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解禁外刊”就是解放自己
· “机关陋习短片”应该先放给百姓看
· 光调高“个税起征点”未必就是好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7 月 2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解禁外刊”就是解放自己
  【媒体思想之长平专栏】

  虽然允许外刊入境是奥运会的惯例,但毕竟在中国还是头一次,所以媒体早早地就开始关注,谓之“解禁外刊”。7月21日起,百余种境外报刊在北京各个奥运书报亭亮相,再一次成为新闻焦点,媒体更具体地强调了两点,一是原版销售,二是普通中国百姓也可以购买。

  这两点听起来很有噱头,不少网站直接做到标题里。其实仔细一想,二者的关系是错位的。原版《读卖新闻》设定的读者对象肯定是日本人,而不是中国普通百姓。如果真想要中国人购买,摘录版和翻译版估计更好一点。更有意思的是,这些临时“解禁”(截至9月24日)的报刊杂志,基本上都可以在网上读到。网上阅读的好处一是及时,可以和外国人同时看到;一是搜索方便,比如你要是想看有关“北京奥运”的内容,你把这几个字作为关键词输入就行了,从而跳过了大量你可能并不关心的外国地方新闻。网上阅读不好的地方是携带不方便,没有传统阅读中“一报在手,天下尽知”的感觉。这也不难解决,早在奥运之前很多年,一些外文书店、星级酒店就有原版外刊出售,更方便的是去“淘宝网”等购物网站购买。

  这说明,普通百姓要看到原版外刊并非不能办到,尽管还有种种不便,但我相信也比专程去奥运场所跑一趟容易。奥运场所的外刊,主要还是替来北京的外国人摆放的。如果真有普通百姓去买一份日本的《读卖新闻》,买一份德国的《体育画报》,再买一本美国的《时代周刊》,那么我想他多半是为了收藏。

  在中国读者市场中,原版外刊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语言障碍,一是其内容更多是针对本国读者的需求。它们的优势除了奇货可居的神秘化之外,还有就是通过他们的视角作一些有关中国的报道。但正如前段时间网民所揭露的,这些报道中也有很多不够客观,甚至偏差甚大。假如中国媒体的报道更充分一些,外刊的这个优势也将减弱。拿昆明公共汽车爆炸案来说,假如地方政府捂住盖子,人们就会去外媒寻找消息。所幸这次地方政府没有这样做,允许信息及时披露,人们自然会选择本地媒体来了解。

  前段时间有人提出抵制外刊,引来一些嘲笑:你根本就看不到怎么抵制呢?于是如今有人说,我们终于有外刊可以抵制了。其实这个调侃的话也可从正面去理解,那就是中国市场对外刊开放的话,它们只能更加自律,不能随便乱说,否则真的会遭到读者的抵制。

  在信息完全开放的社会,没有听说哪家原版外刊占据市场主流,也没有听说专门兜售外媒二手消息的报刊走俏。因此,外刊有多可怕,或者说外刊有多可爱,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解禁外刊”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化的报道,其实质是进一步解放自己。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