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历史却会反映规律,牛熊的转换也有规律,也会反映历史。
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发布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中提及的一揽子政策建议提醒水皮,管理层再搞一次“5·19”行情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某种意义上讲也许还是一种必然。
众所周知,1996-1997年虽然经历了一次大牛市,但是管理层对于市场的态度和取向都是消极的,政策上以防范和打击为主。但是进入1999年之后,尤其是5月19日之后,管理层推出刺激性的积极政策,《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将股市已经出现的暴涨定义为恢复性行情,火上浇油助推上证指数突破1500点的铁顶,创下1700点的新高。
当时管理层的目的何在?一般分析有两大原因。一是希望产生财富效应以拉动内需。1993年开始的宏观调控让中国经济完成了一次硬着陆,此后刺激内需一直成为决策层挠头的问题,而资本市场的繁荣可能带来消费的增长。二是国有企业三年解贫脱困的要求使然。
2008年又有多少1998年的影子呢?影子之一就是经济下滑的风险。上一轮的调控是硬着陆,这一轮的调控是软着陆,都面临着陆之后如何办?
影子之二就是信贷规模的控制。上一轮的紧缩让商业银行拼命收贷,而这一轮货币从紧让商业银行无额度可用。
影子之三就是搞活企业的要求。上一轮搞活的对象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一轮的对象则是中小民营企业。
既要防止经济下滑,又要坚持货币从紧还要搞活企业,可以用的办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展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缓解目前企业资金偏紧的问题”。
什么叫直接融资?说白了就是发股票,或IPO,或增发。但要搞定必须有一个前提,资本市场是健康的,活跃的,积极的,能够给投资带来信心的,预期的,希望的,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愿前功尽弃,稳健的财政政策难以立竿见影,积极的股市政策为什么不会成为备选呢?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