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归来的姜夕骞
昨天,南外高三理科实验班的姜夕骞胸前挂着金牌出现在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校园中,在刚刚闭幕的第40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国家队4名选手勇夺金牌,姜夕骞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总分排名世界第四。他也是南京首位国际化学奥赛金牌得主。这个从小梦想做一名科学家的男孩,为了这一天,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交给了令他着迷的化学,一个个清冷或炎热的夜晚,别人早已吃完晚饭在家休息,他却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实验室学习。即使在取得了北京大学化学系的保送资格后,他也没有一丝的松懈。
[起步]
小时候有点盲目自信,幸亏妈妈引导得当
小学时,姜夕骞是个非常自信的孩子,喜欢说自己是最好的。这个问题被老师发现了,就告诉姜夕骞的妈妈谢红。妈妈没有批评儿子,而是激励他:“老师觉得你可以做得更好,为什么不试一试?”妈妈的鼓励对儿子起到了正面引导作用。四年级时姜夕骞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把所有的小数报找出来摊在地板上认真看了一遍,最后取得小数报竞赛一等奖的好成绩。从此,姜夕骞喜欢上了理科。妈妈看到儿子的成绩,首先肯定他是认真的,同时也针对他过分自信的问题提醒他,如果别人也像他一样认真,也许能取得一样好的成绩,不能骄傲。
姜夕骞学习习惯很好,小学开始就是先做完作业再玩,妈妈鼓励他要坚持,他曾报过二胡辅导班,后来不太想去,妈妈也没有硬逼着他去上。因此,姜夕骞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数学。
妈妈还做了一件让儿子终身受益的事,就是让他学会做家务。初中时姜夕骞已经会自己洗衣服,会做简单的饭菜,虽然首次打鸡蛋把蛋清蛋黄甩出去,蛋壳扔进锅里闹了笑话,但现在他的西红杮蛋汤已经是招牌菜了。在妈妈看来,儿子能自理生活和取得竞赛佳绩都很重要。
[磨炼]
高三一年没上课,为大家的梦想而奋斗
初三一接触化学,姜夕骞就被迷住了,自己还偷偷找来课外的化学书看,家里的药瓶、电视里的广告出现一些化学成分,都会引起他的兴趣。大家有什么不会的化学题目肯定第一个去问他,姜夕骞俨然成了一个化学小老师。
高一开始,姜夕骞被南外化学竞赛指导老师陈懿看中,陈老师看这个孩子很有灵气,而且特别喜欢化学,就领他到了南外的化学实验室,当这个几乎是江苏最好的中学化学实验室呈现在他面前,姜夕骞再也挪不开步了。南外每天放学特别早,让学生去学自己最感兴趣的,姜夕骞常常在化学实验室待到天黑,忘了吃饭。
高一第一次参加全省化学竞赛,姜夕骞就取得一等奖,但他不满足。高二开始姜夕骞甚至看了许多化学系研究生的教材。
“他现在的化学水平已经达到大学毕业了。”陈老师说,从最初的选拔到进入国家队代表中国参赛,姜夕骞一共过了9道关卡。国内就有8次重要选拔。姜夕骞觉得自己运气不错,“这次的江苏集训全部是放在南京进行的,环境熟悉,每天都可以回家,感觉很适应,结果在今年1月份的全国选拔中考了第一名进入国家集训队。”
进入高二后,姜夕骞不得不经常缺课,为比赛做准备。为了冲击国际金牌,高三一年更是没上过一节校内课。
这一年里,姜夕骞几乎就是在不断的强化训练——选拔——强化训练的循环往复中度过的,枯燥而且压力巨大。“我们经常是上两个小时的课,考一个小时的试,做实验的时候一待就是六七个小时,后来一个参加过两次比赛的希腊选手说,他这些年一共才做过六七次实验,我经常一天都要做这么多!”
最难的一段日子就在今年的6月底7月初,当时是最后的培训,在南京大学进行,一待就是10多个小时,站着做实验,往往要到晚上10点多。“太累了,连饭都不想吃,整个人很难受。”当时姜夕骞感到难以承受,但他坚持着不放弃。因为有很多人,老师、父母,甚至是素不相识的实验员,都为他参赛在付出巨大的努力,为了他们自己也不能放弃。
[决胜]
克服“饥饿”困难,在国际赛场上成为明星
7月15日开始正式比赛,姜夕骞和队友们提前来到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刚到了当地还没倒完时差,就被组织拉着“疯玩”了两天,体力透支。15日一早上了考场,开始考实验,一考就是五个半小时,只在前三个小时结束时吃了一点巧克力,这可把姜夕骞饿坏了,第三个实验只做了一半,就做不下去了。比赛结束后直到下午两点才吃饭。第二天又被拉出去玩了一天。17日考理论,原以为中途还有巧克力吃,没想到这次的五个半小时连口水都没有,看着前面的外国选手吃着自带的巧克力,姜夕骞的肚子无奈地咕咕叫。饿得晕乎乎的姜夕骞最后几题考得不在状态,勉强支撑了下来。“如果肚子能吃饱,我会考得更好!”说起这段经历姜夕骞很无奈。但最后的成绩相当不错,姜夕骞在全世界261名选手中排第四。
在赛场之外,姜夕骞成了媒体追逐的明星。他英语流利,和当地导游、各国高手都成了朋友,一个葡萄牙的女生说,以为中国学生是闷闷的,没想到这么开朗。
■揭秘
金牌得主是这样炼成的
只是比赛厉害就能成为奥赛金牌选手?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记者昨天对话姜夕骞和老师,揭开其中的奥秘。
兴趣要第一
由于高考方案改革等原因,化学现在不如其他理科被重视,但姜夕骞却一如既往地喜欢,并且几乎放弃了也非常喜欢的数学和物理竞赛。“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化学上。我觉得化学对我的胃口,人家都背方程式,我看一眼就记得了,也许是有天赋吧!”姜夕骞的一些朋友认为化学是要硬背的,但通过拓展看大学的书,其中解释现象背后的本质让他觉得越来越有意思。有人认为化学难研究,那是因为没看到它的道理。
“我想做一名科学家,从小就想。发现新东西很有乐趣。化学是创新的科学,多好呀。”姜夕骞把化学也作为他大学的专业。
活泼又安静
同学、老师都评价姜夕骞是个阳光、开朗的人,他喜欢运动,乒乓球和篮球都打得不错,但他自己却说,自己在看书时是绝对安静的,而且想不到书以外其它任何事。锻炼身体也是为了能有好的体力应对高强度长时间的化学实验。
他一直在实验班保持前十名的成绩,这是因为有一个预习的习惯,上课时认真听,在学校就可以把作业做完。回到家后,姜夕骞把时间都交给了化学,看书,思考问题。偶尔也会听听音乐、打打游戏,但这只是一种调节放松。晚上10:30,准时休息。早上六七点就起床,从不睡懒觉。姜夕骞说,充足的睡眠让他头脑清醒,有规律的生活非常重要,也让他在学习化学时有条有理。
全能才夺金
陈懿老师带过不少获得化学竞赛一等奖的选手。她说,这些孩子都有共同的特点:对学科爱好,有潜力,喜欢琢磨,并且其他学科也很强,同时思维能力比较突出,是相对聪明的孩子。而姜夕骞在众多的聪明孩子中又有他的特点,他做事有计划,身体健康,心理调节能力强,英语能力突出都是加分项。如在选拔赛的时候,就曾经组织过一次到植物园的活动,专家们是想看看选手的体能;在进入国家集训队后,20名选手互相投票,不以成绩,只以谁最适合代表国家形象为标准,热情开朗、善于沟通的姜夕骞也能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