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封面专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国企领导上缴红包值得宣扬吗?
· 学习新加坡招生老师好榜样
· 最牛官员别墅群该当何罪?
· 查验身份证的权力边界
· “低分女生奇迹”为何让我们焦虑
· 高干子女“亮相”背后的民意期待
· 奥运能够改变中国几许?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7 月 1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国企领导上缴红包值得宣扬吗?
  ■热点纵论

  我们总是习惯于迷失在一些似是而非的成绩中,尤其在一些依靠道德自律的成绩,更容易激起舆论的掌声,比如说常见的医生上缴红包,这一次,上缴红包的是广东的国企领导们。

  7月13日的《南方日报》报道,去年以来,广东省共出台国资监管制度25项,推进了国资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运作,有308名国企领导人员主动上交“红包”151.22万元。

  很明显,这是被当成了一种成绩进行宣扬的,但在网络上,有很多网民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些上缴的红包只是小儿科,根本不值一提。网民的质疑可能有点偏激,毕竟,谁也不知道国企领导一年收受的红包数额到底有多大。但网民们的焦虑还是值得重视,这种焦虑的价值在于促使制度设计者思考——清理、杜绝红包之类的工作,是否还能建立在道德自觉之上?

  主动上缴红包的场景我们并不陌生,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医生在每次红包专项整治之前的上缴了。事实上,在每次医疗红包的专项整治之前,主管部门都会给予医生们一个主动上缴红包的期限,并辅以“主动上缴红包者可以免受处罚”之类的激励措施。每次专项整治,也的确都有很多医生上缴红包,但数额往往与公众想象中的相去甚远。而在每次类似的专项整治之后,医疗红包现象反而会愈演愈烈。没有刚性的制度约束,医生完全可以在患者身上几倍甚至几十倍地拿回上缴的红包。

  这样的一个怪圈表明,其实我们的政策已经陷入了道德自律的迷局中,但每个人都很清楚,一项建立在道德自律基础上的公共政策,只能是沙地上的城堡,或许有瞬间辉煌,但潮水一来,马上就将无影无踪。

  无论是医生还是国企领导,他们收受红包的基础是权力,而对权力的监督从来都不能靠权力拥有者的道德自觉,而应该是严密甚至苛刻的制度。但“上缴红包”之类不断被宣扬的成绩,却令决策者在不知不觉中更依赖于道德自律瞬间的辉煌,而不愿为严密制度设计付出更艰辛的努力,这实在是一个很危险的倾向。

  对于国企领导和医生这类权力者收受红包的现象,要想根治,的确是需要巨大的努力和行政智慧。但通过制度监督权力这条道路纵使崎岖,却是唯一可以寻找到持续争议的正确途径。相关部门要保持足够清醒的头脑,不能为了急功近利而推出一些鼓励上缴红包之类的举措,以至于让自己满足于瞬间辉煌的幻局而难以自拔,失去了向制度正义进发的勇气和动力。

  (冬晖)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