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封面看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1路车上
他刀逼女孩掏出钱来
· 65年前
他下过大报恩寺地宫?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7 月 2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65年前他下过大报恩寺地宫?
“万事通”老人与专家PK,真相何在
  当年·地宫秘闻

  “1943年,我就下过大报恩寺地宫了,我恐怕是唯一一个下过地宫的人。”一直被誉为“城南典故万事通”的窦昌熹老人昨天来到快报。

  老人肚子里的货还真不少,从大报恩寺琉璃塔到地宫,再到琉璃塔附近大大小小的事情,讲起来就滔滔不绝。

  窦老: 现在挖的是口废井

  专家: 这个地宫收获颇丰

  由于地宫中的舍利函迟迟不现身,人们对大报恩寺地宫的猜想也越发的离奇。昨天,窦昌熹老人就表达了他大胆的想法:现在考古队员挖的那不过是现代人曾经挖的一口枯井而已。老人还亮出了自己的证据,“解放前,宝塔顶10号大院内住了一户姓戴的人家,当时戴师傅没工作,就想卖豆芽。总得找个地方捂豆芽吧?于是,戴先生在自家附近挖了一口井,深达4米多。遗憾的是,挖了将近一个月,井里就是不冒水。戴先生一生气,找了块石碑盖在下面,回填了。”

  不过,考古专家认为,老人说的那口井和现在挖的地宫估计不是同一个地方,因为老戴不可能花大力气一层夯土一层碎石来填平;而且,现在发掘的地宫内出土了很多铜钱、瓷器,包括宋代石碑等。如果是回填的井那肯定是空的,而这个地宫显然收获颇丰。

  窦老: 地宫只有一米多深

  专家: 这种说法还需证实

  “现在考古队挖的那口圆井肯定不是大报恩寺的地宫。早在65年前,我就去过大报恩寺琉璃塔地宫了。”老人说,自己从小就听说有关大报恩寺的很多掌故,而且自己还发现过500多块琉璃构件,“南京市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里的很多琉璃构件,都是我让人送过去的。我见过的琉璃构件最大的长1.2米,高0.8米左右。”

  “从小我就听老人说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地宫很长,一直通到大雄宝殿,我还亲身去证实了一下。”老人说,1943年,他十一岁时趁大人们不注意就偷偷下去了。那个地宫有一米多深,直径有好几米。“下去后在里面发现了小朋友们玩的弹珠还有铜钱之类的,没看到什么宝贝。”老人说,自己当年下去的地宫如今上面还盖着楼房,就在雨花路上。

  对于老人说的地宫,一位考古专家笑着说:“也许是大报恩寺一些附属建筑的地宫吧!不太可能是大报恩寺的地宫。不过,究竟是不是有这么一个地宫,还需要证实才行。”

  窦老: 大报恩寺并没建好

  专家: 有塔无寺不太可能

  “有人说大报恩寺琉璃塔有100多米高,实际上哪有啊?!中华门城墙是琉璃塔的2/5高,这是我在一个资料上看到的。”记者算了一下,中华门城墙大约20多米高,那么老人口中的琉璃塔也就50多米高吧。

  据一些资料记载,永乐十年(1412年),朱棣决心重建大报恩寺,这个工程一直进行了16年,直到宣德三年(1428年)才竣工。不过,窦昌熹对大报恩寺是否建完持怀疑态度,他说:“我怀疑当年朱棣只建了一个琉璃塔,其他的附属建筑都没怎么建。因为后来朱棣去北京了并且把兴趣转移到了道教上。”

  而南大历史系的一位教授说:“老人的话并不是完全不可信,只是证据还不够充分。”而郑和的研究者郑宽涛则认为,有塔无寺是不可能的!“大报恩寺建成,这在很多历史资料上都有记载的。宣德三年三月二十一日皇帝圣旨上就有大报恩寺建成的记载,圣旨还要求四月初十那天大斋日把灯点起来,并且在寺庙周围拨了很多地给和尚种菜,这么看怎么可能只有塔没有寺呢?”并且,现在在大报恩寺前还能看见清朝时期大报恩寺的旧照,上面破旧的寺庙墙体还清晰可见,并且有寺额悬挂。

  [延伸阅读]

  大报恩寺五谷树

  江苏依然能看到

  “南京的灵谷寺、天界寺和大报恩寺并称明代初期三大寺,又以大报恩寺的规模最大。郑宽涛说,“大报恩寺和琉璃塔是被人为炸毁的,如果想了解大报恩寺当年的建筑风格,可以去看看北京、西北的一些皇家寺庙,还有南京的宝船遗址公园,它们和大报恩寺有相似之处。”

  不过,当时大报恩寺由郑和带回的“五谷树”,还能在江苏看见。据说“五谷树只能在南方种植,有一种说法,认为盐城的五谷树就是从大报恩寺移植过去的,现在在南京六合还能见到这种树。”

  快报记者 胡玉梅

  实习生 李蓓超

  ■最新消息

  地宫出土的碑是

  宋天禧寺“发愿文”

  前不久,考古人员从地宫中花费了半小时吊上来一块碑,这块碑足有1米多长,上面用繁体字写着“一哥、三哥”等文字。这是一块什么碑呢?昨天,曾参与挖掘山东汶上宝相寺的汪海波在博客上分析说,这是一块宋代的发愿文,而且是宋代的天禧寺旧碑无疑。

  什么是“发愿文”

  汪海波解读说,那块石碑是宋代的一方“发愿文”。文意是说某处某人因某种因缘得以供养舍利,并有某种期待(发愿),施舍多少钱物供养。后面是“纠首”(功德主,即发起人)及其全家人,还有几位僧人共见证,其中有“赐紫僧”——由皇帝赐封加号的高僧,地位较高,一起参加了供养活动。

  其中,“一哥”“三哥”等是功德主的兄弟;“一娘”“三娘”等是功德主的女儿;“男”“孙男”等是功德主的儿孙。这篇愿文是记载纠首全家供养舍利的,没有其他信众。

  至于铭文内容为什么有普通百姓的名字呢?那是因为宋代佛教相当开明,舍利供养已从隋唐时期的皇室垄断供养发展为百业百姓供养。

  大报恩寺佛教活动多

  “天禧寺有长干寺的旧物吗?答案是肯定的。多次瘗藏舍利被发现的例子不胜枚举……”汪海波还提醒大家,不要进入一个误区。他说,大报恩寺首先是个佛教活动场所,它的规格制度只能用佛教解释,而不是仅从字面上理解为“皇帝报答父母恩情的纪念碑”。

  快报记者 胡玉梅

  ■资料链接

  福建造像发愿文:

  景平元年?月十九日,佛弟子王世成敬造弥勒像一躯。为亡过父母现存夫妻,为四恩六道、法界众生,但升妙果。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