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封面专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国企领导上缴红包值得宣扬吗?
· 学习新加坡招生老师好榜样
· 最牛官员别墅群该当何罪?
· 查验身份证的权力边界
· “低分女生奇迹”为何让我们焦虑
· 高干子女“亮相”背后的民意期待
· 奥运能够改变中国几许?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7 月 1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高干子女“亮相”背后的民意期待
  【中国观察之潘多拉专栏】

  中国高级干部的后代在媒体公开“亮相”正在成为新闻常态。最近引人注目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女儿习明泽,她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前往灾区做了7天志愿者。又如原国务院总理李鹏的儿子李小鹏新近被任命为山西省副省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儿子薄瓜瓜现在就读于牛津大学,20岁的他“看起来很像一个青年偶像”,等等。

  (7月10日《南方周末》)

  正如有学者认为,高级干部的子女、后代对公众开始透明化,有利于打破固有的神秘感,有利于建立起公众与领导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按说官员的子女、高级干部的后代也是国家的公民,应当享有正常的隐私权,但他们又不是一般的普通公民,而是有着特殊家庭背景的公众人物或准公众人物,因此,他们姓甚名谁,在哪里读书,又在哪里工作,就不能简单视之为“个人隐私”。这些情况如果对外严格保密,令公众无从知晓并因此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既不利于公众建立起对官员的信任,也不利于公众对官员的监督。

  公众之所以想知道官员的子女、配偶及亲属的学业、从业等个人情况,是因为这些情况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官员的施政状况,通过行使对官员子女、配偶及亲属的个人情况特别是从业情况的知情权,公众可以更有效地监督官员的施政行为。

  现实中,某些官员的子女、配偶的从业情况从未向社会公开,由此方便了这些官员大搞“家庭腐败”,直到他们东窗事发,人们才略微有所耳闻,错过了行使监督权的最佳时机。这样的情形并不少见。

  如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书记李大伦,单独或伙同其妻子、儿子受贿折合人民币1434万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直接或通过其妻儿受贿折合人民币649万余元;北京海淀区原区长周良洛,单独或伙同妻子受贿折合人民币1672万余元。这些官员大搞“家庭腐败”,既利用了自己的“职务之便”,也利用了子女、配偶的“从业之便”,有的更是以后一种“之便”为基础,将子女、配偶开办的公司、负责的单位经营成为“腐败中转站”。正是有鉴于此,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人士表示,“枕边风”、“儿女情长”已成为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一大导火索,加强党纪、政纪对领导干部子女、配偶的约束势在必行,向社会公布领导干部亲属的从业情况势在必行。

  习明泽、李小鹏、薄瓜瓜等高干后代公开“亮相”媒体,足以令人耳目一新。在高干后代“亮相”并成为新闻热点的背后,实际上寄托着一种强烈的民意期待——国家应当尽快出台有关法律法规,向社会如实、全面公布领导干部的财产状况,同时公布领导干部子女、配偶的从业情况,充分发挥媒体和公众对官员施政行为的监督,为反腐打造坚实的“阳光平台”。

  公开是最好的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什么时候,官员子女、配偶从业情况公示、公开在各级政府、各个地方落实为规范的制度和法定的责任,“某县长公子在哪个地方做大买卖”、“某市长夫人在哪个部门担任要职”不再是讳莫如深的“秘闻”,也不再是各种似是而非的小道消息、流言飞语的活水之源,而成为太阳底下的寻常故事,这将是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取得的一个重大进步。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有文集《英俊的丑角》等问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