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升 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友情推荐
提到任正非,行业内人士可能会肃然起敬或是表情复杂。如果你在大街上向普通市民做调查,很可能对方会非常茫然。这位低调的华为总裁,改变全球行业规则的人近年来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他,中国企业开始具有了在高新技术产品领域与洋人一决高下的勇气。任正非,这个军人出身的IT业总裁,制造了怎样的传奇经历?
[上期回顾]
任正非不愿在公司里搞个人崇拜,华为历年培训新员工时总会提到:“见到任总不用刻意恭敬地叫任总,人家反而会反感,看见任总就要像看见其他员工一样。”不同于事业成功后花天酒地不思进取的暴发户,任正非一直坚持着相比而言近似于苦行僧的生活,埋头于工作之中。
但凡成大事者必然要有得力的助手,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华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董事会,曾经同时有100多名副总裁,每个副总裁又领导若干名总监,每个总监又下辖经理阶层。华为所有的副总裁都是围着总裁任正非转的幕僚和执行者,形成了华为特有的家长式决策加上高级幕僚辅助的组织形态。
华为曾经唯一的外来副总裁李玉琢认为华为无法培养出企业家,因为华为既是一个给人机会和待遇的地方,又是不给人独立操作企业机会的地方。华为的副总裁们全是久经沙场,每个人都有当年为公司攻城略地的辉煌往事。任正非给年轻的副总裁们以高待遇,破格任用,但会不时敲打敲打他们,动辄突然给他们换个岗位和环境以锻炼锻炼。几起几落使得副总裁们有太多不同类型的实战经验,权力观也要比绝大多数人豁达,因为他们承受了太多的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任正非作风务实,不喜欢那种花里胡哨的领导,华为的领导们对形式主义的东西也有意回避,说话做事直奔主题、直取对策。
任正非对下属的控制是基于战略而不是战术,他在制定战略决策时相当武断,特立独行,但在处理具体事情上又善于授权,从不干涉属下具体分管的公司业务。在思科提起诉讼后任正非派副总裁郭平到美国与思科打官司,他只对郭平说:“既要学韩信胯下之辱,但又要站着回来,剩下的由你去干。”
对于华为来说,一个人掌握庞大的企业所造成的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华为的战略决策缺乏透明度。任正非对副总裁们的要求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对他们的失误会严词斥责,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干部常常以老板的喜怒哀乐为转移。这就导致任正非身边有不同意见的人根本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
长期依赖任正非个人的决策机制也让华为高管养成了依赖思想。企业高层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实践的锻炼,不断独立完成战略决策,但华为的领导长期习惯于被动执行,任正非也就要不断地做出各种决策,他也就陷入了事务的汪洋大海,无法留出更多的时间思考战略问题。大树之下没有一个人从精神上达到任正非的领袖位置,导致他一直找不到他认为合适的接班人,也使一些人不时萌发走出去自创一家的想法,就有了后来的创业浪潮。
在多年来的“接班人”猜想中,郑宝用、李一男曾被当成最热门的人选,然而又都依次出局。1996年之前,华为的产品战略基本上是郑宝用提出意见,任正非听取后拍板决定,1996年之后提议的角色换成了李一男。历史上华为许多重大产品的决策与其说是任正非决定,倒不如说是郑宝用、李一男的个人决定,或者是他们与任正非的共同决定。
郑宝用是任正非的创业搭档,进入华为后主要从事科研工作,主持开发研制了几款华为最早的自主研发交换机。华为制订了研发人员与客户定期交流的制度,郑宝用完成得最好,任正非经常举例说郑宝用为什么会进步很快,就是因为他与客户交流多。郑宝用为华为立下过诸多功勋,香港市场首先是由他打开的,华为电气以优厚价格卖给爱默生的主要谈判也是由他完成的。1995年郑宝用是华为唯一的常务副总裁、总工程师职位,不少重大产品研发基本上都依赖于郑宝用个人的决策。任正非曾经指着郑宝用说:“郑宝用,一个人能顶10000个。”然后又指着另外一位副总裁说:“你,10000个才能顶一个。”郑宝用是个有能力也很有思想的人,与同事们关系都很好,性格豁达开朗、刚正不阿。但1996年后被撤,从此在公司内不太得意。约2003年时不幸患脑瘤,经医治恢复了健康,但再担重任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李一男属于华为技术少壮派,主持开发了华为光网络、GSM、智能网、接入服务器等重要产品,是领导华为跻身移动通讯的技术统帅。李一男15岁考入华中科大少年班,1993年李一男进入华为第二天即被晋升为工程师,两年后取代郑宝用成为华为总工程师,27岁担任华为副总裁,管辖几千名科研人员,在国内各大企业也罕见如此年轻有为的少帅。有人形容任正非与李一男之间是类似于父子的亲情,人们也一致认定任正非曾经想将李一男作为接班人。
李一男的性格与任正非类似,都是直来直去,很少对人假以颜色。他作为一个年轻人没有独立办企业的经验和耐性,但对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产品走向具有准确的把握能力,成为继郑宝用之后华为无可争议的技术领路人。李一男在华为不可谓不得志,但是,2000年他却毅然辞职北上创业,让人们感到非常惊讶。
李一男为什么要走?据说一方面是因为成长的空间问题。任正非越来越等同于华为,华为也越来越等同于任正非。在外界一些人看来,李一男是任正非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接班人;而任正非在华为的影响对于李一男来说可能永远都无法达到,更不要说超越,李一男后来自称从未得到过接班的承诺。
1998年,李一男突然被调离中央研究部,转而负责市场部下面的产品部,1999年底被任命为华为电气总裁。也许在任正非看来这只是一次很正常的调动,他希望这位年轻人能够从研发走出来,走向市场,将来担当起更加重要的岗位。但是这反而产生了相反的作用,李一男觉得自己已经不被任正非重视,因此有了离开的念头,想摆脱任正非的影子,自立门户来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他和任正非观念的冲突,李一男不看好3G产品在中国的前景,但任正非并不认同,他开始“豪赌”3G。
在华为,孙亚芳是任正非最给面子的人。据说,孙亚芳在国家安全部任职时,当时华为在资金上面临很大困难,由于看好华为,孙亚芳帮助华为贷了不少款,曾在华为最危急的时候拉过华为一把。孙亚芳1992年进入华为,先是做培训部经理,后主管市场,再后来升任为主持市场和人力资源的常务副总裁。
1996年,以孙亚芳为首的华为市场部中高层发动了著名的“市场部大辞职”事件,孙亚芳在“集体大辞职”后曾说:“华为将面临更高层决策的客户,他们是用国际营销市场这把尺子要求华为。华为面临缺乏现代化指挥作战和产品多元化销售中的业务指导问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和领导模式已成为历史。”1999年,华为一度因营销手段受到外界攻击,华为内部觉得孙的处事风格更适宜当公司的法人代表。于是孙亚芳开始出任华为董事长兼常务副总裁,可以说华为真正的决策层就是两个人:任正非和孙亚芳,任正非甚至在公开场合都称呼孙亚芳为孙总。
孙亚芳在华为的大部分时间里主管市场和人力资源,她留给人们的印象是举止优雅、言语缓和,但在工作中为人干练,对个性极强的任正非的思想领悟透彻是其他人所不能及的。在华为,只有她对直接下属的训斥和任正非有得一比,甚至有时孙亚芳比任正非更加严厉。华为最让竞争对手胆寒的是它严密而极具战斗力的市场体系,总能通过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来奠定优势、弥补自己技术上的不足之处,这其中孙亚芳的贡献不可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