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热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加息预期弥漫 银行股遭抛弃
· 跌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7 月 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加息预期弥漫 银行股遭抛弃
  前期最为抗跌的招商银行继6月10日之后又吃了一记跌停,而浦发银行则大跌8.50%放出连续第四根阴线。周二银行、保险股全线尽绿使银行类板块重挫5%,板块指数盘中再创调整新低。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机构资金对银行股的看法已经产生分歧,持看好态度的机构比例正在逐步下降。

  银行股重挫

  昨日,银行板块高开低行,创出去年10月以来的调整新低。前期抗跌的招商银行盘中一路下挫,尾盘被大抛单封上跌停,报收于21.08元。受其影响,浦发银行大跌8.50%,华夏银行、民生银行也分别下挫5.63%和5.09%。板块内约六成在交易个股昨日跑输大盘。

  “近日弥漫市场的加息预期,以及招行收购永隆银行的举措是昨日银行股大跌的主要触动因素。”国泰君安证券银行业高级分析师伍永刚对记者表示,由于前期较为抗跌,招商银行的估值水平偏高,本身具有补跌要求,而在市场下跌时,收购永隆对招行的负面影响也较大,“招行收购永隆银行价格偏高,跌势中市场担心会有更多的投资者把永隆股权高位卖给招行(全面要约收购),使招行面临更大损失。”

  此外某创新型券商分析师也对记者表示,目前部分基金遭遇了赎回,可能会选择出售部分股票变现,同时目前时值年中,不排除有企业出于“做账”目的而抛售一部分股票,“看不清走势”的银行股于是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主流资金意见分歧大

  招商银行的跌停或许存在偶然因素,但银行股整体持续疲弱又说明了什么呢?去年11月初银行类板块指数创出历史高点以来,银行股整体调整幅度已经超过53%,而今年以来其跌幅也达约48%。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尤其是二季度以来主流资金对银行股确实有点“提不起兴趣”。

  据某大型券商自营业务内部人士透露,公司自营资金不超配银行股已经很久,自去年高点减持了一部分银行股以来,今年一直“没怎么动”。而另一家创新型券商自营部门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尽管银行股市盈率并不高,但从PB看还是有些贵,公司仅对银行股维持中性评级,二季度以来并未买入。

  “今年以来我们减持了部分银行和地产股,没有配入的动作。”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权益投资部负责人也表示,由于担心信贷紧缩影响银行业绩、企业资金紧张导致银行坏账率上升等因素,公司资金对银行股的态度并不积极。

  根据中信证券的最新研究结果,银行股今年10~13倍PE和2~4倍PB的估值水平,已经释放了银行在多重负面因素作用下的基本面预期和估值压力,而国泰君安的预测数据也显示上半年银行业利润增速可望达到60%,全年增速也将维持在40%左右,今年银行股跑赢大市的可能性极大。

  尽管预期良好,但银行股能否走出近期的疲弱走势仍需时间检验。“近期银行股的下跌带有明显的恐慌性和非理性,市场需要稳定投资信心,不应过分夸大对银行股业绩的担忧。”伍永刚说,但他同时也坦率地表示,目前主流资金对银行股的态度确实产生了分歧,看好银行股走势机构的比例还在逐步下降。

  快报记者 马婧妤

  ■相关评论

  警惕股市成为金融机构“血库”

  中国银行业的总储蓄达到6万亿美元,去年一年贷款利率上涨6次,使得银行业利润增长高达85%。金融机构的中间收入也在增加,但随着资本市场热度降低,中间业务50%以上的爆发式增长盛况不再。如果经济增速下滑,金融机构的问题将水落石出。

  首先,为了控制通胀,央行已将存款准备金率提升到17.5%的历史高点,这使许多商业银行头寸不敷所用,依靠贷款的存贷差收益走到尽头。

  其次,今年以来偏股型基金股票型基金销售遇冷,这意味着融资顾问、手续费等中间业务收费大幅下挫。

  第三,次贷危机造成的损失可能比预想中大。虽然工行、中行等一直不予承认,财报亦显示损失在可控范围内,但其影响日后会逐渐显露。

  第四,如果经济继续下滑,房地产市场下挫,那么银行的不良贷款会增加。

  事实上,有关方面已经开始“拯救大兵瑞恩”。首要的是增加流动性,央行总计在5月份内实际回笼了4209.52亿元资金,仅为4月份的四成,创下了今年以来公开市场单月资金回笼量的最低纪录。其次,对某些需要扶持的房地产公司网开一面,进入4月份以后,一共有4家房地产公司发行公司债的方案获批,有8家上市公司的增发方案获准,1家房地产企业的IPO获得通过,初步计算融资规模超过420亿元人民币。

  如果经济增速下降,银行不良贷款上升到警戒线以上,那么银行发债、城商行排队上市等事将层出不穷,资本市场会再次成为银行的一个巨大血库,其中的风险不可不察。叶檀

  ■专家观点

  如何既控制通胀又保银行业绩

  非对称加息并适时下调银行营业税

  在全球性通胀的背景下,如何预防国内通胀进一步加剧是当前极为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央行目前有必要逐步改变实际存款利率为负的局面,但是面对企业资金链压力,应该采取非对称加息政策,甚至是只提高存款利率而保持贷款利率不变。

  非对称加息有利于推进银行业战略转型。虽然各家商业银行净息差有一定的差别,但普遍在3-4%,正是由于存贷差的过大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有着很强的贷款冲动。因此,非对称加息将减少利差并促使银行由注重传统的贷款业务转移到更加注重中间业务的拓展,进而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结构、推进战略转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并非创新空间不够,而是创新动力不足,其中创新动力不足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存贷利差过大。

  非对称加息并适当放开存贷利率的上下浮动空间,这有利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行。目前,我国仍然实行存款利率上限以及贷款利率下限的管制政策。这从银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也不能显现各家银行的比较优势,比如国有银行营业网点多,吸收存款的能力强,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等由于营业网点少,吸收存款能力小。那么营业网点多的国有银行显然可以适当以较低的存款利率获取存款,而营业网点少的银行则需要提高存款利率获取更多的存款。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特殊金融体制下还不适宜完全放开存贷利率,而通过缩小存贷利差并扩大存贷利率的浮动空间显然有利于充分发挥出各家商业银行经营的比较优势,更重要的是为我国利率市场化带来新的契机。

  应看到,由于利差收入构成我国银行业的盈利主体,如果采取非对称加息措施,显然将对银行经营业绩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此问题,建议政府适时下调银行营业税,因为这一税种无论是从国际银行业来看还是对于国内银行自身发展来看都是不合理的,西方很多国家对银行已不再征收营业税。因此,笔者认为,在以提高存款利率为主的非对称加息情况下,政府应该适时下调甚至是取消商业银行营业税,在这“一增一减”的效应下,可以给予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缓冲期,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还有利于目前国内宏观调控的顺利实施。郭田勇 蒋蛟龙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