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解密报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汪辜会谈”一段鲜为人知的前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7 月 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汪辜会谈”一段鲜为人知的前奏
  1990年4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接待了一位来自台湾地区的客人——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的弟子张尚德教授。张尚德先生是台湾地区著名的禅门宗师,此行有意在祖国大陆委托一家印刷厂印制禅学研究书籍,在祖国大陆进行交流。还听说张先生带有巨额投资意向,欲寻与上海市主要领导会面的机会。

  此时,负责与张尚德进行学术交流的冯契教授把我找去,对我说:“听说你有办法与汪道涵取得联系?”我回答说:“我有一位亲戚在国务院外经贸委曾与汪老同事过。去年《社会科学》杂志(我所工作的单位)成立十周年时我曾经请他为杂志题了词。”冯先生对我说了一些张尚德来上海的意图,希望我能联系汪老,请他出山与台湾客人见一面。

  一场特殊的对话

  一番艰苦的努力,我冒昧地直接往汪老家打电话。终于,汪老接起了电话。我遂将自己所了解的张尚德此次来沪的情况和用意一一道出,并转达了张先生和冯先生邀请他参加26日华侨饭店午宴的事。特别提到张先生带了50亿美金投资意向。汪老在电话中未表示任何态度。

  4月26日上午9时,张尚德教授在地处上海市中心附近的华侨饭店9楼松鹤厅作了整整一天的“禅的超越性”报告。下午4点半,在报告会接近尾声时,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丁祯彦教授突然急匆匆地走到我面前告诉我:快!汪市长(当时人们出于尊敬,对已卸任的汪老仍这样称呼)马上就到,你赶快跟冯先生下楼去接客人。不一会儿,只见汪老轻车简从,仅带了方秘书一人从黑色的奥迪车上走出。华侨饭店饮食部的赵雅美副经理即刻安排工作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大宴会厅隔出一间小会客厅,并将汪道涵、冯契教授、张尚德教授引入会客厅……

  此刻,一位儒宦(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周瑞金同志在回忆录中对汪老的尊称)、一位哲人和一位禅师开始了两岸历史性的对话。三位先生的对话主旨从佛学、禅宗、投资——中国传统文化、天地、祖宗——孙中山、博爱、天下为公——制度、主义、信仰——和解、家和、国兴——渐渐地进入了两岸关系……汪老谈得兴趣盎然,原打算一个小时的会见又延续了半个小时。最后,汪老风趣地笑吟了一首客家民谣赠给张尚德先生的秘书(吴秘书祖籍系广东梅县客家人):“临别赠送酒一杯,望君早日衣锦归;路边花儿切莫采,家中还有一枝梅。”

  事情发展的台前幕后

  这次上海会面之后,两岸加快了民间交往的步伐。1990年11月辜振甫先生出任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同年12月31日开始,两岸密使在南怀瑾先生在香港的寓所中重开国共两党会谈。

  1991年12月,汪道涵先生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海协会”和“海基会”在香港以民间机构的形式举行了会谈,达成了“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各自以口头声明方式表述”的“九二共识”,“共识”成为以后两岸正式对话与谈判的基础。

  从南怀瑾先生的嘱托到张尚德先生的成行,前后准备了三年。从1990年4月26日跨越至1993年4月27日“汪辜会谈”正式举行,恰巧又是整三年。这是一种时间概念上的巧合,还是这“三”字冥冥之中意味着什么佛家谶语?闽粤台地区素以“三”字音同“生”而示吉祥,这两个“三”字是否意味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之意呢?!从最近报章发表的追忆汪老的有关文章中了解到,中央早在1988年就有意请“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隐士”南怀瑾先生作为两岸关系的传话人。而在张尚德先生回到台湾后发表在达摩出版社的回忆文章中提到,进入大陆前夕,南先生在香港的寓所中两岸密使已有了接触……

  (王恩重 摘自《中华儿女》)

  两位大陆及港澳民众几乎完全陌生的外籍华人,曾起航过一次迄今不为人所知的“破冰之旅”。21年前,他们以特殊身份带着大陆送给蒋经国的一盘录像与之会面,并见证蒋经国说出了这样的话:“共产党的情我领了!”这对父女,一位已于1987年埋骨日内瓦,一位从出生至今世居日内瓦。日前,记者偶然在澳门遇到了他们的亲戚,才了解到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蒋经国临终密会“两岸特使”

  在澳门偶遇台湾“国舅”

  澳门虽小,乃藏龙卧虎之地。驻澳门数年,记者曾有过多次意外发现,而这一次的收获更加意外,竟是作者认识多年的“汪太”丈夫汪长南!

  这位“汪太”,作者至今虽叫不出她的名字,但平日里交往颇多。她系澳门最大的企业——澳门旅游娱乐股份有限公司公关部经理,专与媒体打交道。她对工作极负责任,为人又热情周到,故为各家媒体所熟识。

  新年伊始,与国家广电部驻澳机构的老杨商定,为酬谢“汪太”多年的友谊,欲请她夫妇吃顿便饭。这是我们来澳门迄今头一次请“汪太”吃饭,这种迟来的宴请她会否多心?而邀请从未谋过面的“汪太”丈夫一同参加,似乎更是有点唐突。没想到她竟爽快地答应了。

  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多少让记者感到歉意的私人宴请,竟不期演变成名副其实的采访。记者与汪长南,一个是被职业病缠身无处不带“新闻眼”之徒,一个系胸藏万汇而又欲吐为快之士,犹如两块钢铁,互相一碰,即冒火花。原来,汪长南出身显贵。父亲汪德官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任中南九省长途电话局局长。1948年被派往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工作,后退休定居日内瓦。汪长南同父异母的妹妹汪长诗,系蒋经国次子蒋孝武的第一任妻子。1995年,汪长南率“澳门专业人士代表团”访问台湾时,时任“陆委会”主任的萧万长亲自出面相迎,并对汪长南说:“要是以前来,你可是国舅啊!”

  记者一下子“来电”了,逮住汪长南穷追不放。

  一段情缘为牵线两岸埋下伏笔

  汪长诗与蒋孝武的结合,本身就是一场悲剧。1968年8月,正在德国慕尼黑政治学院留学的蒋孝武,不改纨绔子弟的一贯做派,学习无果,玩心甚浓。一天,他开着跑车,穿越隧道,花了4小时的时间,跑到日内瓦游山玩水。不料,与年仅17岁的瑞士籍华裔姑娘汪长诗邂逅,蒋孝武随即发起猛烈攻势,情窦初开的汪长诗哪见过这般情势?迅速坠入爱河。半年后两人即在美国结婚,并生下一儿友松、一女友兰。

  然而,蒋孝武与汪长诗的蜜月期,仅维持了很短一段时间。很快,汪长诗察觉丈夫身边时有女影星出没。于是,争吵随之而来。一天夜里,汪长诗又与丈夫激烈争吵之后,第二天就拎着皮箱走了。

  在汪长诗离家出走之后,蒋家所有人都极力挽回这段婚姻,挽回汪长诗。他们分头向汪长诗进行游说。起初她没答应,后来态度终于软化,愿意再给蒋孝武一个机会。可是蒋孝武根本不理,无奈,汪长诗不得不选择离婚。

  但人的情缘就是这样奇妙,据蒋经国贴身侍卫副官翁元回忆,“蒋孝武与汪小姐离婚之后,两人反而成了好朋友。汪小姐每年都会固定在寒暑假回台湾,看看她的儿女友松、友兰。”也恰恰因为这种渊源与关系,为日后汪小姐与父亲汪德官牵线两岸关系埋下了“伏笔”。

  “特使”携录像带面见蒋经国

  1987年初,外界风传蒋经国已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消息传到日内瓦,汪德官与汪长诗无论如何也坐不住了,毕竟曾为一家人,更何况蒋友松与蒋友兰深得曾祖父和祖父的疼爱。两人商量决定,马上飞赴台湾看望蒋经国,与他做最后的诀别。

  途经香港,汪长南夫妇早已在机场迎候父亲和妹妹的到来。汪德官的老朋友、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台湾事务部部长的黄文放也到宾馆探望汪德官父女俩。久别重逢,相谈甚欢。交谈中,黄文放得知汪德官父女此行的目的,随即托付父女二人可否帮忙携一盘录像带当面交给蒋经国。汪德官父女二人没多问一句,欣然表示同意。

  他们两人心里十分清楚,这一承诺,意味着父女俩此行将肩负特殊的“信使”使命,力拔千斤兮!

  其实,此时的蒋经国,虽患有晚期糖尿病,但尚没有像外界所传的那么严重,只是两条腿浮肿,行走不便。汪德官父女不远万里专程来台湾探望他,令蒋经国非常感动,乃以“亲家公”和“儿媳”待之,亲情交融。汪德官瞅准一个最佳时机,将老友黄文放所托的录像带亲手交给蒋经国,说:“这是那边一位朋友托我带给您的。”

  蒋经国知道这位老亲家与国共两边都有交情,见是一盘录像带,马上独自与汪德官父女一起播放观看。

  卧室中央摆放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既熟悉而又模糊的场景:浙江奉化溪口镇,青山逶迤,碧水荡漾。溪口镇东口,是武岭门。门上“武岭”二字,仍为当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留笔墨,只是重新刷过漆,愈加清晰醒目。蒋家老宅子丰镐房,其中,蒋介石出生的地方玉泰盐铺,成长时居住的地方丰镐房,以及武岭学校、蒋氏宗祠等,还有蒋经国住过的小洋房,均原封不动地保存得非常完好,并且修葺一新。尤其是离蒋家三里外的白岩山上的蒋介石母亲墓地,墓碑上孙中山亲笔题写的“蒋母之墓”,没有丝毫变化。溪口镇的蒋介石原配夫人、蒋经国生母毛福梅的坟墓,亦经过修葺,当年戴季陶提笔写下的“蒋母毛太夫人之墓”八个大字,更是历历在目,肃穆苍劲……

  看到这一切,汪德官父女内心受到极大震撼。蒋家王朝被共产党推翻并被赶至台湾已近40年了,还将其祖坟、旧居如此善待,如此尊重,其心如日月,昭然于世。汪德官用余光悄悄地扫了蒋经国一眼。只见他双目紧盯着屏幕,一动不动。当屏幕上出现当地官员和民众纷纷向其祖母、母亲墓祭拜的镜头时,他的眼泪止不住地流淌出来。

  看完录像带,蒋经国对汪德官父女动情地说:“共产党的情我领了!”

  汪长南对记者说,这盘录像带究竟起到什么作用不得而知,但父亲从台湾回来不久,蒋经国就宣布了两岸开禁政策,允许台湾非党、“政”、军人员赴大陆探亲、旅游,为冰封近半个世纪的两岸关系打开一个缺口。

  曾坤 (据环球时报 )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