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美国IT霸主的侵权诉讼让任正非进入公众视线
· 好兄弟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忙合伙骗老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8 月 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美国IT霸主的侵权诉讼让任正非进入公众视线
  [内容简介]

  提到任正非,行业内的人士可能立即会肃然起敬或是表情复杂。但如果你在大街上向普通市民做调查,很可能对方会非常茫然。也难怪,即使是很多见多识广的人,知道任正非的名字而不熟悉其事迹的人也大有人在。

  这位低调的华为总裁,改变全球行业规则的人近年来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他,中国企业开始具有了在高新技术产品领域与洋人一决高下的勇气,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行自身建设,中国制造所折射出的霸气和杀气令人心悸。

  任正非,这个军人出身的IT总裁,制造了怎样的传奇经历?

  2003年1月,中国南方城市深圳,冬日的寒风里这座都市一如既往的喧嚣背后涌动着不安的暗流,人们悄声相传着关于一种不知名致命流感的存在,以及应当采取的对策:少出门多喝醋烧高香等等。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美国南部,一家名为思科(CISCO)的美国公司在得克萨斯州法院对一家名为华为的中国公司正式提出侵权诉讼,指控其非法抄袭其专利数据通信产品的设计,其使用的软件源代码、操作界面及帮助文件等存在争议。

  这个消息使了解IT界的人感到精神一振,是那种有好戏看的亢奋和好奇心态。思科是谁?继微软和英特尔之后新一代硅谷神话的代表,全球网络设备制造行业的霸主,一贯饱受全球传媒和资本市场的顶礼膜拜,多次当选《财富》杂志全球最受尊敬的企业,以并购同行业企业、和人打知识产权官司见长,传说他们的口头禅就是:“多少钱买你?”或是“我们要告你”。可是指名道姓地告中国公司还是头一次。这个官司真够吸引眼球的,是谁有幸成为被告?

  这家企业就是位于深圳的华为公司,它的创始人和带头人是作风刚正、为人低调的任正非,他带领公司从2万元人民币起家,10年时间资产扩充1000倍,又大举进入国际市场。尽管在规模和知名度上还远逊于思科,但华为的技术积累与产品水平已经向国际一流看齐。凭借着设备先进的工厂,上万名优秀的工程师,铺向全球的市场网络,还有以任正非为代表的管理层的运筹帷幄,整个公司已蓄势待发,即将开足马力碾过全球市场。纵观全中国,很难找到这么一家从技术到产品、到管理都如此高水平、令欧美企业忌惮的企业。如果华为不是中国最好的企业,至少也是之一。

  任正非是一位深具远见的战略家,他的目的不仅仅是争取一点市场份额,甚至是更大的王者之志。当华为在国内市场上还立足未稳时,任正非就提出要把华为作成一家国际化的公司,并开始探路。任正非的思路是:在电信业可能到来的萧条面前开始大调整,以运动战度过寒冬,从国内打到国外求生存求发展。

  事实证明了这样的眼光超前,富有远见。从1996年第一次海外项目开始,华为一路跌跌撞撞而坚持不懈,在欧洲拿下设备合同,在中亚和俄罗斯市场攻无不克,在南美和非洲披坚执锐,一个接一个地攻占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惊呼,华为正在改写全球电信业的生存规则。而现在,轮到美国了。

  思科有理由感到紧张。2002年,思科CEO钱伯斯声称,华为是思科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代重点竞争对手,感到威胁的思科成立了“打击华为”团队。关注此案的舆论普遍认为,这场官司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权益之争,而是反映出一个事实:华为在海外的扩张步伐让思科这样的大佬也感到了恐惧,诉讼是思科阻击行动的一部分。思科依赖其高达70%的产品毛利率本可以衣食无忧,悠然自得地维持其雄霸天下的硅谷领袖地位,然而任正非的华为却杀入思科的后院来虎口夺食,其相当于思科一半的产品价格具有极为可怕的杀伤力,有可能市场将会出现重新洗牌的局面。

  有心人不免暗为华为和任正非捏一把汗,这架有得一打。美国各界一边倒地认为华为有问题,而华为一贯的低调也让中国媒体对华为抱有怀疑态度,中外舆论罕见地达成了一致。而对芸芸众生而言并不留意这条无关紧要的产业新闻,还是关注身边的致命流感(后来正式命名为非典)要紧。当然,他们用以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手机、电话、互联网都离不开思科与华为的技术和产品。

  这位“中国任”并不好惹。他一边在美国聘用当地最好的律师参与应诉,一边与思科在美国的死对头3COM公司结盟共同对敌,3COM的CEO作为业界权威出庭作证,对思科进行了有力反击。与有些中国公司在海外遭遇类似境遇时的不战而逃相比,任正非的强势风格使对手暗自头疼。历经波折之后,2004年7月法庭最终中止诉讼,思科与华为达成和解协议,事件暂且告一段落。

  案件事实上阻碍了华为在美国市场的前进步伐,华为把自己的涉嫌产品撤出了美国市场。但是因祸得福,华为全面启动了与国际同行的战略合作,不仅最大限度地化解了来自美国本土的敌意和政治阻力,而且间接进入了美国市场,收到了不错的回报。

  也许这场官司会成为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经济强弱走向的拐点。百余年来,发达国家的企业巨头们已经习惯于居高临下地看待中国企业,视之为组装件和仿冒品的来源,或是加以利用打开中国市场的拐杖。但是,由于这家中国企业和这个人,形势发生改变了。任正非,称之为在欧美主流市场掀起风暴的人并不过分。

  官司虽然暂时迟滞了华为在美国拓展的脚步,却并没有妨碍其在全球其他地区的扩张,而任正非也因此引起了美国主流媒体的兴趣。2005年《时代》周刊评选出年度影响世界的100位名人中,任正非成为“商界巨子”组中惟一入选的中国人,与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等全球IT名人比肩。《时代》认为任正非显示出惊人的企业家才能,正带领华为成为像思科和爱立信一样的全球化大公司。

  美国人的评价并不过分。2006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6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其中65%的收入来自国际市场,进入全球电信设备制造商前十名。2007年华为更是势不可挡,销售额突破千亿元人民币,进入世界500强,在网络接入、数据通信等领域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进入前三名,华为已日益成为国际明星企业。华为董事长孙亚芳说:“我们不愿做世界老大,但是,我们已经走在成为世界老大的路上。”

  渐渐地,一贯与外界媒体保持距离的任正非成了公众舆论关注的对象,人们开始议论他怎么把企业做到了这种地步,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别人,人与企业是谁成就了谁。与同时代的风云人物相比,他足够低调,又足够把很多人比下去。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普通人不了解任正非情有可原,因为华为的产品是电信设备,主要面对运营商而不是终端消费者。但如果没有他,消费者就不可能享受到今天这样的电信服务。想想我们上一代人享受的通信服务吧,今天的人们已经忘记了当年的摇把子电话、扯着嗓子叫喊的通话方式,习惯于手机直拨全球、上网连通世界,而华为和任正非,用其辛勤的劳动为我们创造出的电信设备和技术,使这一切成为可能。信息时代的来临不是无根无据的,需要任正非式的企业家来为我们接通连接科学家和普通消费者之间的最后一米铁轨。

  很多人对任正非的第一印象是平易近人,没有架子。任正非当年常常和员工一起加班,打地铺睡办公室,穿发皱的衬衣,常被人误认为是老工人。经常有新员工第一次看见任正非时感到失望,觉得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一下没有了。任正非在听员工的大合唱时会被感动得泪流满面,回忆起艰辛困苦的创业岁月时也会热泪盈眶。但是一旦涉及到工作,“任老板”雷厉风行和讲求细节的一面就暴露无遗了。任正非对普通员工很温和,对高层主管却很苛刻,很多高管都有过因工作失误被严词斥责的境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