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封面焦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看守地宫那些事儿
· 江苏将招录1400余名警察
· 江苏卫生系统招聘300人
· 还有4家事业单位要招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7 月 1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看守地宫那些事儿
  现场设四道警戒线,防守严密如同金库

  以往的考古现场,总是少不了围观的市民。正在发掘的考古专家和看稀奇的市民,往往是一幅非常有趣的风景。但昨天,大报恩寺琉璃塔地宫的发掘,却没有什么“看”客,因为他们被遥遥隔离在了地宫之外。现场的保安感觉压力特别大,他们说,一天下来都没敢休息,眨一下眼睛,怕居心不良的人就混进了发掘现场。

  昨晚,记者前去“闯关”一探究竟,没料想刚旁若无人走进围挡,两名保安就从后追了上来……

  快报记者 陈泓江 胡玉梅 陈英

  大报恩寺地宫开启现场凭证件进入。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记者

  遭遇

  刚混进围挡就被保安揪出

  昨天晚上8点半,记者来到位于扫帚巷83号东侧,远远便看到一片拆迁的工地中有个大棚子,棚内灯火通明。一位路人说,这片拆迁工地是大报恩寺遗址,地宫就在大棚内。

  记者走进工地发现,大棚外围用蓝色的彩钢瓦做成了围挡,要想翻过近一人高的围挡绝非易事。几位民警和保安正或坐或站在围挡入口东侧聊天,在他们北侧不远处,还有三位挂着工作证的考古人员在谈论着什么。

  “走,进去瞧瞧。”看到有两位挂着工作证的人员走进围挡入口,记者和驾驶员随即跟了上去。

  “哎,你们两个是?”“看看!”记者大摇大摆地通过围挡入口,刚走进去五六米远,两位保安慌忙从后面追了上来询问。

  “工作证呢?”“谁带你们进来的?”见记者拿不出工作证,两保安连忙将记者和驾驶员“请出”。其中一名保安紧张地对记者说:“我还以为你把工作证拿在手里了呢。”

  市民

  遭遇

  骑车10多里想看地宫受阻

  “咦,看电视说是在这里考古的啊,怎么没有动静?”在扫帚巷83号西侧的一处拆迁工地围挡内,两位骑自行车的50多岁女子站在废墟中,怎么也没找到在电视上看到的场景。

  听说她们是在找大报恩寺地宫考古现场,一位中年男子笑说:“你们跑错地方了,在东边呢。”随后,两女子推起车子就往现场赶。

  “里面正在干活,没什么好看的,还不如在家看电视呢。”她们和记者遭遇一样,刚到考古现场被拦在了围挡外。

  10多分钟后,一位老大爷推着自行车来到入口,停好车子便往里面跑,被保安一把拦住。“我进去看看,我可是骑了10多里赶来的。”“不能进去。”保安严词拒绝,老大爷却舍不得离开,伸头向里张望。

  据保安介绍,昨天,到围挡外看热闹的市民很多,没有一个能闯进去的。警方不仅在现场设了四道警戒关卡,执勤人员还三班倒,严防与考古无关人员进入。

  ■揭秘

  四道警戒线

  进入凭证件

  随后,记者了解到,现场竟然有四道警戒线——这些警戒线都是用“人”做的:第一道警戒线,就在离地宫还有近千米外的长干桥扫帚巷口。以往,所有车辆都可以随意过往,但昨天上午却实行了交通管制,出租车辆不得入内;两名公安守在路口,控制车辆的出入;第二道防线,设在已经拆迁掉的扫帚巷中。这个卡口和地宫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大概离开地宫考古现场有100米远左右,几乎所有的记者都被卡在了这个防线上。10多名公安牢牢把住入口,认证不认人,只有凭工作证才能被放进“内场”;但“内场”还有两道防线,一道防线离地宫大棚有20米远;最后一道防线,就是地宫大棚了,只有考古专家和被特许的人员才能进入。

  采访中,一位民警告诉记者,他们虽然离地宫只有20多米远,但一直都是脸朝马路守卫地宫的,连回头看看地宫发掘的时间都没有。这种悬着的心,和看守金库没啥区别。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