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睿思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范跑跑为什么瞧不起杨不管
· 范跑跑VS杨不管
· 不敢进学堂
· 剁手指血案真相
· 谁偷了老师的戒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7 月 1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谁偷了老师的戒尺
  很多年前的一个夏天,穿白裙的女老师,用教鞭轻轻点在一个小胖子头上。“读书!”她似笑非笑的表情和温软却具有威慑力的吐词,让长大并正在老去的胖子始终念念不忘,住在往事里像飞鸟一样反复盘旋。20多年后,年华老去的胖子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贼溜溜的眼神在教室里四处打量,寻找一根教鞭。可是没有,这让我有点失魂落魄。记忆中那是河边新柳做成的,去了皮的枝条散发着木本植物的淡香,一端系着的红绳仿佛警戒线,恰到好处地悬在孩子们的心上。

  最近被舆论冠名为“杨不管”的老师,各方面的指责已经铺天盖地。我也为逝去的孩子扼腕,也对“杨不管”产生过愤慨。然而当我注意到杨老师没有教鞭时,我又有点失魂落魄。半年前在同一所学校,一位老师因为批评迟到的学生,被砍去了四根手指——原来杨老师和他的同仁们失去的不只是教鞭,还有为人师的尊严和做人的起码安全。我可以看不惯“范跑跑”,却不忍心指责杨老师,我只想问一句,是谁偷走了杨老师们的教鞭?

  教鞭在古代也叫戒尺。《新华词典》对“戒尺”的解释是“古代私塾对学生实施体罚的工具”,我觉得未免片面。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戒尺”二字同样充满了智慧,戒尺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儆戒、警示,所以戒尺的形式不可或缺;第二是尺度和方式,正是教育心理学中需要研究的警戒标准。我不是妄谈复古,而是哀悼现在。古代天地君亲师,师为第五位。在当代,“春蚕”、“蜡烛”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教师称谓,但是这两个称谓却让我深深不安,因为它后面的尾巴不是“丝方尽”就是“泪始干”。中国现行教育体制的餐桌上,洋溢着烛光晚餐的祥和气氛,主食却是烧烤春蚕,外加一碗孟婆汤。

  真正的老师,敢于直面调皮的学生。有一个小学生赖在百货店骑木马,妈妈提出了很多诱人的交换条件,孩子就是不肯下来。有个儿童心理学家轻轻地走到孩子身边,附耳说了一句话,孩子立即下马离去。事后孩子的母亲请教专家究竟说了什么,专家摊摊手:“我只是告诉他,你要不下来,我就打碎你的脑壳!”中国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心疼、爱护可以理解,我也不赞成严重的体罚,而适当的惩戒是必要的。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仍然保留着鞭笞孩子的教育惩戒方式,但对惩罚的原因和尺度有明确规定,并要求备有惩罚记录簿。

  吾友萧伯纳教导我们说,让人无知无畏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一个人感到自己可耻的地方越多,受尊敬的程度就越高。“杨不管”事件中那个意外身亡的孩子,并不是死于师德沦丧,而是死于人们剥夺了杨老师的戒尺和惩戒权。把戒尺或者教鞭还给杨老师吧,那不是达摩克利斯之剑,那是形神具备的师道尊严。

  都市放牛:现居南京。先后在数十家媒体开设专栏,独创菜刀门文学流派,行文活色生香,倡导阅读快感。现为郭氏私房菜执行董事。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