄事业管理的,没多想就报名了,而现在毕业后去养老院工作,这个结果她以前没想过。

  王雷告诉记者,开始她也有点顾虑,但是学习专业课程以后,改变了以前她对照顾老年人概念的误区。“不仅要在生活上照料他们,更要让老人们活得快乐,其实老人可以做的事很多,要改变他们安度晚年那些消极被动的生活态度。”王雷说,在校期间,她们学习了老人保健按摩、老年太极拳、老年膳食与营养、老年护理与保健、老年心理咨询与治疗、老年美容与服饰、老年活动组织与策划等等。“尤其是老年心理学,在与老人接触后,我发现老人最怕寂寞。”

  毕业后工资比不过保姆

  “我们是学校老年专业招收的第一批学生,招生计划数是40人,但开学后,我发现班上只有20人,其中还包括调剂来的学生,而且大部分是女生。有的同学在中途还转了专业,换成外语和幼师,最后到毕业时只有14人了。”张桂霞告诉记者,她和王雷算是首届毕业生中比较幸运的,首笔工资是1000元,还享受养老医疗保险和免费吃住的待遇。一些人应聘到了民办养老院,虽然专业对口,但每月工资只有七八百元。“这份工资与护工几乎一样,还不如一名保姆呢。”

  “让我们更失望的除了待遇,还有世俗的眼光,这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一些民营养老院负责人,没有把我们摆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一进院就安排我们给老人洗澡、洗脚、处理排泄物等,把我们完全当成护工用,所学到的知识一点都派不上用场,看不到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张桂霞说,还有就是别人的看法,传统将服务业看成低人一等的职业观念仍然扎根于人们的头脑中,一提到养老院,就是伺候老人吃喝拉撒的工作,不该是由小姑娘干的。于是很多同学改行做了业务员、营销员、文秘等。张桂霞觉得,那些改行的同学其实并不是不热爱自己的专业,他们也在等待机遇。“如果当初我的月薪也就800元,干护工的工作,现在肯定也改行了。”

  养老院

  高薪出不起低薪难留人

  “这两个小姑娘在我们院可是宝啊,她们虽然才来不久,但是组织策划能力一流,很多老爷爷老奶奶都很喜欢她们,喜欢拉住她们的手聊天。”允德乐龄(象山)老年公寓的负责人丁渝平说,她们的工作是接待、档案管理、策划组织老年文化娱乐活动、老人心理健康咨询、制定康复计划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事业已经不再只是过去所谓的一些敬老院,不再只是意味着干一些脏活和累活,更多的是有了精神文化的介入。

  不过,丁渝平坦承,目前南京的民营养老机构还不成熟,大多都停在刚起步的状态,除了院长,就是护工了。而给护理员开出的工资一般在800元左右,都是年龄在四五十岁的女性来干。由于民营养老院还处于探索市场阶段,本身资金有限,还在依赖政府给予的补贴,想要开高薪,现在还不太现实。

  老年产业人才缺口太大

  南京是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目前南京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93万。南京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养老院,然而专业人员的短缺拉了养老院服务质量的后腿,成为了养老机构发展的瓶颈。“目前南京216家养老机构,工作人员2000多人,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员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大都是从周边地区过来的护工,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仅44%。”丁渝平说。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副主任唐东霞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在全省率先开了这个专业,就是因为看到了养老业的人才缺口很大,其实,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护理老人,而是技术管理型人才。这些学生毕业后可面向社区、敬老院、老年公寓、社会福利院、老年旅行社、老年产业公司等单位从事咨询、管理等工作。同时记者了解到,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也于去年9月份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食品营养与控制(老年营养与保健)”专业,并成立老年产业管理学院,建立了国家唯一的爱心护理工程人才培养基地,今年又新添了一个“老年社会工作”专业。

  ■专家观点

  专业定位太前瞻

  学当保姆才吃香

  需求市场一片红火,可培养出来的人才却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对此,即将开办南京第7家分院的南京真美好养老院负责人李思美谈了自己的看法,由于养老机构的福利性质,只能是微利行业,现在需要的只是服务性人才,“我感觉老年专业人才可能得等个5-10年才用得着,或是分配到高档养老院当高级护士用。”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卫认为,从大的方向上来看,高校开设老年专业是很有前瞻性的,但由于目前国内的养老机构还处于数量少、层次低的状态,仅局限于让老人吃饱后有人陪着聊天的“保姆式”照料就行。所以如果大专院校能把专业定位在“服务”上可能会吃香,建议专业可以设为“老年护理与服务”。现在国家开设了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评,从初级到高级分为三级,学院培养可以往这方面靠拢,毕竟现在市场上的护理员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术层次太低。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