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7版:我们的奥运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刘翔罗伯斯 决战“金陵之栏”
· 常熟企业一个月赶制 25万件奥运志愿者服饰
· 丽华造“奥运快餐”日供1万份
· 表达申奥愿望 南京人长信感动萨马兰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8 月 1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刘翔罗伯斯 决战“金陵之栏”
 8月8日,坐落于张家港的江苏金陵体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当家人李春荣赶到了北京,观看奥运会开幕式。这是他第一次现场观看奥运会开幕式,而更让他感到骄傲的是,自家的2000多件产品第一次进入奥运会赛场,有田径类、曲棍球类、游泳类等。奥运会上,菲尔普斯有望划过“金陵体育”的泳道线,刘翔、罗伯斯等“飞人”将会在“金陵体育”的新型跨栏上展开决战。

  “金陵”随北京有了机遇

  8月7日,距离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1天时间,李春荣率60多人在北京奥运会现场负责“金陵”体育器材的维护工作。而在张家港省级经济开发区,来自国内各地的体育部门开始慕名赶来与“金陵”体育器材洽谈合作。“金陵体育”销售总经理丁勇忙着接待一拨拨来访的客人,不少客户更关注企业是如何打入奥运这个世界顶级大赛场的!

  2001年7月13日夜10时许,当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2届全会上郑重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时,正在家里电视屏幕前收看现场直播的李春荣几乎跳了起来:“有了,我们金陵有发展机遇了!”

  李春荣知道,奥运会历来都是成就世界顶级运动品牌的舞台。“我们要抓住这一绝佳机会。”

  民族品牌渴望公平竞争

  丁勇介绍:“从与奥组委有关方面联系,一直谈判了两年才有眉目,面对的首先就是怀疑和不认同,而且这方面的体育器材一直是被国外垄断着。”

  2008年的盛夏,李春荣又一次进京了,在“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里,细察着由他的企业制造的体育器材。一看到这些自家的金陵体育器材,李春荣就禁不住心情激动。从北京返回张家港的路上,李春荣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已经年过五旬的李春荣上世纪做过学徒、水电工等,后来创办了体育器材厂。至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金陵公司生产的篮球架、排球柱等器材已达140余种,先后被用于11届亚运会、12届亚青赛等,并出口16个国家和地区。“金陵体育”一举成为国家体委重点骨干企业。然而,李春荣梦寐以求的是,让“金陵体育”跻身国际化的奥运赛场。他说:“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一次讲话中提到,在同等条件下,应该考虑体育器材国产化,这一信号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29项专利助力进军奥运

  很快,“金陵体育”成立了主攻奥运市场的专职科研部门,从2004年开始,李春荣就带着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和北京奥组委频繁接触,主动推介自己,了解相关标准,不断修正生产工艺。

  企业不惜代价引进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企业坚持每周至少有近4个小时的员工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控制程序多方面的培训。“关注每个细节,绝不允许有任何疏忽。”他主张每年投巨资搞科技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此举加快了“金陵体育”品牌的升级。29项“金陵体育”专利的成功申请,终于让“金陵体育”器材运用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赛场上。

  快报记者 王彪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