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龙城”之称,来自常州的陆春龙果然是条龙。昨天在男子蹦床决赛中,最后一个出场的陆春龙凭借一套难度系数达16.2的动作,力压所有选手,以41.00分获得冠军。大屏幕打出分数的时候,小伙子高兴地从台下蹦到了台上,站在蹦床上振臂高呼,宣泄着激动和兴奋。
赛前无法集中注意力
还不到20岁的陆春龙练习这个项目已经快10年了,虽说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但是经过世锦赛的洗礼,陆春龙日趋成熟。
陆春龙的主管教练胡星刚告诉记者,别的孩子首次参加奥运会吃不好、睡不好,紧张得要命。陆春龙刚好相反,赛前训练他始终无法集中注意力。胡星刚说,这是一种过度兴奋的表现。有时训练,陆春龙竟然能听到别人跟他打招呼。“这种情况出现在赛前,这让我非常担心,因为我们这个项目必须集中注意力。一旦分心,就会造成失误。”
最后一个出场压力极大
当叶帅和董栋在去年的世锦赛上夺得冠亚军的时候,没人怀疑他们将代表中国出战北京奥运会。作为当时队里的三号人物,陆春龙有些灰心,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戏了。
进入2008年,陆春龙一飞冲天。连续七站国内外比赛的冠军,再加上在奥运会前的全国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上夺冠,陆春龙把奥运会入场券牢牢攥在了手中。“陆春龙最大的特点就是质量完成得高,发挥稳定。”教练对陆春龙这样评价。
昨晚的决赛,预赛第一名的陆春龙最后一个出场。此前,另一位中国选手董栋出现小失误,落后于加拿大选手,排名第二。所有压力都压在了陆春龙的肩上。一个个空中翻腾,陆春龙的动作舒展优美,只是在做一个翻腾的时候,陆春龙落在了扣分区。
紧盯大屏幕等待分数
分数迟迟没有出来,陆春龙和暂时排名第一的加拿大选手伯内特都紧盯着大屏幕。一秒、两秒……41.00!这个成绩让现场都沸腾了。陆春龙兴奋地高举着拳头,伯内特低着头,惋惜之情写在他的脸上。
陆春龙跃上台,跳上了蹦床,振臂享受着欢呼。这个动作一如四年前雅典奥运会时,刘翔跳上领奖台的一幕。陆春龙夺冠后,中国蹦床队也创造了新的历史:何雯娜是首个夺得蹦床奥运金牌的中国运动员,陆春龙夺冠则帮助中国队首次包揽了蹦床项目的两枚奥运金牌。
特派记者 付智勇
(快报北京电)
声音
陆春龙:我拼了
赛后,陆春龙坦言:“上场前承受了很大的压力。”队友董栋比赛的时候,陆春龙背过了身,他不敢看。播音员报分,董栋排在第二,陆春龙明白自己已无退路。“我当时横下心告诉自己,拼了!”豁出去,陆春龙拼得了一枚金牌。他说自己很幸运:“我付出了,得到了回报。但有许多人一样付出了,却没有得到回报。”
教练:表现一般
评价起爱徒的表现,主管教练胡星刚毫不留情:“今天陆春龙的整体表现一般,没有发挥出最佳状态,动作也不像以往那么完美。不过,能拿到金牌,这个结果还是非常完美的。”
特派记者 付智勇
(快报北京电)
骨折差点“毁”了这条龙
昨晚,陆春龙夺冠的那一刻,陆春龙家所在的常州大诚苑小区沸腾了。围坐在广场边看大屏幕的人们大喊着“陆春龙,冠军”;“大诚苑小区全体业主热烈祝贺陆春龙夺得奥运金牌”,大红色的横幅挂了起来;鞭炮也放起来了。
面颊上贴着小红旗的陆春龙父亲,露出了灿烂的微笑,眼眶里闪着泪光,连说“高兴、高兴”。他握住陆春龙的教练的手,两个人像孩子般拥抱在一起。
陆春龙出生于1989年4月8日,身高1米68,祖籍江阴。在他四岁时,全家迁至常州。出生那年是蛇年,按乡下人的讲法,蛇又被称为“小龙”。陆家春天生的“小龙”,奶奶给他取名“陆春龙”。
谁也没想到,这条“小龙”日后会飞得那么高。
决赛之前的短信
“祝贺你顺利进入决赛”,“谢谢姐”;“进入决赛可不要紧张哦”,“我知道了,让爸妈不要担心,我会比好每一场,反正我还年轻,有的是机会”。8月16日晚,北京奥运会蹦床预赛结束,陆春龙顺利进入决赛,二姐陆燕玲用手机QQ给他发了短信。
“弟弟已经好几年没回家了,平时只能在网上看到他,爸妈也挺想他的。后来我就装了个摄像头,有时候会和他约好在网上见,爸妈也能在电脑前和他说上几句话。”自从入选奥运参赛名单那一刻起,陆春龙就暂时断绝了和外界的联系,“我们一家既担心又激动,想和他联系,又怕影响他的比赛。”直到蹦床预赛结束后,陆燕铃看到弟弟的手机QQ挂在线上,“他顺利闯入决赛,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但决赛怎么比,就要看他自己的了。我们不能给他带来压力,只是小小祝贺了他一下。”
从小就爱蹦来蹦去
“陆春龙小时候一点也不沉稳,非常调皮。”陆春龙的父亲陆建平回忆说,那时候的陆春龙就已经显露出“运动天赋”,“几个月的时候,他就能从台阶上爬到台阶下,再从台阶下爬到台阶上。3岁时,我带他去朋友家玩,他就在人家客厅的地毯上滚啊跳啊,还翻跟头。只要看到桌子,他就立马爬上去蹦来蹦去的。有时候,我气得想揍他。”
1994年,常州市少体校教练洪澄海去北环幼儿园选材,几十个小朋友同时跑到操场上玩耍,好动的陆春龙在一群孩子里非常突出,被洪教练一眼相中。“我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听说练体育很苦,一开始舍不得儿子去体校。后来,经不过老师的软磨硬泡,班主任自己的儿子也去体校,我才放心大胆地让儿子去。”陆春龙的妈妈倪如英回忆说。
哭着向妈妈求助
进了少体校后,练习单杠、双杠等体操项目,陆春龙的双手经常磨出血泡。他经常因为训练太苦而向妈妈哭着求助,陆建平说:“小孩子哪受得了这个苦?经常哭着闹着要回来,孩子他妈埋怨了我不知道多少次。”
经过3年的基础体操训练,1997年,陆春龙被省少体校看中了。陆建平回忆,当时陆春龙又哭了一次,“他对他妈说,他已经是运动员了,但是不知道能不能出成绩。如果出不了成绩,不怪妈妈,只怪爸爸,意思是我把他逼成这样的,但是我始终相信他能出成绩。”
骨折差点“毁”了他
现实却跟陆春龙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在陆春龙向省队“进军”时,却被教练回绝了,原因是“受过伤”。陆建平说:“有一次我骑摩托车带他,被拖拉机撞了,出了车祸,他大腿骨折,在常州中医院躺了79天才痊愈。但去省队时,他腿还有点一长一短,教练不愿意收他。”
陆建平找到了都庆廉,也是常州人,南京体院的功勋教练。据都庆廉讲,当时收下陆春龙有三个原因,一是看在老乡的情分上;二是陆春龙的腿伤没有大碍,过两年会好起来的;三是陆建平的诚心打动了他。
在南京体院练了三四个月体操后,身材修长的陆春龙听从教练的安排改练技巧。一年后,蹦床运动在我国兴起,南京体院成立蹦床队,陆春龙又被挑去练蹦床。没想到这一练还真练出来了,2000年,他在上海第一次参加全国蹦床大赛就拿了最小年龄组的全国冠军,并获得代表中国出征丹麦蹦床大赛的机会,结果他又拿了冠军。
陆春龙坦言,体操功底让自己获益匪浅,让他在转行蹦床之后水平提升得很快。“很多和我一批的队员年纪都比我大,而且没有体操的底子。而我属于中国第一批蹦床运动员,基本功比较扎实,所以才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
平时不吭声,赛前敢吹牛
“别看他年龄小,可是资历老,而且属于比赛型,平时训练看不出,一到大赛就能发挥。”陆春龙的教练这样评价他,陆建平在一旁也嘿嘿直笑,表示同意,“他就是平时不吭声,比赛前敢吹牛。”但只要陆春龙在赛前拍了胸脯“吹了牛”,就肯定能拿冠军。
快报记者 刘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