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封面看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梦能预测地震
· 最大舍利函“出宫”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7 月 2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暮色中,荷枪武警全程守卫护送
最大舍利函“出宫”
  大报恩寺地宫考古谜团重重。它究竟属于哪个朝代、哪座寺庙?舍利函里会有什么令人惊喜的宝物?所有的谜团,只有随着舍利函的开启,才能得到最准确的解答。昨天,夜幕降临时分,舍利函在众多持枪武警的护卫下,静悄悄地被起吊出地宫,运回南京市博物馆。

  小心翼翼地起吊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行动

  为什么在晚上

  夜晚行动!

  为什么要挑夜晚动手?记者了解到,其实很多重要的文物都会选择晚上运出来。“特别是夏天,白天太热。不利于文物保存。晚上温度低,而且路上人少车少。运送方便。”一位专家说,因此特意选择在晚上将整个地宫最核心的东西运回博物馆。

  昨天傍晚,记者来到地宫考古现场。前几天众人围观的场景已经不见,四周静悄悄的,一辆大吊车已经停在警戒线里随时待命。从工地外围到核心区域,设了三道警戒线:没有工作证,第一道就别想进去;而第二道门口,更是有四名荷枪实弹的武警战士严密把守。

  起吊

  6米“爬”了半小时

  傍晚5点多,舍利宝函的起吊悄然开始。

  “这个舍利函是目前全国体积最大的铁质舍利函。从那么小的井里将这么大的家伙吊起来,很不容易。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意外,损坏里面的文物。”专家介绍,这个铁函长0.5米、宽0.5米、高1米;而法门寺藏有佛指舍利的铁函长度不到0.3米,雷峰塔地宫藏有佛螺髻发的铁函长度也不过0.35米。

  铁函下面还有一块更长的石底座,必须和铁函一起“打包”起吊。“铁函早就生锈,和石底座粘在一起了。”专家告诉记者,如果硬把它们分开,极有可能会导致铁函的底部破损,因此只能一起吊出来。“不过没关系,我们之前连18吨半的南唐古墓都能整体起吊搬回来,相比之下,这次要轻松多了。”

  为了确保安全,有关部门请了两个吊运公司来实施整个吊运方案。首先,用槽钢将石底座以及舍利函全身包裹起来,这样加固后铁函和底座将牢牢结合在一起,吊运时也不易发生晃动等现象。之后通过“井口”的定滑轮把舍利函慢慢吊上来。

  整个过程,不能发生一点倾斜。“我们不知道里面有些什么,稍一倾斜,不但有滑落的危险,更重要的是怕里面的东西受到损坏。”

  18:03,舍利函终于从井底“爬”了上来。记者计算了一下时间,这6米高的距离,足足用了半个小时。

  装车

  穿上3层“防护服”

  铁函终于“爬出”井底,放置在地面早已铺好的平整钢板上。除了之前的槽钢,工作人员为它裹上第二层“防护服”——木箱,里面还填充了硬、软泡沫,将所有缝隙塞满。之后,大家开始等待天黑。

  19:30,天色已黑。

  舍利函开始装车。起重机慢慢挪动,靠近装着舍利函的木箱,小心翼翼地提起,缓缓向卡车移动。记者看到,卡车上已准备好了它的第三层“防护服”——一个结实的铁笼,每根铁栏杆都超过碗口粗,这个铁笼起到固定作用,可以缓解途中的震动,让舍利函坐在车上平平稳稳。

  在十多名武警的护卫下,铁函终于驶向博物馆。运送途中,车速也有严格要求,只能以二三十公里的时速“爬行”。

  武警战士荷枪守卫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起吊用上这样的大家伙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疑问

  还有几重宝函?

  “我们已经专门准备了一间屋子,放置地宫出土的文物,里面有冰箱,以及干燥设备等。”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铁函的开启,可能还要等几天,已经请各方面的文保专家前来商量究竟怎么打开它、怎么更好地保存里面的宝物。

  铁函里面会有些什么?这是大家最好奇的。

  南京大学一位考古专家告诉记者,从以往诸多地宫出土的舍利函来看,从外到里一般会有石函、铁函、银椁、金棺、水晶瓶等。但历朝历代也并没有统一的定制。这么大的舍利铁函里,还会有几层,很难讲。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三枚佛指舍利影骨和一枚灵骨就被装在不同的宝函里,一枚只是在汉白玉灵帐里,一枚有三重宝函;真身佛指舍利,也就是灵骨的那一枚,被放置在五重宝函里;还有一枚影骨,最受礼遇,竟然有八重宝函”。

  此次地宫出土的舍利铁函体积这么大,里面会有几重?专家也很期待。有人猜测,应该有金棺或玉制的宝塔。如果是这些材质,保存得也会比较完好。

  猜想

  不排除有传世舍利

  从已发掘的文物来看,目前专家普遍倾向于这处地宫为宋代所建。

  “最可能是宋代的长干寺地宫。史书记载,宋天禧二年,宋真宗下诏整修南朝的长干寺,并新建了9层佛塔,赐名为‘圣感舍利塔’,塔下建地宫。”南京大学一名考古专家认为,此次发掘的也许正是这处地宫。因为地宫里的钱币大多为宋币,而铁质舍利函之外的石函,内壁上“长干寺”的字样似乎更印证了这一点。

  “有人说是宋代天禧寺。我觉得叫长干寺地宫更准确。因为这个名字从东晋孝武帝,一直沿用到宋代,直到后来,宋真宗才下诏将长干寺改称为天禧寺。”

  如果是宋代的地宫,那么里面供奉的舍利会是谁的?

  专家说,在铁函正式开启之前,这是最大的谜团。最希望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而这并非不可能。

  “虽然是宋代地宫,但供奉的舍利却很可能是南朝长干寺传下来的。”专家介绍,早在公元248年,印度高僧康僧会在此建塔,将佛祖真身舍利供奉其中;后来,北方僧人慧达在此发现多枚晶莹圆润的佛祖舍利,另外还有佛祖留下的指甲和头发等物;笃信佛教的梁武帝萧衍对长干寺双塔进行改造,将舍利分为两份,每份都用金罂、玉罂层层盛装,然后分别放入两座由黄金、宝石制成的七宝小塔中,最外层用石函封固,放入地宫之中。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润州刺史李德裕将荒废已久的长干寺阿育王塔地宫再次打开,发现了21枚舍利。其中的11枚迁往润州(今镇江),另外的10枚则被留在了原地。

  “不排除这次发现的正是当时留下来的传世舍利。”据了解,目前国内发现的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只有法门寺一枚指骨,如果此次发现的是佛祖舍利,其价值可想而知。

  此外,目前最令专家担心的是,铁函里如果有佛经、丝绸等物品,打开后最易受到损伤。“得采取一些特殊的处理办法,比如脱水干燥、进温度只有4摄氏度的冰箱保存。”据了解,针对各种可能,博物馆方面已做好准备。

  快报记者 孙兰兰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